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和明



【摘 要】本文根據數控專業課程特點和高職生特點,提出在制定高職數控專業課程標準時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以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與維修課程標準的制定過程為例,闡述數控專業課程標準制定的理念、要求和方法。
【關鍵詞】工作過程 數控 課程標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11C-0075-03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指出“高等職業教育院校要積極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課程,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建立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標準,規范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提高教學質量”。可見,課程標準應當以滿足職業崗位需求為目的,以完成職業工作任務為出發點,按照工作過程和邏輯過程來制定。工作過程即“在企業里為完成一件工作任務并獲得工作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包括任務、計劃、決定、實施、控制、反饋六個步驟。因此,基于工作任務制定的課程標準,一方面體現職業崗位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指導教學活動,學生達到了課程標準的要求,也就滿足了職業崗位的需求,從而實現培養符合崗位需求的具有綜合職業能力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目的。
一、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課程標準的基本原則
(一)組成結構要完整。高職課程標準常規性結構包含課程定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資源配置、實施設計、課程考核6個標準體系。課程定位主要介紹課程的特點、基礎知識、后續課程、學習方法,以及在職業崗位中的作用、重要度、應用范圍等;教學內容包含工作任務具體學習技能點、知識點、課時等,是由職業崗位工作任務轉化而來;教學目標指教學內容的深度,要求學習者達到的學習效果,應當是多數人能達到的崗位需求的最低標準;資源配置是明確任務實施過程中所需設備、師資、教儀、體制等軟硬件條件;實施設計是設計工作任務實施的具體方法,規范教學實施的具體過程,指導師生整個教學過程;課程考核明確各個任務及該課程的考核方法、考核指標等,要求指標明確、考核值可量化。
(二)內容要互相關聯和支撐。首先,6個標準體系的內容要能夠互相銜接,環環相扣,最終形成閉環結構。定位是崗位需求的課程表達,內容由定位決定,源于工作任務,目標界定內容的層次、資源配置是實現目標的前提,設計實施在足夠資源配置基礎上展開,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基本途徑,評價考核則是評價教學質量、考核學生學習效果,從而可以判定達到課程定位與否。其次,教學內容中具體的工作任務應當層層遞進,由淺到難、由簡到繁,具體學習知識點、技能點應當做好合理排列,后面要用到的知識和技能應在前面先學,不至于出現基礎斷層、知識跳躍的現象。
(三)內容和措辭操作性要強。課程標準能否得到師生貫徹執行,關鍵是看它是否好用,也就是說它是否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一是標準體系中的內容、方法和措施要科學、合理、切合實際,它不僅體現生產任務的實際需求,而且能夠讓高職師生經過一定努力可以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因此,課程標準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須源于生產實踐并從中提煉具有典型性、普遍性、基礎性的內容,去掉那些偏僻的、高精尖的內容。二是課程標準中的文字表達應當簡明、直接、指向性強,不要出現模棱兩可、模糊不清、無法量化的詞語,讓讀者一眼即可明確所學內容及其要達到的深度。
(四)能力結構要全面。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是符合職業崗位需求的具有綜合職業能力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所謂綜合就是能力結構要全面,包括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專業能力指掌握技能和知識,解決基本生存問題,方法能力指學會學習、學會工作的能力,社會能力指學會與人共處、學會做人做事,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解決基本發展的問題。
二、高職數控專業課程標準制定的過程與方法
高職數控技術專業屬于知識技能應用型專業,其專業課程大多是多學科知識應用的綜合體,下面以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與維修課程標準制定為例,來說明制定高職數控專業課程標準的過程與方法。
(一)課程定位的確定過程。要深入企業調研,了解高職數控專業畢業生就業崗位群的類型和需求量,并從中歸納出具有代表性且與專業相關的崗位群作為數控專業培養的目標崗位,如表1所示。其次,分析具體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并確定職業行動領域,如機床維修工的典型工作任務、職業行動領域和主要對應課程,如表2所示。綜上,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與維修課程定位應包含以下要點:一是特點為理實一體化;二是就業目標崗位為機床維修工,介紹該工種的地位、待遇、工作任務、發展空間等,畢業生就業比例8.9%;三是先修課程有機械識圖、電工電子技術等;四是明確課程主要學習任務、重點難點,基本學習方法等。
(二)教學內容的確定過程。將職業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和職業行動領域轉化為課程學習領域,并明確具體學習項目和實踐理論課時量,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與維修課程的教學內容項目表如表3所示。
(三)教學目標的確定過程。教學目標包括專業能力、社會能力、方法能力三個目標,專業能力又包括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和職業素養,應以完成工作任務所需基本能力為標準;社會能力是指與人為善、團結和諧、文明禮貌、誠信友愛、受人尊重的個人品質;方法能力是指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具有舉一反三的學習能力和創新創造的工作能力。不同教學項目的專業能力目標不同,但社會能力目標和方法能力目標基本相同,項目一教學目標如表4所示。
(四)教學項目資源配置。教學資源是課程標準得以實施的基本前提,包括實訓設備和工量具、教學場所和設施、教材資源、師資水平、規章制度等。首先,明確同時使用的學生數量,其次,以項目為單位進行配置,最后,必須明確物品數量。項目一資源配置如5所示。
(五)項目實施設計。實施設計是規范項目實施過程的指導性文件,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手段。應以某一項目為單位,以學生為主體,按照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價六個基本步驟來設計,并明確師生在每個步驟所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務和課時。項目一實施設計的基本過程如表6所示。
(六)結果評價考核。課程考核包括結果考核和過程考核,不僅考核學生項目開展的成果,也考核學生完成項目采取的學習方法、途徑和紀律、態度、人際關系等具體表現。考核工作是課程標準得以嚴格、認真執行的重要手段,必須要嚴格執行,做到公開、公平。考核結果按以下公式計算:期末成績=期考理論考試×50%+各項目平均分×50%,項目成績=專業能力×40%+方法能力×30%+社會能力×30%。每個項目的考核評分如表7所示。
高等職業教育的職責就是要培養適應社會生產需求的高技能型綜合應用人才,不僅要求人才符合崗位需求,還需具備一定的發展能力。這就要求高職院校能夠以就業為導向,深入企業調研,提煉典型工作任務,據此轉化為學習領域教學項目,并按照“六步法”組織設計教學過程,完善課程標準各個標準體系,強化可操作性,借助必要的信息化手段,使課程標準的執行能夠順利推進。同時,隨著課程標準的執行和社會的進步,不斷更新優化課程標準,使其更加科學、合理和高效。
【參考文獻】
[1]陳曉琴.高職課程標準與職業崗位技能標準對接探究[J].職教論壇,2014(14)
[2]賈劍方.從大綱到標準職業教育課程標準的溯源與借鑒[J].職業技術教育,2015(22)
[3]劉翠翠.淺析如何制定電子線路裝接一體化課程標準[J].職業,2014(Z1)
[4]沈文軍.高職院校“職業化”課程標準建設研究與實踐[J].教育界,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