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
[摘要] 目的 研究小夾板結合石膏外固定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的療效。 方法 該次研究對象為方便選取該院于2015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橈骨遠端骨折患者132例,按照治療方法的差別分為對照組(小夾板固定治療)、觀察組(小夾板結合石膏外固定治療),66例/組。將兩組各項指標進行比較。結果 兩組患者術后3個月的骨折復位維持情況[掌傾角(4.44±2.28)°,尺偏角(20.12±7.53)°,橈骨縮短(1.65±0.89)°]均優(yōu)于術前,組間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橈骨遠端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時間(33.51±7.06)d和疼痛評分(2.68±1.31)分同對照組差距較大(P<0.05);觀察組橈骨遠端骨折患者的腕關節(jié)功能恢復優(yōu)良率(93.94%)與對照組相比差值較大(P<0.05)。結論 橈骨遠端骨折患者采用小夾板結合石膏外固定治療取得的療效可觀。
[關鍵詞] 橈骨遠端骨折;小夾板;石膏外固定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8)02(a)-0087-03
Therapeutic Effect of Small Splint Combined with External Fxation of Gypsum on Distal Radius Fracture
LI Jia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Guangrao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ongying, Shandong Province, 257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study the curative effect of small splint combined with plaster external fixation on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Methods In this study, 132 patients from August 2015 to July 2016 with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admitted to this hospital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small splint fixation treatment) and observation group (small splint plus plaster external fixation treatment), 66 cases/group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treatment methods. The two groups of indicator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maintenance of fracture reduction at three months postoperatively [heel dipole (4.44±2.28)°, ulnar declination (20.12±7.53)°, radius shortening (1.65±0.89)° were better in both groups than those before operation(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fracture healing time (33.51±7.06)days and the pain score (2.68±1.31)points in the distal radial fracture group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excellent rate of recovery of wrist joint function (93.94%)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with small splint combined with gypsum external fixation is effective.
[Key words]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Small plywood; Gypsum external fixation
橈骨遠端骨折在臨床骨科疾病中較為常見,小夾板外固定和石膏外固定是臨床上常用來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的方法,兩種方法各有優(yōu)勢,該文旨在探究兩種方法聯(lián)合應用在橈骨遠端骨折患者治療中的效果,從該院2015年8月—2016年7月期間收治的橈骨遠端骨折患者中抽取132例作為對象展開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橈骨遠端骨折患者132例根據(jù)治療方法的差別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66例。該次研究已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批。觀察組:男36例,女30例,年齡30~73(56.86±5.74)歲。對照組:男37例,女29例,年齡31~72(56.92±5.81)歲。兩組橈骨遠端骨折患者之間對比基線資料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小夾板固定治療--對照組治療方法 對患者的骨質(zhì)情況進行掌握,之后運用手法復位,使用中醫(yī)小夾板進行外固定。叮囑患者定期到醫(yī)院進行復查,觀察骨折愈合情況,對患者骨折處的疼痛情況、患肢紅腫情況和血液循環(huán)情況進行了解。在使用小夾板外固定兩周后進行X線攝片檢查,在8周后通過復查掌握患者的骨折愈合情況,并以此為依據(jù)在適當?shù)臅r候?qū)⑼夤潭ㄈコ?/p>
1.2.2 聯(lián)合治療--觀察組治療方法 對患者行臂叢神經(jīng)阻滯麻醉或局部麻醉,之后進行手法復位,對骨折移位方向進行明確后,使用石膏外固定從前臂掌背將腕關節(jié)固定在背伸位或掌屈位。通過復查了解患者患處有無紅腫、血液流通不暢等情況出現(xiàn),指導患者進行肘關節(jié)和腕關節(jié)的屈伸運動。叮囑患者在兩周后回到醫(yī)院進行X線攝片,根據(jù)X線片顯示的患者患肢情況,將石膏外固定更換成小夾板外固定,如果患者在使用石膏外固定期間存在骨折移位情況,則需在復位矯正后更換成小夾板外固定。叮囑患者在兩周后回到醫(yī)院復查骨折情況,8周之后再次進行復查,以患者骨折愈合的實際情況將外固定除去。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在術前和術后3個月通過X線攝片對兩組橈骨遠端骨折患者的骨折復位維持情況和骨折愈合情況進行觀察。②兩組橈骨遠端骨折患者的腕關節(jié)功能恢復情況使用采用腕功能評分[1]進行評估,分為優(yōu)、良、中、差4個標準,對應的分值區(qū)間分別為0~10分、11~20分、21~35分、超過35分,計算優(yōu)良概率之和。③運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量表對兩組橈骨遠端骨折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評估,分值區(qū)間為0~10分,0分、10分分別代表無痛、難以忍受的疼痛。
1.4 統(tǒng)計方法
將計數(shù)資料(腕關節(jié)功能恢復情況)和計量資料(骨折復位維持情況、骨折愈合情況、疼痛程度)錄入到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分別用(%)表示、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并分別行χ2檢驗、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骨折復位維持情況
兩組橈骨遠端骨折患者術后3個月的骨折復位維持情況與術前進行比較改善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橈骨遠端骨折患者和對照組之間對比術前及術后3個月的骨折復位維持情況相差不大(P>0.05)。見表1所示。
2.2 骨折愈合時間和疼痛評分
觀察組橈骨遠端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時間(33.51±7.06)d比對照組(45.88±6.94)d更短,(t=10.15,P=0.01);且疼痛評分(2.68±1.31)分較對照組(7.02±1.67)分更少(t=98.22,P=0.01)。
2.3 腕關節(jié)功能恢復情況
觀察組橈骨遠端骨折患者的腕關節(jié)功能恢復良好率(93.94%)較對照組(75.76%)高出18.18%,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49,P=0.01),其中觀察組優(yōu)、良、中、差的例數(shù)依次為42例、20例、2例、2例,對照組依次為26例、24例、10例、6例。
3 討論
橈骨遠端骨折指的是發(fā)生在距離橈骨遠端關節(jié)面3 cm內(nèi)的骨折[2],在外力作用下發(fā)生骨折的可能性非常高,在全身部位骨折發(fā)生率中所占比例較高,為17%左右,在青年和中老年群體中多發(fā)。
在手法復位后進行石膏外固定會導致橈骨遠端骨折患者功能恢復鍛煉受到限制[3-4],石膏的密閉性在天氣不佳的情況下會導致患者皮膚出現(xiàn)皮疹等不良現(xiàn)象,具有塑性穩(wěn)定、透氣性差等不足,且在更換石膏的過程中還可能造成骨折再移位情況的出現(xiàn),在臨床上患者的接受度不高。
小夾板外固定在一定程度上活動度好于石膏外固定[5],在骨折早期能夠?qū)继幖t腫情況進行觀察,有利于醫(yī)生檢查出患者有無骨折移位情況出現(xiàn),小夾板外固定不具密閉性,患者可進行早期康復功能訓練,可縮短患者的骨折愈合時間,但使用小夾板外固定會使患者出現(xiàn)局部腫脹嚴重和疼痛程度重等情況。
在該次研究中將石膏外固定與小夾板外固定聯(lián)合應用在橈骨遠端骨折患者的治療中,前期采用石膏外固定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感[6],且穩(wěn)定和密閉的環(huán)境可促進患者傷口和軟組織的修復,防止感染情況的發(fā)生,在使用石膏外固定兩周后,患者的疼痛感、局部腫脹情況得到改善[7],此時更換成小夾板外固定治療能夠降低再次發(fā)生骨折移位的可能性,有利于患者盡早進行功能康復鍛煉,逐步恢復患者的手指功能以及腕關節(jié)功能,還能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加快患者的骨折愈合速度。小夾板結合石膏外固定與生物力學原理符合,應力遮擋問題不存在,兩種方法的優(yōu)勢互補,能夠提高骨折復位質(zhì)量,使腕關節(jié)功能盡快恢復。
牛文斌[8]在《小夾板結合石膏外固定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的療效分析》一文中寫道,采用小夾板結合石膏外固定治療的試驗組腕關節(jié)功能恢復優(yōu)良率為91.67%,明顯比采用小夾板外固定治療的對照組患者(80.56%)高,同該文研究數(shù)據(jù)相差較小,表明該次研究結果的可靠性較高。
綜上所述,聯(lián)合小夾板和石膏外固定為橈骨遠端骨折治療具有良好的效果,可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楊洪佳,周長友,魏鋼,等.小夾板結合石膏外固定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的療效分析[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13,28(9):878-879.
[2] 王朝武.橈骨遠端骨折不同治療方法的臨床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4,24(8):109-110.
[3] 趙奇,劉世清,明江華,等.橈骨遠端骨折夾板外固定治療對腕關節(jié)功能恢復的影響因素分析[J].臨床外科雜志,2015, 23(5):343-346.
[4] 楊海焱,栗國強,孫玉忠,等.手法復位聯(lián)合小夾板固定治療伸直型橈骨遠端骨折41例[J].河南中醫(yī),2015,35(10):2425-2426.
[5] 謝杰偉.兩種不同固定方式對老年橈骨遠端骨折腕關節(jié)功能康復的評價[J].新中醫(yī),2014,46(8):83-84.
[6] 張堃,米仲祥,南學彥.不同固定方式治療老年橈骨遠端骨折的療效分析[J].中國中醫(yī)骨傷科雜志,2014,22(11):29-31.
[7] 成文廣,羅健華.早期石膏托固定后改用小夾板固定治療老年橈骨遠端骨折[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5,28(1):65-66.
[8] 牛文斌.小夾板結合石膏外固定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的療效分析[J].醫(yī)療裝備,2016,29(5):162-163.
(收稿日期:2017-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