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琳琳
摘 要:在人口老齡化嚴重并持續發展的今天,老齡化帶來了諸如養老保險賬戶受到挑戰、人口紅利消減、勞動力不足等諸多社會問題。基于此,本文從城鎮老年人再就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出發,分析其深層次的阻礙因素,探索解決老年人再就業問題的對策與路徑,幫助老年人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提高社會適應性,使老年人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人力資源。
關鍵詞:城鎮老年人;再就業;人力資源
1 城鎮老年人就業現狀分析
1.1 中國人口老齡化現狀
2015年1月,全國老齡辦、民政部等聯合啟動了“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有2.12億,占總人口的15.5%。在此背景下,國家調整了生育政策并出臺了延遲退休政策。但應對人口老齡化不能僅限于被動的解決現有問題,還應“主動出擊”,從優勢視角出發充分發揮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積極作用。老年人再就業具有降低人口負擔系數、減輕家庭壓力、增加經濟收入,從而起到拉動內需、激發社會活力的作用。
1.2 城鎮老年人就業特點
就業途徑單一。城鎮老年人的就業途徑主要依靠親友介紹,多以口耳相傳的方式尋找工作,通過在中介機構登記尋找工作的比例很低,幾乎無老年人為就業提供簡歷等書面信息。這一方面說明老人就業利用其他渠道的意識不強,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會在幫助老年人就業工作上還不夠完善。
就業領域集中。城鎮老年人口的就業領域多集中在農林漁業、商業零售服務業、居民服務業。由于老年人的身體機能不斷退化,在從事高腦力、體力工作時存在一定安全隱患,極大的限制了老年人的工作領域。本文通過探索解決老年人就業問題的途徑,拓寬城鎮老年人的就業領域,真正實現充分就業。
2 城鎮老年人就業存在的問題
2.1 就業觀念有待轉變
老年人自身觀念限制了其擇業領域。一些老年人受到“老人無用論”的影響,認為老年人只能從事一些低體力、低技能、低工資的工作,例如商品零售業、保安、清潔行業等。這種錯誤觀念既受到自身認知的限制,也受到家人、社會觀念的影響,是各個層面交互作用的結果。因此,解決老年人就業觀念的問題,要從個人、家庭和社會層面綜合分析解決。
社會觀念制約了老年人的再就業。傳統的社會觀念更多的將老年人作為家庭的“附屬品”,否認其生產價值,認為老年人應該安享“天倫之樂”。此外,社會上還存在一些具有“攻擊性”的觀念。認為老年人再就業擠占了年輕人的就業機會,是在和年輕人“搶飯碗”,加重了其就業難的問題。還有一種觀念認為我國就業人員已經能夠滿足勞動力市場的需要,無需再開發老年人力資源。
2.2 社會支持有待提高
缺乏相關指導培訓。相對于年輕人,老年人在體力和精力方面都處于劣勢,就業競爭力相對較低。因此,需要有一定的培訓機構幫助老年人增加其勞動技能等來提高其就業競爭力。然而目前就業培訓機構基本針對青年人,很少有針對老年人的專門就業培訓機構。由于商業機構很難從中獲利,因此目前只能依靠一些政府為老年人提供一些非盈利的培訓指導。但在這些非盈利機構中普遍存在效率低、效果差的問題又進一步阻礙了老年人參與培訓,形成了惡性循環。
缺少明確法律依據。一方面,我國對老年人再就業缺少明確的法律依據,使得老年人再就業過程中遇見勞資糾紛時沒有足夠的法律保障。另一方面,老年人再就業途徑主要是通過親戚朋友的介紹,一些老年人礙于情面沒有簽訂相關的合同,這為將來有可能產生的糾紛埋下了隱患。此外,老年人由于與社會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脫節,因此其法律意識較為淡薄,更是加大了維權的難度。
缺乏供求信息平臺。城鎮老年人尋找工作的方式可以分為三類。一是通過正規的人才市場和中介公司尋找工作,但目前針對老年人的招聘會是非常之少的。二是通過原單位返聘,或是親戚朋友的介紹再就業,這種途徑是目前老年人再就業的主要途徑。三是部分老年人通過網上信息和路邊張貼的小廣告應聘工作,這種途徑下老年人很容易遇到騙人的“皮包公司”,人身財產安全受到威脅。
3 促進城鎮老年人再就業的對策建議
3.1 提高對老年人就業的理性認識
從社會的角度看,一方面老年人再就業能夠降低社會撫養比,減輕年輕人的經濟壓力。另一方面老年人再就業能夠為社會提供大量有經驗的勞動力資源。老年人在以往的幾十年中積累了大量的勞動經驗,在醫學、科學、教學等領域有巨大的潛在價值。而且只要安排恰當,老年人參與的工作類型可以和年輕人從事的工作類型區分開來,并不會和年輕人產生競爭關系。
從企業的角度看,一方面,老年人就業具有工資較低、穩定性強、經驗豐富等特點。由于老年人在精力、體力等方面較年輕人處于弱勢地位,因此為企業節省了部分的工資成本。另一方面,由于老年人的子女已經參加工作,老年人基本無后顧之憂,可以更加安心的投入于工作之中。此外,對于一些成立之初的企業來說,老年人更能為其提供一些方向性的建議和指導,減少一些大學生畢業后因盲目創業而失敗的情況。
從老年人自身角度看,一方面再就業提高了家庭的收入,減輕了子女的負擔,有利于提高家庭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再就業也為老年人提供了重新融入社會的機會,使老年人不僅在家庭中承擔一定角色,同時也保有了老年人的社會角色,減輕了老年人因但一角色而引起的精神壓力。此外,再就業也是一個督促老年人不斷學習的過程,通過與同事間的交流互動,有利于延緩老年人的智力和認知水平的退化。
3.2 為老年人就業提供制度保障
改革現有退休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是將“一刀切”的退休制度轉變為彈性的退休制度。其改革方法包括以下幾點。(1)采用循序漸進的的方式提高最低退休年齡標準,并給予老年人自主選擇具體退休年齡的權力。(2)對不同職業、不同崗位設定不同的退休年齡。(3)為高齡從業者提供彈性的工作時間。應將老年人的工作時間分為自由時間和核心時間兩部分,通過靈活的時間分配來緩解老人工作壓力,提高工作效率。
完善勞動保障制度。支持老年人再就業,首先就要在法律法規方面給老年人一定的保障,如在應聘解聘、同工同酬、福利待遇,特別是工商理賠等方面,急需用規章制度來保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例如細化《勞動法》,增加適合老年人再就業的有關條款,如可以考慮建立老年人仲裁系統。其次,以法律的形式將商業保險機構納入到老年人的就業保障之中。保險機構通過規范化的方式分擔用工單位和勞動者的風險,減少老年人再就業的阻礙。
參考文獻
[1]劉巖,中國城鎮老年人力資源開發[J],四川大學工商管理學院,2006.
[2]劉帆,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我國城鎮老年人再就業問題研究[D].吉林:吉林大學,2013
[3]王坤,積極老齡化視角下低齡老年人再就業研究[D].深圳:深圳大學,2017.
[4]王甜甜,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我國老年人再就業問題研究[D].吉林:吉林大學,2016.
[5]方玉若舟,我國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研究[D].燕山大學,2015.
[6]吳香雪、王三秀,人口老齡化背景下老年人再就業問題研究[J].青海社會科學,2015(6):77-82
[7]張露馨、蔣冬瑤、高藝璇,城鎮退休人口再就業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15(15):62-68
[8]陳璐璐,老年人再就業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北京:科技世界,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