3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保障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運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切實保障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運行為目標,遵循“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統籌協調、改革創新,預防為先、防處并舉,屬地管理、綜合治理”的基本原則,完善體制機制,健全法規標準,創新管理制度,強化技術支撐,夯實安全基礎,提升服務品質,增強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防范治理能力。
《意見》明確,要從六個方面保障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運行。一是構建綜合治理體系。健全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運行的管理體制機制,明確交通運輸、住建等有關部門以及各級人民政府、運營單位的安全運行職責,形成工作合力。根據實際需要及時制修訂城市軌道交通法規規章和標準體系。二是有序統籌規劃建設運營。將安全和服務要求貫穿于規劃、建設、運營全過程,準確把握城市軌道交通發展規模和發展速度,合理確定制式和建設時序,量力而行、有序發展。三是加強運營安全管理。建立健全運營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建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第三方評估制度。制定城市軌道交通關鍵設施設備運營準入技術條件,建立運行質量公開和追溯機制。完善列車駕駛員職業準入制度,建立從業人員服務質量不良記錄名單制度。四是強化公共安全防范。運營單位要制定安全防范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保障相關經費投入。鼓勵推廣應用智能、快速的安檢新技術、新產品,逐步建立與城市軌道交通客流特點相適應的安檢新模式。加強社會共建共治,構建多方參與的城市軌道交通公共安全協同防范體系。五是提升應急處置能力。城市軌道交通所在地城市及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將城市軌道交通納入政府應急管理體系,建立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加強應急救援力量建設和應急培訓。強化現場處置應對,建立有關各方協調聯動、快速反應、科學處置的工作機制。六是完善保障措施。建立與運營安全和服務質量掛鉤的財政補貼機制,科學確定財政補貼額度。支持對城市軌道交通設施用地的地上、地下空間實施土地綜合開發,以綜合開發收益支持運營和基礎設施建設。
《意見》提出,我國城市軌道交通運行態勢總體平穩,但近年來運營里程迅速增加、線網規模不斷擴大,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運行壓力日趨加大。國務院各有關部門、各省級人民政府要根據各自職責加強指導,強化督促檢查。城市軌道交通所在地城市人民政府要進一步細化貫徹落實政策措施,明確責任分工和時間進度要求,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國務院)
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印發《關于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車輛投資項目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車輛投資項目監管,有效預防和化解產能過剩。
《通知》指出,要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車輛投資項目產能監測預警、完善投資項目監管、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規范發展。
《通知》明確,省級發展改革委要健全投資項目備案規則和程序,嚴格執行項目代碼制度,制定城軌車輛及牽引、制動、信號系統投資項目管理辦法;城軌車輛產能利用率低于80%的地區,不得新增城軌車輛產能,企業申請建設擴大城軌車輛產能項目,上兩個年度產能利用率應均高于80%。
《通知》指出,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協調司組織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和相關單位,建立城軌車輛產能預警機制,深入開展產能核查和分析評估,通過全國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及時發布產能變動和預警信息,制定完善政策措施,加強對有關地區和企業的指導。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要圍繞防范和化解產能過剩,積極開展政策解讀、新聞宣傳、調查研究等工作,進一步加強行業自律,引導會員企業合理投資。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城軌裝備制造企業要積極開展城軌車輛等標準制修訂,發展團體標準、企業標準,完善城軌裝備標準規范。加快構建中國標準城軌裝備體系,制定城軌車輛等裝備選型技術指引,推動裝備統型,為預防和化解產能過剩提供支撐。
3月21日,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組織專家學術委、技術裝備委員會、城軌裝備技術認證委員會、統計部、標準部、辦公室等結合《通知》精神和要求展開專項學習討論,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國家發展改革委)
經過緊張的施工建設以及前期大量的設備調試磨合和專家評審等一系列工作,上海首條膠輪路軌全自動運行APM線(旅客自動運輸系統)——浦江線,于3月31日起首班車起通車試運營。
APM浦江線主要服務于浦江鎮居民,穿越居民區,因此在軌道交通選型上,選擇具有站間距短、轉彎半徑小、車體輕巧、運量中等、噪音相對小、啟停加減速快捷等特點的APM膠輪路軌全自動運行系統,可謂“小身材”更靈活,輔助城市公共交通快捷有效地收集末端客流,緩解沿線居民最后1公里出行難的問題。
然而,正是由于要達到輕巧靈便的要求,APM與傳統地鐵相比,載客量小很多,乘坐體感也存在一定的差異。(上海地鐵)

2018年3月18日上午9時,成都地鐵1號線三期正式開通試運營。成都地鐵1號線三期分為北段、支線段和南段,全長約17公里,共設車站13座。開通后,地鐵1號線全線車站數量將增加至35座,將采用“Y型”運營線路。(成都地鐵)

3月23日,由交通運輸部主辦的“砥礪奮進 好運中國——第三屆尋找中國運輸風范人物領袖品牌”事跡報告會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舉行,武漢地鐵“微笑服務”獲評中國運輸領袖品牌。
“十三五”是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發展、服務水平提高和轉型發展的黃金時期。武漢地鐵自2015年起,以“微笑服務”品牌建設為契機,精心打磨運營服務各個環節,力求用“有溫度的服務”滿足乘客的出行需求。未來,武漢地鐵還將不斷提升綜合運營服務質量和水平,為武漢城市建設提供更好更優的地鐵運營服務保障。(武漢地鐵)

4月1日上午11時,首列光谷量子號有軌電車滿載乘客從當代國際花園站駛出,標志著武漢光谷有軌電車T1T2示范線開通試運營。武漢光谷有軌電車T1T2示范線運營線路總長36.4千米,該線路在全國率先采用能量型超級電容儲能供電技術,實現“全線無觸網,無需站站充”。另外有軌電車采用了獨特的儲能結構,行駛途中遇到下坡、剎車路段,車輛能將動能轉化為電能反饋到超級電容存儲。(新華網)

4月8日,沈陽地鐵2號線將完成第二次北延,增加4座車站,分別為遼寧大學站、人杰湖公園站、蒲河路站、蒲田路站。沈陽地鐵2號線增加運營里程5.3公里,2號線全線運營里程達到31.88公里,最小行車間隔從5分33秒壓縮至5分07秒,票價仍按現有方案執行。沈陽地鐵2號線的下一次延伸是南延線,目前還未開工建設。根據規劃,南延線線路全長14.2公里,設8座車站,建成后市民可乘地鐵直接去機場。(沈陽地鐵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