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次方案是以關愛傳統手工藝為主題的案例,項目地址位于綿陽市游戲區游仙東路55號芙蓉金城附近,一座輕奢品專賣店;建筑樓層為二層,室內空間高度為4米,總面積約為1080平方。以“關愛”為主題“傳統手工藝”為對象來設計,現代社會的生產方式被大工業機械化方式批量生產,最終設計目的是要讓這些傳統的事物以全新的姿態出現在我們的眼前,將“現代機械化生產”與“傳統手工藝”相結合。
關鍵詞:關愛 傳統手工藝 現代工業化 全新姿態 相結合
1 明確選題
尋味專賣店設計方案是一個真題改造的案例項目,在現代機械化批量生產的今天,我們已經很難接觸到傳統手工藝精湛的技術了,上千年文化的精髓,工匠們通過傳統手工藝制品,將自己畢生所學凝聚于此。本次設計方案就是為了讓人們了解傳統手工藝的重要性;綿陽尋味專賣店擬定的地址位于綿陽市游仙區游仙東路55號芙蓉金城附近。空間為兩層樓設計,上下空間類型大致一樣,每層空間面積約為540平方。空間內首先劃分4個大的功能區域,一層以接待顧客參觀與體驗傳統手工藝為主,二層則以參與和購物為主。1. 該項目在空地上模擬真實案例;2.該項目的設計風格將產品與空間進行融合,提取大量傳統手工藝作坊內的元素作為裝修的調性;運用于各個不同的區域中,仿佛置身于傳統手工藝興盛的時代,增加積極參與其中的趣味性,體驗產品與空間相結合的樂趣。
2 背景資料和考察調研
該項目所在地游仙區自身便是傳統文化氛圍非常濃厚,由唐太宗的八子李貞任綿州刺史時修建的越王樓,被譽為“綿州第一山”富樂山都在該項目附近,為其添加了不少的文化底蘊。
室內空間依次為參觀、體驗、參與、購物這樣一條設計思路來布局,從一開始走進店面,就讓顧客親身感受傳統手工藝所帶來的魅力,手工、文化、工匠、環保、懷舊、慢生活這些詞匯立刻就能出現在大腦里面。店面的裝修設計回歸傳統時代的感覺,順著這個思路往下,就會很好奇和求知,想去探索古人們是怎樣將傳統手工藝品制作出來的,從而達到了空間一層的目的,從參觀逐漸轉變為體驗。以環形的人流走向走完一樓,便到達上二樓的樓梯,一樓與二樓是通過一座旋轉樓梯相連接起來的,相比于傳統的樓梯,旋轉樓梯可以讓空間進行合理的劃分,同時又不會讓上下層毫無聯系可言。
通過旋轉樓梯顧客便進到達二樓,二樓的空間布局相對來說要緊湊一些,映入眼簾的是貨架上面擺放了精美的傳統手工藝商品,顧客們可根據自己的需求購買商品,但是這里為了增加空間內的趣味性,所有的商品本身并不完整,比如顧客在貨架上只能拿到醬油瓶,而包裝需要自己制作。雖然只是一個不起眼的策劃,卻能讓顧客親身參與一些傳統手工藝產品的制作,內心會有一絲的成就感,在購物的同時自身真正參與了商品的制作。同時也向消費者傳達一種理念,我們由始至終一直堅持使用手工制作。
這樣規劃的目的在于拉近與傳統手工藝之間的距離,在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壓力下,應該放慢腳步,多去體會一些傳統的東西,便會發現失去的事物。該方案所展示的內容與生活密切結合起來,用生活作為切入點引出傳統手工藝品,同時間接傳達慢生活這一理念。
3 設計分析
正如之前所說的,傳統手工藝衰落的原因是現代社會轉型的必然產物,導致進入了停滯的困境,因而手工藝的復興必須要不斷的推陳出新,傳統手工藝的創新具有必然性,因為不管從各方面來看,傳統的工藝模式都已近成為一種定型。然而,在全球物品高度同質化的今天,相關的知識與資源都開始日益衰減。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消費者的市場需求、審美、消費的變化只有與現代要素重新整合才能為現代人所接受。雖然很多地方已經意識到保護和發展民間文化,但是都以教育為主,所以該方案是想通過設計的方式呈現出來,并將其內容真正運用到生活里面。
不同于現在以展館教育為主,已經被作為文化遺產而存在著,通過被動的意識到傳統手工藝的重要性,也很難將其中的精髓傳承下去。這只能讓宣傳停留在表面,因為僅僅通過觀看和講解來知曉傳統手工藝的內容,這樣便無法了解其真正的價值。
應該主動通過起源、設計、工藝、制法清晰的認識到,他在我們的生活中能起到什么樣的作用,與我們現在所使用的工業化產品有什么不同,由此便成為了我對于傳統文化關愛的大致方向。以“親身體會”這個方式為切入點引出兩者之間的差異化,相互補給,形成一套可持續化的良性循環模式。
整個空間在定位上,屬于輕奢消費,通過讓消費者置身于那個傳統手工藝的年代,了解其重要性與生活的實用性,以此來消費為基本要求。無論在任何國家,任何地域,人們都是以物質生活為基礎,精神生活為追求生活的,這樣的生活方式造就了我們對更加美好的事物的向往,在我們使用現代工業化批量生產出來的產品,滿足了我們對于物質生活的基本需求以后。“精神生活”便成為我們接下來準備實現的愿望。正是由于我們開始從“物質生活”過渡到“精神生活”的轉變,才使本方案的一切設定都是成立的。
4 設計要素
能真正體驗到傳統手工藝的優勢才是目的,也引出本次方案室內空間設計的核心思想。引導消費者通過參觀了解傳統手工藝、體驗加強真實性、參與明白重要性、購物滿足物質生活加精神生活。一個優秀的室內空間設計,光有基本的設計思路是不夠的,還必須通過查閱了解文化底蘊,再將其融入到自己的思想中去,商業空間的基本功能是要滿足盈利,而文化底蘊的提煉則是一個空間設計的靈魂。任何公共空間的設計都離不開硬裝造型設計、軟裝的色彩搭配和燈光的冷暖對比。
5 硬裝設計
該方案空間上分為兩層,通過一層進入商業空間,功能分區依次為:接待區、參觀區、咨詢臺、體驗區;通過旋轉樓梯進入二層空間,功能分區依次為:參與區、衛生間、觀景區、購物區、收銀區。在硬裝造型設計上分為3個大的區域;地面、墻面、吊頂。墻面運用手工作坊的元素為基本造型;由于任何石材多少都具有放射性,與傳統元素里面的環保一項內容不符,所以地面運用木質地板;而吊頂則運用大量作坊內的工具進行元素提取設計出具有文化底蘊的內容。
6 軟裝色彩
整個空間內以原木色為主要色彩,配合少量的青石磚,整個空間以“復古”但又不失現代的設計理念。同一個空間內最好不要超過三種顏色,否則空間會失去情感,感情也會非常亂的感覺。但是,過于單調的顏色顯然無法滿足個性的需要,想要運用好色彩,根本就在于掌握好燈光的冷暖的變化。
7 燈光設計
一個空間的色調除了軟裝本身的色彩、質感、機理、以外。燈光的冷暖變化與照度的大小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該方案中,空間內大的照明區域中,使用黃色的暖光源,照度偏低,這樣做是為了讓消費者在一個溫馨的環境中享受購物。而對于展示的內容則使用白色的冷光源,照度偏高,這樣可以將空間內功能劃分的比較清晰,冷暖對比,并且冷光源主要使用在展示的小物件中,并不會影響空間內整體的色調與冷暖。
參考文獻
[1]周乙陶.經濟轉型時期的民族傳統手工藝[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7,(02):58-61
[2]符婭、王德清.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傳統手工藝的保護與開發[J].貴州民族研究,2006,(106):11-16
[3]周波.對話與傾聽:當代語境下傳統手工藝的傳承與發展[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10,(06):61-65
[4]馬文靜.民族地區傳統手工藝的傳承與發展問題探討[J].貴州民族研究,2009,(125):37-41
[5]胡平.中國傳統手工藝的復興[J].1999,(06):10-14
作者簡介
任和(1993-),男,四川綿陽,本科畢業生,研究方向: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