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大一姐
自今年初掀起的一波“搶人大戰”,終于在這個月被天津市帶到了高潮:5月16日,天津推出“海河英才”計劃,其中“不超過40歲的本科畢業生可直接落戶”的規定,成為直轄市歷史上“最低落戶門檻”。
消息出來不到一天,可辦理落戶申請的“天津公安”APP就在蘋果商店擠進了下載排行榜前十名。統計顯示,24小時內至少有30萬人下載“天津公安”。但之后的變化卻是戲劇性的:5月18日,天津市人力社保局緊急下發“打補丁”新規,要求無房、無就業單位的人必須先到北方人才中心辦理調檔手續,之后才能落戶:5月21日,天津市人社局通過媒體表示,拒絕戶口空掛(即只落戶不定居),更不允許高考移民、炒房者鉆空子。隨著政策的不斷細化,“百萬人才涌津門”的喧囂又被潑了冷水。
為何大家如此熱衰落戶天津?不妨算筆經濟賬:首先房價比北京便宜得多,根據中國房地產協會的數據,目前天津商品房每平方米均價在2.5萬元左右,北京則高達6.3萬元;其次是天津的教育資源和高考政策優勢,無形中為下一代增加了收入;再次是相對完善的公共服務福利,根據復旦大學的研究數據,天津基本公共服務成本是每人每年1.133萬元—1.316萬元,負擔一名未就業成年人的財政支出在5.285萬元—6.220萬元。可以說,天津戶口帶來的經濟利益是全方位的。
而對天津來說,“求才若渴”的背后則隱藏著深深的焦慮。今年初,在主動擠掉數據中的“水分”后,天津的GDP增速一下子掉到了3.6%(前一年為9.1%),在除港澳臺的31個省級行政區中排名倒數第一。更糟糕的是,在最受大學畢業生青睞(投放簡歷最多)的城市排行榜上,天津連前十都沒進去。
年輕人越多的城市,經濟越有生命力,因此“搶人大戰”才如此火爆。除了增加勞動人口外,帶動房地產市場是更為真實而迫切的需要。“海河英才”計劃剛推出,就被人解讀為“吸引房地產接盤俠”。數據顯示,加入“搶人大戰”的城市房價多呈上漲趨勢。西安自2017年3月實施戶籍新政以來,已有40萬人遷入,截至今年4月,其房價已經連續24個月上漲。
面對這種情況,住建部先后約談了多個上半年房地產市場出現異動的城市,重申調控政策不動搖,換句話說,斷了部分城市想繼續吃土地財政飯的念頭。
對天津來說,沒有了“房地產接盤俠”,零門檻落戶政策顯然就非常劃不來了:這意味著那些“蹭福利”的人將給已經捉襟見肘的財政雪上加霜。這恐怕才是天津幾天之內就急著給人才政策“打補丁”的根本原因。
說到底,“人才大戰”的動機是拉動經濟,尤其是房地產市場。然而,一座城市根本的發展動力來自切實有效的改革,真正提升軟硬實力。否則別說是天津,就是北京,如果在戶口福利之外不能提供其他更有價值的東西,也同樣吸引不到,更留不住真正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