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偉湘
(福建省漳州市詔安一中 363500)

圖1



其幾何意義是點P(x,0)到點A(1,-2)與點B(2,3)的距離之和的最小值.顯然點P在AB上時y取最小值|AB|.


分析由于f(x)的解析式中含有兩個根號,根號內部都是x的二次式,以中學的代數(shù)方法很難求出它的最大值,但如果巧妙用兩點間的距離公式的方法,那么問題就簡單了.



圖2



圖3

分析單純從代數(shù)角度考慮,當x使f(x)的解析式的分子取最大(小)值時,分母并不是最小(大)值,所以利用sinx和cosx的有界性,難以求得f(x)的最大(小)值,若A(cosx,sinx),B(2,2),f(x)就是AB的斜率,而A(cosx,sinx)在單位圓上,這樣就很容易求解.

設經過點P(2,2),斜率為k的直線l:y-2=k(x-2)與 圓x2+y2=1相切,切點為M1和M2.則函數(shù)最值轉化為斜率的最值.



圖4

設直線方程為y=kx.


利用數(shù)列的一些相關性質,往往可以把數(shù)列問題構造為一次函數(shù)來解題.
例5 設等比數(shù)列{an}的前n項和為Sn,若S3+S6=2S9,求公比q.

解根據題意知q≠1,由于點(q3,S3)、(q6,S6)、(q9,S9)共線,

即q3(S3-S9)=(1+q3)(S6-S9) (*).
由已知S3-S9=2S9, ∴S3-S9=S9-S6,


(1)若g(x)=m有零點,求m的取值范圍;
(2)確定m的取值范圍,使得g(x)-f(x)=0有兩個相異實根.
分析:函數(shù)零點個數(shù)的判斷方法:
(1)直接求零點:令f(x)=0,如果能求解,則有幾個解就有幾個零點;
(2)零點存在性定理:利用定理不僅要求函數(shù)在區(qū)間[a,b]上是連續(xù)不斷的曲線,且f(a)·f(b)<0, 還必須結合函數(shù)的圖象與性質(如單調性、奇偶性等)才能確定函數(shù)有多少個零點;
(3)利用圖象交點的個數(shù):畫出兩個函數(shù)的圖象,看其交點的個數(shù),有幾個交點就有幾個不同的零點.

即m的取值范圍為[2e,+∞).

可知若使g(x)=m有零點,則只需m≥2e.
即m的取值范圍為[2e,+∞).
(2)若g(x)-f(x)=0有兩個相異的實根,
即g(x)與f(x)的圖象有兩個不同的交點,
∵f(x)=-x2+2ex+m-1=-(x-e)2+m-1+e2,

圖5 圖16
∴其圖象的對稱軸為x=e,開口向下,最大值為m-1+e2.
故當m-1+e2>2e,即m>-e2+2e+1時,g(x)與f(x)有兩個交點,即g(x)-f(x)=0有兩個相異實根.
∴m的取值范圍是(-e2+2e+1,+∞).
諸多的關于方程或不等式的問題,往往可以轉化為方程與不等式的函數(shù)圖象關系來解決.
例7 設二次方程7x2-(a+13)x+a2-a-2=0的兩根x1,x2滿足0 圖1 分析構造二次函數(shù)y=7x2-(a+13)x+a2-a-2,根據二次方程7x2-(a+13)x+a2-a-2=0的兩根取值范圍,來確定拋物線y=7x2-(a+13)x+a2-a-2與x軸的交點的橫坐標的變化區(qū)域及縱坐標的情況. 解設y=7x2-(a+13)x+a2-a-2,作出此函數(shù)的大致圖象(如圖).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