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博
摘 要:稅收是我國的國家公共財政最主要的收入形式。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國對外貿易比重逐年增加。然而,由于各國之間稅收制度存在差異,一些納稅人利用合法手段,尋找法律漏洞等來減輕稅負。這種國際避稅行為嚴重損害了我國的稅收利益,對我國市場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消極影響。本文就我國反避稅問題主要討論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國際避稅的形成原因。第二,簡敘國際避稅的方式,主要包括轉移定價,在避稅港設計立避稅公司進行避稅和資本弱化(又稱股份隱藏)。第三,國際避稅的危害,即我國實施反避稅措施的必要性。第四,我國反避稅的現行措施。第五,對我國未來反避稅前景的展望。
關鍵詞:國際避稅 反避稅 利潤轉移
一、引言
在全球化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國際避稅現象普遍存在,并對很多國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國際避稅產生的原因可以分為以下兩個方面:一、不同國家的稅制存在著大幅度的差異,包括納稅義務,課稅范圍,和稅率。目前,避稅港數目高達350個,這給避稅創造了充裕的客觀條件。二、一些納稅人為了自身利益,利用合法方式,尋找法律漏洞來減輕甚至消除自身本應該承擔的稅款,來獲得額外的利益。但是避稅這種行為嚴重損害了國家的稅收利益,違反了稅負公平的原則,對其他企業也造成了消極影響。因此,我們應該采取有效措施來防止國際避稅行為的發生,保證我國國民經濟的健康運行。
二、常用避稅方法
從以往的研究成果中我們可以總結出國際避稅的幾種常用方法,如:
(一)轉移定價策略,轉移定價是最主要的國際避稅方法,它通常是指關鍵企業之間內部轉讓過程,往往通過從高(低)稅國向低(高)稅國你以較低(高)的內部轉讓定價銷售商品和分配費用,使國際關聯企業的整體稅收的負擔減輕。
(二)通過在避稅港設計基地公司進行避稅。將公司收益轉移到在避稅港設立的公司來避免高稅率。
(三)資本弱化(又稱股份隱藏)。是指企業通過增加借貸款(債券型性籌資)而減少股份資本(權益性投資)比例的方式增加稅前扣除,以降低企業稅負的一種行為。
三、理論分析
由上述可知,國際避稅形成原因涉及多方面,對國家的國民經濟穩定和市場良性發展起著很大的負面作用。因此,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來遏制國際避稅行為是非常必要的。
相對于一些發達國家,我國的反避稅措施還顯得比較單薄,在法律方面我國主要制定了如下條例。在<<企業所得稅法>>中,有以下條款:第四十七條 企業實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業目的的安排而減少其應納稅收入或者所得額的,稅務機關有權按照合理方法調整。第一百二十條 企業所得稅法第四十七條所稱不具有合理商業目的,是指以減少、免除或者推遲繳納稅款為主要目的。
而在我看來,反避稅可以分兩個大方面,一是尋求國際間的稅收征管合作,對跨國企業的涉稅情報進行交換或者對海外賬戶加強監管。而在對國內我們應該完善制度,加強監管力度和處罰力度,在法律條例的制定和管理措施的實施上,我們可以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結合中國現有的法律規定和實際國情,來逐步完善適應我國發展的反避稅制度。在實際實施方面,我們應該大力培養高端稅務人才,切實落實審核工作,嚴厲打擊避稅行為。
四、案例背景
一家位列全球五百強的跨國企業,總部設立在美國。于上世紀九十年代進入中國,在北京設立了外商獨資企業,注冊資本達兩千萬美元。該公司所處的行業利潤豐厚,在公司設立地的平均利潤率超過百分之十二,但令人不解的是,這家子公司處于長年虧損的狀態,該公司6年累計虧損20多億元,其平均利潤率甚至達到了了負百分之十八。這一反常的現象引起了中國稅務機關的關注,中國方面迅速展開行動,著手調查。在經過大量取證后,發現這家公司虧損數額巨大,是因為在我國設立的子公司每年都會將一半以上的利潤支付給在美國的公司總部,作為提供研發服務和技術支持的特許經營費用。從而造成了子公司連年虧損的假象,避開了大額稅款。在大量事實舉證面前,該公司承認行為不當,向中國補交8.4億稅款(連利息),按企業狀況,預測未來每年該公司都會為我國稅收貢獻超過一億元。
五、案例分析
在這個案例中,該公司通過利用合法方式將利潤轉移到海外國家來減免稅款,獲得額外收益。這是一種類似于轉移定價的常見避稅方式。在這個案例中,雖然我國稅務機關最終追回了損失的稅款,但是也反映出了一些問題:
(一)反避稅措施的實施必要且緊迫。在這個案例中,該公司多年采用這種方式來回避稅收,最終的補交稅款達到了八億以上,這嚴重損害了我國的稅收主權和財政收入,并破壞了市場公平,打擊了同行業者的生產積極性。因此,這種行為我們應該嚴厲制止。
(二)對案例中避稅方式的簡單分析。這種避稅方式被稱為設計基地公司避稅,類似于轉移定價,該企業常年反常的盈利情況是暴露其避稅行為的關鍵。由此可見,隨時監控跨國企業經營與收益情況非常必要,對這些公司的審計要盡可能詳盡可靠,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三)跨國企業避稅方式多樣且復雜。在上文中,我們列舉了三種大的避稅方式,但在實際操作中,避稅的具體方式復雜且隱蔽,我們需要有完備的制度,和完備的監察體系才能抗衡逐漸復雜的避稅趨勢。
六、結論
考慮到避稅行為對我國稅收主權和市場的負面影響,我國反避稅措施的進一步實行刻不容緩。在全球化發展的今天,反避稅局勢日益嚴峻,我國要嚴厲打擊反避稅,就必須要有強有力的監管制度和完善的法律體系。我們不得不承認,雖然我們的國家在反避稅方面已經做出了一些成績,但仍有很多不足,我們應該盡力完善,并向相對來說管理完備的一些發達國家借鑒經驗。我對我國反避稅的未來發展提出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我們應增強反避稅信息基礎。全球早已進入信息時代,信息不全面則會很大程度的影響我國稅收機關對公司稅收狀態進行正確判斷。在海外,我們應增強國際間信息交流,尋求國際間稅收監管合作,積極參與和稅收有關的情報交換,有效監控跨國企業的海外交易。在國內,我們要加強會計審計,確保專職人員認真落實工作。
(二)培養高精稅務人才。跨國公司為了獲取額外的稅收利益,有時會聘請專業的稅務專家進行指導。而避稅與反避稅歸根結底是稅務機關與跨國企業的博弈。因此,我們應該積極培養并留住高精稅務人才,并對其加強職業道德教育,來面對越來越嚴峻的反避稅挑戰。
(三)完善法律制度,避稅歸根結底不是違法行為,而是利用法律漏洞或者各國法律的不同來避免稅收,因此我們應該在立法方面多加完善,讓跨國企業沒有漏洞可鉆。例如,取消遞延納稅,增強對轉讓定價的管制,在法國,甚至規定在避稅地設計基地的公司要依照高稅率繳稅。這樣的方法都可以有效的制止避稅行為的發生。
(四)制定處罰條款,企業如果存在避稅行為且數額巨大,造成不良影響,應該受到嚴厲處罰。我們國家也可以利用法律的強制性來削弱某些跨國公司的避稅僥幸心理。
七、結束語
反避稅是一個深刻且復雜的問題,我國目前的反避稅制度比較薄弱,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國家在這個方面一直在不懈努力著。我們國家對避稅行為的態度明確且堅定,我國一直在不斷完善有關法律,增強會計審核,并積極加入國際反避稅的行列中,尋求國際間的合作。我國在反避稅方面雖然起步較晚,但是相信通過不斷的自我完善和國際間的合作借鑒,我們國家的反避稅形勢將更上一個臺階。
參考文獻
[1]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稅法,中國財經出版社,2017年
[2]鳳凰科技,中國第一大反避稅案,2014年
[3]杜莉,國際稅收學,上海三聯書店,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