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正文
(肇慶市百花中學 526020)
數學教學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它的意義在于讓學生做題過程中,理解數學內涵的價值,形成嚴謹的數學體系,獲得快樂的享受.數學學習是快樂的,更是科學的;要從一個數學生活問題去了解數學原理,更要用一種數學原理去解決一類數學問題.數學知識是否掌握,它往往反映學生解題水平的高底.讓學生從解題中發現數學的精彩,才是有生命的數學教學,才是有科學意義的數學教學,才是成功的數學教學.
新課標推出,我國數學課程發生一系列變化,數學命題思想也有很大改變.在新課改下,出題者做出很大調整,比如優化數學題目設計,融入現代生活元素,強調數學趣味性與實用性.但也產生了很多問題,從近幾年高考和中考來看,學生解題能力大大下降.
有很多突出的問題,第一,學生學習技能下降,動手技能弱化.第二,邏輯推理分析思維能力及幾何中的推理論證能力下降.第三,輕視數學解題知識學習,如韋達定理、根的判別式、因式分解、換元法等.第四,基礎訓練量偏少,由桑代克的練習律與斯金納的強化原理,鞏固所學很有必要,不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使學生容易感到數學難學,從而產生厭學心理.
問題千變萬化,無窮無盡,但細想一下數學成績好壞不正是能否解決問題嗎?正如美國數學家波利亞說過“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掌握數學意味著什么?那就是善于解題”.學生學習技能下降,邏輯推理分析思維能力及幾何中的推理論證能力下降,這些問題都是從解題中來,那么就應該到解題中去進行教學.使得學生解題時得心應手,做題時處之泰然,逆轉厭學心理.尤其是在以問題的解決為重心的高考背景下,讓學生積極更新學習觀念,改進學習方法,創新學習方式.
數學不僅是一門奧妙無比的藝術,更是一門鐵板釘釘的技術,從費厄斯坦的工具強化教程和科文頓創編的創造性思維教程來看,解決問題能使學生掌握其精妙數學知識,提高其優雅數學素養.為此,就必須掌握題目特點,把握題目規律.筆者對數學題目做了一些調查:
1.數學題目不僅僅是考查學生某一個知識點,而是含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綜合知識和能力的考查.
2.數學題目注重考查學生邏輯推理分析思維能力.數學作為一門理科,很少去考一些純記憶性的知識,而是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遷移以及把握知識之間聯系.
3.數學題目注重考查學生一些新近發生的內容,往往具有時事性,比如我國發射嫦娥探測器,很多省市甚至高考設置的情景會涉及相關內容題目.
4.數學題目注重考查學生數形結合能力,代數和幾何本來就是數學的核心,很多題目往往可以借助圖形能使問題明朗化,容易找到解題關鍵所在,從而解決問題.
5.數學題目注重考查學生挖掘問題能力,學生獲取和解讀題目信息、分析意思,讀出里面要考的知識,看出里面的解題玄機,從而迅速解決問題.
1.教會學生讀懂題意,把握考查知識
《數學科考試說明》規定,數學科考試的宗旨是:測試中學數學的基礎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考查邏輯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做考試題目時,就如同是和出卷老師的博弈,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當學生做題時,能迅速把握出題者要考查的是什么,設了什么陷阱,做到心里有數,從而繞過陷阱,順利解題.例如
(2013廣東高考文科數學第11題)設數列{an}是首項為1,公比為-2的等比數列,則a1+|a2|+a3+|a4|=____;
分析看到這道題,關鍵字眼“首項”, “公比” ,“等比數列”,迅速把握是考查等比數列相關知識,出卷老師還設了一個陷阱a1+|a2|+a3+|a4|,里面還有絕對值,把握這方面內容,解題不難了.
解析由題意知a1=1,a2=-2,a3=4,a4=-8,所以a1+|a2|+a3+|a4|=1+2+4+8=15.
2.把握節奏,注重解題步聚與順序
①讀題時,很多學生從條件讀到問題,也有很多學生從問題讀到條件,筆者認為,學生可以先快速通讀已知條件,看清題目考查的關鍵字,然后細讀問題,帶著問題在條件中尋找答案.
②先易后難,把會做的先做出來,再做后面的,往往會做的對后面解題有很多啟發.
2.拓展思維,注重解題聯想與簡單化
①在解決問題之前,應充分聯想和回憶與原有問題相同或相似的知識點和題型,充分利用相似問題中方式、方法和結論,解決現有問題.教育學生應該善于把題目的未知聯系到我們已知的知識體系中.
②當面臨的是一道結構復雜、難以入手的題目時,可以試圖把它拆分,轉化為幾個比較簡單、易于解答的問題,分步進行,以簡馭繁.
3弄清差異,結合題目特殊性與一般性
題目特殊性,可以演繹推理,就是從一般性前提出發,通過推導得出具體結論,從而啟發思路.題目一般性,可以歸納推理,就是從個別性知識,引出一般性知識,由已知前提,引出結論.引導學生設法把特殊問題一般化,找到解決問題一般方法、技巧.
1.數形結合教學法
華羅庚曾說過“數缺形時少直觀,形離數時難入微,數形結合百般好,隔裂分家萬事休”, 用“數”的準確澄清“形”的模糊,用“形”的直觀啟迪“數”的計算,使其成為分析解決問題的工具.例如:




由Δ=0,得b=±13,故y-3x的最大值為13,最小值為-13.
2.輔助線教學法
對于幾何題目,當給出的條件不夠時,添加輔助線構成新圖形,形成新關系,使零碎條件得到整合,建立已知與未知的橋梁,從而事半功倍.例如:

如圖,已知AC=BD,AD⊥AC于A,BC⊥BD于B,求證:AD=BC.
分析欲證AD=BC,先證分別含有AD,BC的三角形全等,有幾種方案:△ADC與△BCD,△AOD與△BOC,△ABD與△BAC,但由現有條件,均無法證全等,差角的相等,因此設法作出新的角,且讓此角作為兩個三角形的公共角.
證明分別延長DA,CB,它們的延長交于E點.
∵AD⊥AC,BC⊥BD(已知),
∴∠CAE=∠DBE=90° (垂直的定義).
在△DBE與△CAE中,
∵∠BAD=∠CAE=90°,BD=AC,∠E=∠E,
∴△DBE≌△CAE(AAS),
∴ED=EC,EB=EA(全等三角形對應邊相等),
∴ED-EA=EC-EB,
即AD=BC.
3.反推教學法
利用反向思維原理去推斷一些數學性質定理,內在聯系,并進行比較分析,從而得到答案.例如
A.y=x2-2x+2(x<1) B.y=x2-2x+2(x≥1)
C.y=x2-2x(x<1)D.y=x2-2x(x≥1)
原函數定義域為x≥1,反函數值域也為y≥1. 排除選項C,D.現在看值域.原函數值域為y≥1,則反函數定義域為x≥1, 答案為B.
題海無涯,要學生在題海中直掛云帆濟滄海,必須做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使學生以扎實的數學雙基為鋪墊,進而解題思維不再是單向性的,而是多向性.如果能讓其在解題過程中獲得樂趣,產生靈感、悟出解題的正確思路和方法,靈活自如解題,這才是真正的成功教學之道.
參考文獻:
[1]陸劍波.關于重視數學活動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1998(11).
[2]王世偉.論教師使用教科書的原則:基于教學關系的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