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啟宏 余小洪 楊 科 侯建強
貴州省新聞出版廣電局七六四臺(以下簡稱“我臺”)位于海拔2000多米的雷公山上。雷公山屬于一峰獨秀,所以雷電頻繁。這里的雷擊,有從天上的,最可怕的是山沖打上來的雷與橫向雷。年雷暴日加起來有3個月。雷公山屬于多雷擊區,據粗略統計,我臺每年因雷暴造成的設備損失平均在8000元。由于建臺早,當時人們的防雷意識考慮不是很全面,又年久失修,所以防雷系統不完善,仍存在很多缺點和不足,必須對防雷接地系統升級改造。主要方案:房屋屏蔽,所有建筑物屋面加裝金屬網格避雷、安裝密集引下線入地。
房屋頂面避雷網格用ф12熱鍍鋅圓以1×1m規格安裝,引下線用ф40×4熱鍍鋅扁鋼入地,兩方面都要做好防雷接地處理。天線發射塔塔腳需增加新的防雷接地坑;臺站生活區新建的兩座避雷塔與原有的防雷接地網連接,需增加泄流面積和接地抗。臺站原有避雷針接地電阻偏高,需增加防雷接地網格。
我臺的監控攝像頭、高頻頭等弱電設備容易遭受感應雷擊而損壞。需在各個監控攝像頭、高頻頭前端裝適宜的避雷器、引線要穿金屬管。我臺地網建設,接地泄流面積已達不到要求,決定環臺建筑物用50×5的熱鍍鋅扁鋼增加一圈防雷網,間隔2m打一個0.8m的接地樁;發射鐵塔基礎四個腳新增四套杜爾梅森離子接地極,新建的避雷塔新增設杜爾梅森離子接地極,并與防雷接地網連接;臺站內原有避雷針全部新增1×1m接地網格。PE系統等電位地網、老防雷接地網、新建防雷接地坑、房屋接地網、各個金屬線纜均接入外環形接地網。地網連接處均用焊接方式并做防腐處理。供電系統完成三相五線制改造。
要確保無雷電沖擊電流波侵入供電電源系統,這是防雷接地系統升級改造工程的重要任務。高壓電源線,一定用長的鎧裝高壓電纜埋地,低壓電源線同樣埋地50cm以上。所以,房屋外面,不走強電、弱電的任何線路。
閉環接地網占地面積80000m2。防雷閉環接地網由長寬高均為2m的垂直接地極金屬模塊、埋地深度1m的杜爾梅森離子垂直接地極、閉環水平接地網間隔2m設置埋地深度0.5m的垂直接地極、埋地深度0.5m的縱橫交錯的閉環水平接地極等組成我單位改造升級后的防雷閉環接地網。閉環接地網外環全部埋設降阻劑。防雷閉環接地網改造設計圖如圖1所示。

圖1 新老防雷閉環接地網
經過仔細測量和設計,施工單位經過1個多月的施工,施工結束后用接地電阻測量表測量,各處的接地電阻均小于0.2 Ω,達到《中華人民共和國GB50065-2011》交流電氣裝置接地規范,變電站接地電阻為:R≤0.5。至此,我臺的防雷改造結果達到國家標準,主要成果是:在雷雨季節,我臺發射機設備雷擊故障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