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卿華
相對控股:創始人51%,投資者32%(小于三分之一),期權預留17%。這種股權安排下,由于與期權預留股份合計就可以大于三分之二,可以預先設計將期權池的期權由創始人代持,釋放期權時只釋放分紅權,不釋放表決權
2018年全國兩會,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五年來,創新驅動發展成果豐碩,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日均新設企業由5000多戶增加到1.6萬多戶;我國科技創新由跟跑為主轉向更多領域并跑、領跑,成為全球矚目的創新創業熱土。公司治理如果不解決好,企業說倒就倒。如何合理設置股權結構?這是創業公司面臨的首要治理問題。
合理的股權結構體系是基石
創業者合伙創業的第一天,需要商量創始人之間的出資和股權分配問題;公司早期要引入資金,會面臨天使投資人的股權分配的問題;公司逐步發展壯大,要通過激勵手段激勵中高層管理與重要技術人員,就會面臨員工股權激勵的問題;公司不斷發展,引入A輪、B輪、C輪融資,及新三板掛牌、創業板或主板上市時,又需要重新定義公開股權架構。資金缺乏是大多數創業企業創業伊始面臨的首要問題。除了債權資本,通過出讓股權引入股權資本是創業者的必經之路。
現實很多情況是,企業創業時都會由于資金緊張,拿出大量股權來換取資金支持,但后期企業快速發展需要進一步引入資金或人才資源,才發現股權不夠用了,核心團隊的控制權無法保障,前期倉促設置的不合理股權結構成了稀釋創業者利益和禁錮企業做大做強的鐐銬,這方面不乏前車之鑒,包括一些創始人被驅逐。
基于各種形式出資形成的股權比例是股權結構的基礎,合理的股權結構體系是公司穩定的基石。但股權結構不只是簡單的股權比例。股權結構設計是以股東股權比例為基礎,通過對股東權利、股東會及董事會職權與表決程序等進行一系列調整后的股東權利結構體系,涉及同股不同權的股權類別劃分,股東會、董事會層面的表決制度規定,員工激勵制度安排,股權價值和權利保護等多種治理協議控制制度安排。同股不同權,在美國資本市場相對普遍,中國一些赴美上市的企業如京東采取這個架構;阿里巴巴則采取了合伙人制,合伙人有權提名董事會的多數成員。
保障控股權的三種安排
去年12月,港交所宣布將在主板上市規則中接受同股不同權企業上市。2018年3月,全國人大代表、小米公司創始人、董事長雷軍在談及香港推出同股不同權上市改革時表示,同股不同權充分認可了創始人在高科技企業和創新企業的價值,此項改革將會促進互聯網企業尤其科技創新類企業赴港上市。創業者,特別是高科技公司創始人擁有公司控制權是人力資本的特殊性決定的。技術創新優勢是高科技公司最終生存發展的唯一內生動力,高科技企業創始人一般必然是科技專利的擁有者和技術應用的開拓者,只有創始人擁有對公司的控制權,才能保障公司在發展中能夠始終擁有和掌握技術的掌控權和開發的持續動力。這既是公司發展壯大的內在需求,也是希望與公司共同發展的投資人的需求。因此對此類創業公司來講,最基礎的股權安排要求就是保障創業團隊的控股股東權利。
中國《公司法》第二百一十七條第二款規定,“控股股東,是指其出資額占有限責任公司資本總額百分之五十以上或者其持有的股份占股份有限公司股本總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東;出資額或者持有股份的比例雖然不足百分之五十,但依其出資額或者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決權已足以對股東會、股東大會的決議產生重大影響的股東。”據此,取得控制權最直接的方式是直接出資百分之五十以上,有兩種股權比例結構設計可以選擇:
結構一,絕對控股:創始人67%,投資者18%,期權預留15%。創始人股權比例大于三分之二,根據《公司法》第四十三條,對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減少資本金、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變更公司形式等所有事項有絕對話語權。這種模式適合創始人擁有核心技術,自己有創業思路,自己可以出資。
結構二,相對控股:創始人51%,投資者32%(小于三分之一),期權預留17%。這種股權安排下,創始人除了可以通過提名多數董事對經營管理事項有多數表決決定權之外,《公司法》第四十三條規定的需要三分之二表決的重大事項,例如修改章程,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合并分立和解散等需要聯合其他股東同意,但由于與期權預留股份合計就可以大于三分之二,可以預先設計將期權池的期權由創始人代持,釋放期權時只釋放分紅權,不釋放表決權。
在出資額不足百分之五十時,可以選擇結構三:創始人34%(大于三分之一),投資者51%,期權15%。這種股權比例設置重大事項一票否決權。這種股權設置對創始人來說是一種無奈的選擇,比較缺錢,投資人又強勢,所以創始人只能保留一票否決權。
基于以上股權比例結構的設想,創業企業在引入創業投資時要對不同類別創業資本的屬性的特點有很好的了解,與投資方預先就股權結構商談好。
創業投資各自的特點
目前資本市場上,創業企業引入的股權投資統稱創業投資。創業投資是指向處于各個階段的未上市成長型企業進行的股權投資。具體來說,創業投資是指向處于創建或重建過程中未上市成長性創業企業進行股權投資,以期所投資企業發育成熟或相對成熟后,主要通過股權轉讓獲取資本增值收益的投資方式。創業投資主體包括非組織化形式和組織化形式。非組織化創業投資是指非專業機構和個人分散從事的創業投資;組織化創業投資是指機構或個人通過設立專業投資組織從事創業投資。
我們通常所說的天使投資是指被投資企業職員及其家庭成員、直系親屬以外的個人以其自有資金直接開展的創業投資活動,屬于非組織化創業投資范疇。天使投資人由于是在創業投資最初進入,屬于創業合伙人范疇,在引入資本中承擔著創業不確定性的較大風險,所以對股東權利有較強訴求。創業者在引入天使投資時,可以采取可轉換優先股或可轉換債券方式,同時對轉換條件和轉換比例做好協議控制,初期只支付債券利息,讓渡資產優先清償權,這對創始人而言,在以較低成本獲得創業資本的同時,可以保障控制權不會被過早稀釋。
創業投資基金通過注資的形式對企業的增量股權進行投資,為企業提供所需的資金。從杠桿應用看,一般不借助杠桿,以基金的自有資金進行投資,通常采取參股投資,較少采取控股性投資。從投資方式看,創業投資基金更關注財務性資本收益,更傾向于取得具有紅利分配權和資產清償優先權的優先股,一般對創業者的控股權不構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