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凱?陳小玲
摘 要:把關人理論是傳播學的基本理論之一,對信息的傳播起決定性的作用。但受到新興傳播媒介的影響,把關人理論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利用傳統把關人理論進行歷史街區差異化傳播注定會與預想的傳播效果相去甚遠。因此,準確把握新媒介環境下把關人理論的新變化,成了破解當前歷史街區差異化傳播難題的重要突破口。
關鍵詞:把關人理論 歷史街區 差異化傳播
基金項目:合肥工業大學2017年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資助 (項目編號:2017CXCYS137)
一、新媒介環境下把關人理論的新發展
“把關人”(gatekeeper)理論,是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傳播學奠基人之一的庫爾特·盧因開創。1947年,盧因在《群體生活的渠道》一書中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在群體傳播過程中存在著一些“把關人”,只有符合群體規范或“把關人”價值標準的信息內容才能進入傳播的渠道。20世紀50年代,經由懷特把這一概念引入新聞研究領域之后,把關人理論得到了充分的發展。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以及新媒體的出現,傳播環境也隨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把關人理論在實踐應用中出現了以下新特征。
1.把關主體的擴大與多元
隨著網絡與媒介的發展,媒體把關人也從傳統的新聞記者、媒體組織、國家政府等發展到普通公眾。在傳統媒介環境下,媒介組織對大批量的信息進行篩選,然后向受眾進行單向傳遞,信息的發布被媒體壟斷。但在新媒介環境下,普通網民就能自由地通過網絡空間表達意見、發表看法。普通網民在發布信息的同時也充當了把關人的角色。當然,除了普通網民,網絡平臺供應商也是重要的信息把關人,它們對于平臺上的信息具有極強的控制權。這些都表明,在新的媒介環境下,把關人這一角色已不再單一,它被賦予了新的內涵。
2.把關客體的海量與復雜
把關客體,即把關的信息。新的媒體形態給人們提供了快捷、多樣的信息發布渠道,每天有大量的信息被發布。然而由于網絡信息發布者具有多樣化、匿名性、分散性的特征,所以其發布的信息良莠不齊,紛繁復雜。更為嚴重的問題是,網絡的匿名性以及網絡監管的缺失使網絡主體的責任意識大幅降低。基于此網民可以在網絡空間里進行肆意的信息傳播,而這些沒被過濾的信息可以被無限量的復制和轉載,最后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另外也有很多本身真實的消息在無數次傳遞的過程中被篡改,使得信息的真實性大打折扣。
3.把關標準的動搖與改變
在傳統媒體環境下,媒介資源所有者決定了信息的價值取向。信息發布的力度、深度和廣度都由其把握。可以說,媒介所有者決定發布什么信息,公眾才有可能獲取什么信息。但是在網絡媒體時代,普通民眾不僅有信息發布的權利,而且在塑造和影響著公眾的價值取向。所以為了吸引受眾,獲得關注,媒體會投公眾所好進行信息發布。但是什么是“公眾所好”,往往各自有各自的標準。只有在準確把握受眾的關注點時,才能獲得意想不到的傳播效果。
4.把關節點的滯后與把控
傳統媒體時代的“把關”是一種信息傳播前行為。傳媒組織決定了哪些信息能夠進入大眾的視野。但是在網絡新媒體時代,網民在發布消息之前可以不受任何組織把關,可以自由的進行信息發布。而只有當其發布的信息產生巨大的負面效應,網絡平臺才會強行介入,采取相關措施,遏制信息再擴散。但是不得不承認,這是一種信息發布后的“把關”,把關節點出現滯后缺陷。
二、把關人理論在歷史街區差異化傳播中出現的問題
把關人理論在歷史街區差異化傳播應用中或多或少地出現了一些問題。首先,在傳播信息的選擇上,信息雷同、特色缺失是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部分歷史街區在傳播展示的過程中,沒有充分挖掘當地的地域文化和歷史文化特色,使得歷史街區的展示粗糙而膚淺,不能充分展現街區的文化內核和獨特魅力。
此外,在歷史街區的規劃過程中,由于規劃主體把關不嚴,商業化泛濫,業態趨同?!吧虡I”是歷史街區生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街區帶有商業性質不可避免,但過度商業化會損害歷史街區的整體傳播效果,進而會阻礙歷史街區個性化的塑造。
再者,在歷史街區差異化傳播的過程中把關主體未能充分考慮到社會其他成員的關注與需求,由此造成街區在管理和運營的過程中漏洞百出,與受眾需求相背離,導致顧客滿意度和忠誠度較低。在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一些歷史街區整體體驗與觀眾心理期望相差甚遠;加之基礎設施薄弱、配套設施缺位、服務觀念不足,公眾對街區整體評價不高,使得歷史街區的傳播效果大打折扣。
伴隨著傳播環境的改變,傳播主體、傳播客體、傳播受眾、傳播渠道等表現出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歷史街區的差異化傳播將會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
三、在歷史街區差異化傳播過程中如何準確把關
歷史街區差異化傳播是歷史街區有效傳播的重要途徑。隨著歷史街區大規模的旅游開發,歷史街區的差異化傳播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與重視。把關人理論的發展變遷啟示我們:在歷史街區的差異化傳播過程中,要著重注意以下四點。
1、科學規劃,切合需求
在歷史街區的改造與更新過程中,歷史街區的規劃出現無序化、同質化現象。科學規劃是歷史街區有效傳播的前提。政府和相關規劃主體要充分借鑒國內外優秀成功經驗,因地制宜,科學劃分歷史街區的各個功能,使各個功能充分發揮效用;充分挖掘當地的歷史文化遺產,彰顯當地文化底蘊;密切關注群眾需求,呈現深受大眾喜愛的文化產品。
2、公眾參與,提供保障
隨著傳播環境的改變,社會公眾不僅僅是單純的信息受眾,他們還是信息的發布者、傳播者。他們越來越多地參與到信息傳播的選擇、評價過程當中,并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歷史街區的規劃、設計、服務、評價等各個環節都有公眾參與的巨大空間。引入公眾參與不僅可以充分保障歷史街區規劃和傳播的科學性、合理性、有效性,還可以最大程度上消除歷史街區與公眾之間的傳播隔閡,讓歷史街區更容易被公眾接受,進而形成對歷史街區的獨特記憶。
3、引導輿論,掌握主動
傳播主體的多元化以及傳播信息的復雜性要求歷史街區在傳播過程中要充分掌握主動權,把自己的傳播內容及理念旗幟鮮明地展現出來。歷史街區在傳播過程中會受到各種聲音的干擾,這些雜音都會對歷史街區形象的塑造產生或輕或重的影響,更有甚者會對街區形象造成毀滅性打擊。所以在歷史街區的傳播過程中必須堅定立場,敢于發聲,表明態度,積極地進行輿論引導,取得公眾支持。
4、重視反饋,及時調整
防范風險、化解矛盾是提升歷史街區整體水平的屏障。歷史街區的差異化傳播總是在不斷優化的過程中得以完善。由于把關節點存在滯后性,建立反饋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歷史街區在運營和管理的過程中,不僅要迅速且積極地接受游客及公眾的反饋,查缺補漏,改正不足,而且要深刻吸取教訓、總結經驗,不斷提升自己的管理服務水平。
四、小結
把關人理論對歷史街區差異化傳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在現在及將來將會具有更大的參考價值。因此在新媒體時代、新的傳播環境下,要時刻關注把關人理論的新變化、新特點,使其常用常新,使其不斷為歷史街區差異化傳播做出更多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2]郭瀛瀟.自媒體時代把關人理論的升級[J].新聞研究導刊.2016(07):68-69
[3]丁聘,楊雪芳.互聯網傳播環境下再論“把關人”理論的變遷[J].新聞知識.2015(06):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