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資》記者 張 琴 宋心怡
近年來,大蒜價格一直如坐“過山車”一般變化,行情好的時候,每畝地能賺七八千元,甚至上萬元;行情不好的時候,賠本賺吆喝。現正值新蒜即將上市季節,經歷過2016年“蒜你狠”的價格高峰后,今年的大蒜價格卻一度陷入“蒜你慘”的怪象之中。在行情告急的關鍵時期,大蒜品質更被看重,那么如何才能種出高品質大蒜從而在慘淡的市場中增產又增收呢?近日,《中國農資》記者跟隨山東谷豐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一起來到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沙鎮鎮向陽村,對谷豐源生物肥示范戶進行回訪,了解大蒜種植情況。
小滿將至,新蒜將大量上市,但今年的蒜農卻在豐收時節笑不出來。“新蒜上市了,其價格卻一跌再跌。”當地蒜農向記者訴苦道,這兩年大蒜行情好,大蒜種植面積猛增,山東地區作為大蒜的主產區之一也不例外。而今年大蒜價格“大跳水”,當地蒜農普遍都將賠錢。一位蒜農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大蒜從種到收,蒜種、地膜、肥料、除草劑、人工等成本加起來總投入要在1800-2000元/畝,而今年的行情慘淡,大蒜普遍收購價在1500元/畝。辛辛苦苦種的大蒜,豐產不能豐收還賠錢,蒜農看著收好的一袋袋蒜心里更是說不出的滋味。

谷豐源生物肥示范田的大蒜長勢喜人。
作為小宗農產品,大蒜價格容易受供求關系、自然災害的影響。而想要在“變臉”快速的行情中贏得市場就要在大蒜的品質上下功夫。據介紹,今年大蒜行情不好,收購商對于大蒜品質的要求更是苛刻,大蒜的個頭要均勻、品相要“出眾”才能避免被壓價。“農戶種植不易,我們要引導蒜農科學合理施肥,種出高品質的大蒜,讓農戶豐產又能豐收。”谷豐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經理董道四說。
向陽村種植大蒜已有十個年頭,集中連片已形成規模。記者走進一片一眼望不到邊的蒜田。在李大姐大蒜示范田,施用了谷豐源生物系列肥的大蒜生長健壯、葉片濃綠、蒜苗個頭高且均勻,長勢“出類拔萃”。而臨近的一些地塊,卻出現了倒伏、葉片枯黃且出現早衰現象。同樣種蒜,為何不同地塊的大蒜長勢差異如此明顯?
常年與農戶打交道的董道四告訴記者,大蒜屬于喜肥作物,由于常年種植大蒜,加上不合理施肥導致土壤板結、鹽漬化嚴重,大蒜后期脫肥、死苗、早衰、重茬問題可以說屢見不鮮,尤其大蒜抽薹后,一些地塊根莖細弱,一澆水,植株易出現倒伏現象,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因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
經過試驗示范表明,谷豐源生物系列肥營養全面、養地節肥、培肥地力具有多重功效。谷豐源生物肥是根據各類作物需肥特點配有不同的螯合態中微量元素及不同配比有機質,受保護的活性菌在土壤中可快速繁殖,活化土壤、破除土壤板結,提高無機肥料的利用率,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品質,使土壤越來越肥沃,并能迅速促進作物根、莖、葉、果等的生長。
工作人員隨手從對比田拔出幾顆大蒜與李大姐示范田大蒜對比,只見示范田大蒜根莖粗壯,蒜頭大而有分量。李大姐告訴記者:“一般大蒜一季要施三次肥,澆三次水。我家的大蒜從底肥到追肥都用的是谷豐源生物系列肥,到今年已經用了三年,種出來的大蒜賣相好。今年行情不好,少施了一次肥,但看這長勢,不僅產量不減還能畝增產500斤-600斤,而且品質還好,能賣個好價錢。”
回訪吸引了一些蒜農圍觀,就在大家稱贊李大姐種植的大蒜長勢好時,一位蒜農突然說:“我家的蒜長得更好,在我們村可以說是最好的了,不信,去我家地看看!”
這位蒜農也是谷豐源示范戶,他叫劉紀岺。走到他的示范田,果然其大蒜長勢更勝一籌,蒜棵大、壯、齊、綠。劉紀岺隨手拔了幾顆大蒜,其大蒜比李大姐家的大蒜根莖還要粗壯,蒜頭更是大了一圈,且個個大小均勻,根系發達。更令人驚喜的是,一顆大蒜根部竟然有蚯蚓在“活蹦亂跳”。劉紀岺告訴記者:“他用谷豐源生物肥也有三年,今年按常規共施了三次肥,因而長勢更好一些。”當地土壤板結、重茬、土傳病害等問題較普遍,但是施用谷豐源生物肥的蒜田竟然“長”出了蚯蚓,更加表現出生物肥對于土壤的修復效果。劉紀岺頗有自信地說:“我家的大蒜品質在當地可以說也是最好的了,能畝產4000多斤,畝增產上千斤,現在一般收購價在1500元/畝,我家的大蒜2000元/畝我都不賣!”
劉紀岺也給自己算了筆賬,他說:“今年還賣了一茬蒜薹,在行情不好的情況下,自己還是賺了一些,這主要得益于谷豐源生物肥讓耕地有‘底氣’,才種出了高品質大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