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閑扯一下小說。
在人物關系的設置中,不合理的距離是致命的。
在本期中,王東梅展示給我們的距離并不長,只有半米,但是,我們判斷了一下,覺得這個距離支持了她的小說,是頗為合理的,因為,這符合沖突的一般原則:父子二人相距很近,但心很遠。小說由此為我們帶來了無比豐富的聯想。
《偷自行車的人》是維托里奧·德·西卡的名作,也被譽為意大利新現實主義的開山之作。掉這個書袋是想說明,父親里奇和他的兒子布魯諾同樣建立了一種在世界電影史上具有紀念意義的理想的關系:成為賊的父親和父親本身的含義相距很遠,但是,父親和兒子卻更近了,因為,兒子知道父親為什么偷自行車。以此類推,普希金筆下的那個驛站長和他那個倒霉女兒冬妮婭,莫泊桑筆下的菲利普一家和遠方的那個于勒,都是一種因為更遠而更近的關系……
那么,這樣就比較分明了,人物之間的距離過近,就可能削弱人性的個性化色彩,造成人物形象的重復。若從敘事的角度看,還會人為地制造一種平衡,平均消費讀者的注意力。過遠吶?形與意都將失之于松懈,節奏便成了別人閱讀的一種噩夢。
好的小說,人物關系的比例一定是協調的,但是,這真的是一件要摳出腦漿的事。
喂!哥們,退你稿了,你的人物和你的人物毫無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