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耶夫 知遠 藍山
俄羅斯軍用地面機器人系統的主要使用領域包括:偵察;突破敵人防御;用配備的自動武器和反坦克武器壓制敵方的火力對抗;排除危險彈藥爆炸物;進行應急修復工作;冒著炮火從戰場上后送人員和技術裝備;工程偵察、布雷和排雷,為士兵越過障礙提供保障;向火力打擊區域輸送彈藥和燃油、潤滑油等油料;承擔區域、部隊駐地、設施、渡口和路口的巡邏、警衛及防御任務。
地面機器人系統的發展要朝著人工智能、自主控制的方向逐步發展
可以看出,地面機器人的使用范圍越來越廣,而其潛在使用范圍的擴大決定了對相應控制系統功能的要求更高。就配備火箭齊射系統的機器人機動指揮所的整個運行流程來說,機動指揮所的操縱員從雷達和光電偵察系統獲得目標坐標,從“格洛納斯”衛星系統接收導航數據,向加裝火箭齊射系統的機器人機動指揮所傳輸數據,并向機動指揮所的中心控制與導航組件自動輸入數據(路線、目標坐標、氣象等),保存識別資料和戰斗行動區域的電子導航地圖,在戰斗過程中組織配備火箭齊射系統的機器人進行火力打擊。
在作戰對抗條件下,要求軍用機器人的裝置還要能夠在原始信息部分缺乏或完全缺乏的實際戰斗環境中工作。因此目前發達國家的重點是研制高自主性地面機器人裝備。
根據美國軍事專家的分析,包括美國在內,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現有試驗型遙控自動化車輛的行動自主性指標不符合目前作戰的要求,具體表現為:它們在充滿人造障礙和江河障礙的劇烈起伏的地形以及城市條件下不具備足夠的機動性;其電源不能保證車輛運行的預定時長,并且不適于在各種氣候條件下使用;在固定和移動目標的自動搜索、探測和識別方面亦存在嚴重不足。
全自主車輛需要具備的各項能力包括:根據情況變化作出調整;協調編隊行動。要充分考慮就武器的使用獨立作出決策,包括以自衛為目的。但由于人工智能手段不完善,目前各國研發全自主車輛都還是一項艱難的科技任務。
美國國防部已經決定分階段提高遙控車輛的能力,逐步取消操縱員的控制和監控職能,確保機器人在共同任務框架內具有部分自主性。為此美軍正在進行各項科研工作,以增加作用距離,提高地面機器人系統的自主性、控制和通信通道的抗干擾能力,完善技術視覺系統,解決目標自動識別、情況和形勢分析、敵我識別以及地面機器人編隊使用(包括與制式有人駕駛裝備聯合使用)問題。一些出版物上公布的時間路線圖說明了美國專家對地面機器人逐步自主化的觀點。
美國陸軍研究試驗室(Army Research Laboratory)的專家認為,未來的機器人環境感受技術的基礎方法應是使機器人能夠自主、“理智”地在各種地形條件下以所需的速度和機動性運動。
目前,智能控制方法聚焦于保障機器人與有人駕駛系統的高效協同。
俄羅斯軍用地面機器人系統發展工作的主要方向與國外基本吻合。俄羅斯地面機器人系統的研發途徑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通過為現有軍用武器裝備外掛或內置模塊化設備,以保證它們可以遙控使用,一種是研發專業化遙控、半自主和自主機器人系統,以完成戰斗、偵察和保障任務。
俄羅斯“天王星9”無人戰車,具有偵察與火力打擊能力,主要用于情報與反恐支援。裝備的武器包括2A72 30mm機炮、7.62mm機槍、“攻擊”式反坦克導彈
但俄羅斯目前在研的軍用機器人系統的品種明顯不如國外多。在質量大于200kg的自行式機器人系統的研發方面落后特別明顯。目前北約主要國家在完善現有便攜式、便攜一車載式機器人系統的同時,還在大規模研發500kg至12噸的軍用機器人系統。而俄羅斯這一領域的研發還比較空白,這更加劇了俄羅斯的落后局面。
俄羅斯地面機器人研發落后于美國和北約發達國家的主要表現有:地面機器人智能化水平低,實質上是遙控機器人,需要與操縱員保持穩定的無線電和電視通信。
“網絡中心戰”構想一般模型
需要指出的是,俄羅斯軍用機器人裝備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撥款少,作戰機器人系統的研制啟動大大晚于美國和北約發達國家。
此外,俄羅斯陸軍導彈部隊和炮兵軍官不了解地面機器人系統的某些技術性能,而這些技術性能是導彈部隊和炮兵分隊完成戰斗任務所必需的,結果導致無法給俄羅斯軍工企業提出技術任務。這也是俄羅斯軍用地面機器人研發落后的一大原因。
軍用地面機器人裝備的發展方向不僅取決于提供新技術能力的科技進步成就,還取決于全球的社會政治變化。近年來,全球社會政治日新月異,對國家安全構想和與之相適應的軍事學說產生了重要影響。
21世紀初葉,恐怖主義問題成為國家安全保障的首要問題;信息基礎設施的脆弱性要求不僅要思考其物理防護,還要重視終端網絡設備的安全防護;社交的發展催生了復雜的內部社會構成并使社會安全概念多樣化……新時代背景下面臨的新挑戰要求我們重新思考國防技術和國防研究的概念。
近年來發達國家特別重視積極發展網絡中心戰理論和實踐。其主要思想是將所有兵力和兵器整合入共同的信息空間,后者能通過協同效應使兵力、裝備的使用效能提高若干倍。
在概念理論方面,網絡中心戰模式是由兩個基本分系統——偵察裝備和打擊裝備組成的系統,二者由指揮機構和司令部聯為一體。軍用地面機器人系統作為網絡中心戰兩個分系統的組成部分有效發揮作用。因此在研制機器人裝備時必須研究將其整合進統一的各級(戰術、戰役、戰略)部隊指揮回路中的問題。
網絡中心戰的特點不僅是確保向所有行動參加人員實時傳輸情報信息,還要確保作戰配置各組成部分的運行具有很高的組織(自組織)水平。
但是目前不得不說,俄羅斯武裝力量對網絡中心戰構想的研究與掌握還具有孤立的特點。俄羅斯武裝力量共同信息空間的建立工作尚處于起步階段,對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裝備系統的網絡中心式發展的系統觀點尚未最終形成。
不過,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領導層已意識到武器裝備機器人化的重要性。目前,俄羅斯業已出臺多項有關軍用地面機器人系統研發方面的指導文件:《2020年前國家裝備計劃》;《2030年前軍用機器人技術系統使用構想》,《2025年前未來軍用機器人技術裝備研發和2030年前展望》綜合專項計劃;《2025年前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地面和海軍武器、軍用和特種技術裝備機器人化構想》。
鑒于美國在軍用地面機器人研發領域積累的豐富經驗,俄羅斯應追蹤美國發展思路,開展未來的軍用地面機器人系統研發項目。
可以大膽預測,俄羅斯未來的研發方向必然是研發具有創造性智能、能適應并在陌生作戰環境中工作、與其他機器人和人員高效而安全地協同動作的靈活配置(根據具體任務自配置)機器人。
(全文完)
編輯/劉蘭芳
俄羅斯未來的發展方向必然是研發具有創造性智能,能適應并在陌生作戰環境中工作,與其他機器人和人員高效而安全地協同動作的靈活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