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階段,老年民眾自身的身心與行為獨具特征。為此,環境設計者應從生理特征、行為模式、心理需求等多層面考慮,就交際范圍、運動范圍、綠化范圍等版塊施以設計,歸總出老年民眾戶外范圍內的配置關鍵點:處于住宅區中,要分層級配置坐息交際范圍,提升老年民眾間的感情;處于運動范圍方面的配置內,要依據各個公眾綠地,分配自區級至組團級老年民眾處于戶外施以運動的各類設備與空地,老年民眾自身的運動需求;處于綠化范圍方面的設定內,應依據芬芳植被區、保健植被區、園藝栽種區等功能區間,為老年民眾打造綠色且養身的生活范圍。
關鍵詞:老年人活動場地;居住區;設施
[本論文為2016年度齊魯工業大學人文社科校級規劃重點項目“住區室外環境適老性研究”(項目編號:SKXMZ1603)階段性成果。]
現階段,城鎮人口逐步朝著老齡化態勢進展,尤其是處于各個城鎮內,退休年紀的減短,讓許多老年民眾處在休閑這一狀況內,其退休過后的大多時間,大體上是在自身的住宅與周邊的范圍內度過的。對于老年民眾來說,其住宅范圍即其全部日常活動的核心。戶外范圍不但給老年民眾予以了大量休閑場地,同時,其還給老年民眾予以了促使自身目的、意志與潛能得以實現的一類場合。為了充實老年民眾自身的晚年時光,住宅區內部的景觀配置要自各個方面著眼,最終給老年民眾予以舒服、安全、方便與旁人開展交談、維護身心健康的戶外范圍。
一、運動范圍
老年民眾平日的生活極為單一,休閑時光極多,住宅范圍內部的景觀配置要盡量與老年民眾本身的各類運動需求相符,以充實老年民眾自身的晚年時光。處于住宅區內部,要依托各式公共綠地,分配自區級至組團級老年民眾戶外運動相關的場合與設施,比如,小區級老年運動場合,住宅組團級老年運動場合,并且與周邊老年運動場合相結合,形成滿足老年民眾戶外運動需求的全方位戶外運動體系。
(一)組團型綠地
應依據老年民眾自身的行為特征與身心特征,在鄰近老年民眾的住宅處,配置較小的硬性場合,并配置各類健身設備,與老年民眾自身的健身需要相符。
(二)中心型綠地
在早間或是晚間,許多老年民眾會進行鍛煉或是走路,而住宅區內部的中心型綠地即老年民眾總量最多的區域。處于中心型綠地內,應依據造景,給老年民眾予以范圍極大的硬性鋪裝場合,便于老年民眾施以運動[1]。運動區內的地表鋪裝要平整且防滑,讓老年民眾能夠在此實施太極拳、廣場舞一類非隱秘型運動,場合內應配置適合老年民眾體態與行為特征的體育運動設備,場合外部應予以座位與遮陰設施,方便老年民眾運動過后的休整需求。對于運動區的選址,要選取視界廣闊、光照風速較優的一類地區。同時,還應依據住宅區本身的地勢進行合理規劃,既要有具有層次變化特征的微地形和坡度的設置,又要控制其高差及體量,充分考慮環境審美需求與老年民眾的身體條件。同時,在道路設置上,要依據功能定位進行形式、尺度、材質的科學定位,例如平整順暢的單車道,粗獷曲折的卵石步行道等,通過設計手法的有效結合給老年民眾提供提升自身、強壯身心的優良條件。
二、綠化范圍
住宅區內的綠化范圍是住宅區相應環境配置的關鍵。老年民眾是特殊群體,運動范圍被生理狀況所制約,所以,住宅區內綠化范圍的必要性無需多言。綠化范圍是老年民眾調節身心、休整健身不可或缺的區域,在對綠化范圍施以配置期間,不但應與綠地相應的配置準則相符,還要依據老年民眾自身的身心特征,充分考慮植被的差異性,從各個感官方面,讓老年民眾感悟到不一致的景象。
(一)園藝栽種處
處于住宅區內,可配置園藝處,各式植被不單能夠為老年民眾予以美感的體悟及生命的激情,且可以讓老年民眾通過自行操作訓練體質,收獲勞動相關的富足感。另外可以給老年民眾留存部分小型 “預留地”,給部分愿意栽種植被的老年民眾予以機會。在具備地勢波動的區域,應依據老年民眾自身的身心特征,配置各個高度的栽種池,并給運動受阻的老年民眾予以墊腳處,方便使老年民眾接近[2]。園藝處的部位要緊接老年民眾自身的住宅區,并配備良好的監管與引導系統,進而收獲優化住宅區環境這一成效。
(二)芬芳植被處
“芬芳味道”是很好的感官和記憶的信息源,住區內具有芬芳特征的綠化配置不僅是豐富環境的需要,同時可以通過提供感官刺激引發記憶,讓老年民眾“重溫”美好時光。對具有視覺型障礙的一類老年民眾而言,植被本身的芬芳味道能夠使其全方位體悟到自然相應的氣味,同時更便于其辨別方位,保障了出行的便利性。此外,大多芬芳型植被能夠生成部分滅菌的物體,可以清潔空氣,促進老年民眾的身心強健,比如夜來香、緬桂花、蘭花等。不但具備芬芳味道的花卉能夠被應用,具備芬芳味道的植被也能夠被應用,設置時可根據實際需要一并考慮。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植被具備過于濃厚的芬芳味道,可能會因其部分民眾的不適甚至過敏,比如,百合等花卉,此類芬芳植物在選種時要考慮其區域適當遠離人員集中區
(三)果林處
部分老年民眾喜愛鳥魚一類動物,所以,應在住宅區內多栽種部分色澤明艷的觀果型植被,生成果林,引來鳥類動物,不但提升了樹種本身的多元化,還為老年民眾創造了極具生機的場合,充實了老年民眾自身的生活。
(四)保健植被處
顧慮到老年民眾自身的身心特征,應在住宅區綠地內,栽種各式保健植被,不但能夠依據造景生成優良的綠地景色,還能夠促使老年民眾自身的身心更為強壯[3]。保健植被的選取應依據場合本身的作用、特性與尺寸等,進而凸顯出其既定的保健作用。在住宅區中心型花園一類人口總量極大的區域,應選取對心肺具備益處的一類植被,比如,嗅覺式保健植被緬桂花、銀杏、蘭花、夜來香等;對于較小且極為封閉的一類老年民眾交際范圍來說,應選取能夠定神與益腦的一類植被,比如,松柏、合歡花一類芬芳有蒸發型植被;在老年民眾運動與健身處的周邊要多栽種松柏型植被,松樹具備除風燥溫、通筋活絡一類功能,柏樹一類植被具備定神涼血、通筋活絡、去腫、溫中疏氣一類功用,長時間處于銀杏林內進行運動,對于頭暈、胸悶、氣喘一類癥狀均具備益處。
三、坐息交際范圍
老年民眾自身的生活核心自社會轉入家庭之后,住宅區相應的條件就極為關鍵。社會關聯的降低讓老年民眾自身的心中孤僻感更為凸顯。所以,要依據老年民眾本身的特殊身心特征,在住宅區分層級配置部分給老年民眾施以交際的坐息與交流范圍,提升老年民眾間的交談及感情。
(一)住宅區大門與周邊
住宅區大門與周邊的老年民眾運動場合即離住宅區尤為接近、運用頻次尤為大量的一類運動場合,能夠全方位促使親切的鄰居關聯與互動活動得以生成,能夠在建筑本身的大門兩端相應的休整與等待部位,配置部分擋雨板或是頂板,或是依據鄰近的景色綠地,配置較小的硬性鋪裝混合亭或是座椅一類模式,為老年民眾予以遮擋風雨的一類交談場合[4]。對具備架空層的一類住宅區,也能夠借助架空住宅底處這一方法,依據宅間綠地配置,生成半室內范圍及室外范圍加以融匯的一類運動場合,便于各類氣候之下老年民眾開展運動。
(二)中心型綠地
住宅區內部的中心型綠地,即老年民眾長時間所熟知與生活的一類范圍,還是老年民眾平日匯集的場合。應依據周圍的植被與硬性景色,給老年民眾予以適宜交際的一大坐息范圍[5]。在植被景色尤為美麗的一類區域內,應配置座椅,借助植被本身的包圍,給老年民眾予以方便交際且極為隱蔽的坐息范圍;在硬性廣場內,應依據樹形、池塘一類模式,給老年民眾予以極為敞亮的交際范圍;還應依據造景本身的需求,構建亭廊等,生成隱蔽與半隱蔽型交際范圍,給老年民眾、各類人群開展交際構建相應的空間氣氛[6]。同時,因為具備“隔代親”這一問題,老年民眾自身的坐息范圍應與幼兒本身的運動處加以聯結,不但能夠便于老年民眾監管幼兒,還能夠給老年民眾予以極優的交際范圍。
四、結語
總而言之,老齡化即現階段社會進步期間無可變換的一大態勢,所以,有關工作者務必要全方位顧慮到老年民眾自身的需要,顧及到老年民眾本身的各類習慣,在戶外范圍相應的配置與計劃內,要盡力予以補足與輔助,借助配置與計劃讓老年民眾住宅區外部的空間與條件日漸健全。全方位給老年民眾構建清凈平和、益于身心與恢復保健的活動范圍與個性化的生活范圍。只有如此,才可以提升老年民眾戶外范圍相應的質量,改善養老條件,同時,還可以促使社會本身得以健康且依序的進步。
參考文獻:
[1]來二孩,王雅靜.社區養老模式下戶外活動空間設計探析——以重慶地區為例[J].美與時代:城市,2016,(08):34-36.
[2]周保林,邢藝凡,顧賢光.老年人戶外活動空間環境設計研究——以徐州市奎園居住區為例[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5,(06):96-100.
[3]暢流,胡惠琴.城市既有住區文娛活動設施適老性研究——以北京紅廟北里社區為例[J].城市住宅,2015,(01):31-38.
[4]閃曉光,李早.基于決策樹分析的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配置與居民滿意度研究[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10):1374-1380.
[5]李茜.武漢市鋼花新村居住區老年人戶外活動調查研究[J].戲劇之家,2015,(06):278-280.
[6]李強.老齡化社會下的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優化探索[J].華東科技:學術版,2015,(11):81-82.
作者簡介:
李健華,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