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峰
[摘要] 目的 探討心理護理措施應用在骨外傷急診患者中的臨床療效,并分析其對患者治療的影響。方法 回顧性分析該院2013年9月—2015年7月急診所收治的114例骨外傷患者的臨床資料,對所有患者進行分組實驗,按照就診時間不同進行分組,研究組與對照組各57例,對照組進行常規治療,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疼痛等級、心理預期康復情況以及住院時間,并比較兩組臨床效果。結果 研究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為96.49%,明顯高于對照組77.19%,治療后,研究組疼痛等級Ⅰ級人數為36例,對照組則為23例,研究組心理預期康復效果高的人數為36例,效果低3例,對照組心理預期康復效果高的人數為20例,效果低16例,且研究組在治療前后的疼痛等級與心理康復預期表明顯著優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住院時間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心理護理措施應用在骨外傷急診患者中的臨床效果明顯,能夠有效減輕患者的疼痛,提高醫務工作者的臨床實踐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護理手段。
[關鍵詞] 心理護理;骨外傷;康復;突發性創傷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8)02(a)-0157-03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Treatment of Emergency Patients with Bone Trauma
WANG Feng
Department of Nursing, Xinwen Mining Group Laiwu Central Hospital, Laiwu, Shandong Province, 2711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measures in patients with emergency trauma of bone trauma and to analyze their impact on patients treatment.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14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traum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in this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3 to July 2015.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ime of treatment.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had 57 cases,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pain grade, psychological recovery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96.49%,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7.19%, after treatment, the study group of pain grade Ⅰ level of 36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23 cases, in the study group, the number of people with high psychological recovery expectation was 36 cases, the low effect was in 3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had 20 cases of high recovery effect, the low effect was in 16 cases, and the pain grade and 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ospital stay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measures in emergency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s obvious,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ain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practice ability of medical worker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fter all, it is an effective means of care.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care; Bone trauma; Rehabilitation; Sudden trauma
骨外傷屬于骨外科病癥中最為常見的癥狀之一,對該病癥的臨床特點進行分析,發現骨外傷具有變化快、病情重和發病急的特點[1],骨外傷一般多由創傷性事故造成,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疼痛和出血等癥狀,為此,護理人員應該對骨外傷患者及時急救,并且對患者進行相應的心理護理措施,以此保證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療與護理,基于此,該文就對該院2013年9月—2015年7月急診所收治的114例骨外傷患者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該院急診所收治的114例骨外傷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所有患者按照就診時間的不同進行分組,研究組(n=57)和對照組(n=57),研究組患者中男24例,女33例;最大年齡49歲,最小年齡22歲,中位年齡(38.25±2.56)歲;大專及大專以上學歷21例,高中學歷23例,初中及初中以下學歷13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9例,女28例;最大年齡47歲,最小年齡28歲,中位年齡(39.12±3.08)歲;大專及大專以上學歷22例,高中學歷17例,初中及初中以下學歷18例,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數據進行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治療,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心理護理干預措施,首先,緩和患者的情緒,向患者講解病情,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認真的分析,并盡自己最大的能力配合主治醫生的工作,對患者的病史進行詢問和檢查,為方案做好基礎,向主治醫生陳述患者的日常情況與癥狀[2-3],為主治醫生開展診療方案做準備,以此來緩解患者的焦慮與緊張。做好患者的圍手術期準備,在了解患者的相關資本情況以及手術禁忌證后,做好圍手術期的準備工作,確定好患者手術的部位與手術名稱,手術中應該對患者的癥狀與反應進行密切觀察,根據此調整患者的治療方案。手術后,由于患者的診療與康復周期長,會存在消極情況,為此,護理人員應該對患者進行營養支持,并告訴患者康復狀況,應該對患者進行適當的鼓勵與康復訓練[4],在此期間,應該注意的是,要懂得尊重患者的自尊,對于清創和導尿環節要保護,康復期間應該對患者進行適當的安慰,以此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促進患者的術后康復。
1.3 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疼痛等級、心理預期康復情況以及住院時間,并比較兩組的臨床效果,臨床效果用顯效、有效和無效進行表達,其中顯效:疼痛減輕2級以上;有效:疼痛減輕1級以上;無效:疼痛無減輕[5]。
1.4 統計方法
應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所有經手術的肺癌患者臨床資料進行研究,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疼痛等級、心理預期康復情況以及住院時間比較
研究組在治療前后的疼痛等級與心理康復預期表明顯著優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住院時間為(11.9±3.6)d,對照組住院時間為(12.1±4.2)d,(t=0.272 9,P=0.785 4),兩組患者在住院時間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臨床效果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為96.49%,明顯高于對照組(77.19%),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骨外傷是指通過直接暴力或是間接暴力所導致的骨外傷。骨外傷線多數呈現為斜形、螺旋形以及橫行等,骨外傷的類型多種多樣,且其形態也不同,對骨外傷患者的護理中,應該采取正確的護理方法,主要包括:對患者的上肢進行鍛煉,恢復患者手指的活動功能[6],另外,還需要注意患者肩、肘關節的功能鍛煉;注意患者的下肢鍛煉,以站立和行走為主要康復措施;對患者的肌肉與關節活動進行護理,采取循序漸進的護理手段,以此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環,增強其肌肉的力量,除此之外,還需要注意若患者的肢體癱瘓,還需要掌握為患者身體與肢體被動活動的手段,以此促進患者身體的恢復。
骨外傷屬于突發性創傷,其能夠給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恐懼和緊張,此種不良情緒都會表現在患者的表情與話語中[7],為此,心理作用對創傷的影響不可忽視,為此,作為一名合格的護理工作者,除了具備合格的醫療知識外,還應該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該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且在護理中應該主動了解患者的病情,安撫患者的情緒,保護患者的傷口,對患者進行不同的心理治療,為患者著想,改善患者的康復環境與心理,調節患者于家屬的關系,保護患者隱私。
心理護理是指在護理過程中對患者進行積極活動后達到護理目的的心理治療方法。在當前的工作中,“三分治療,七分護理”,以此可見護理工作的重要作用。通常情況下。人群在進入患者的角色后,會因為醫院環境以及疾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產生一系列的心理活動,心理護理主要就是根據患者的病情與臨床表現,針對性的采取護理措施,心理護理在此期間發揮的作用就是改變患者的心理狀態與行為活動,為患者創造最佳的心理狀態,促進患者康復。
臨床研究學者對心理護理應用的積極意義進行分析,得出:由于患者疾病的治療與心理社會因素存在相關性,患者的情緒與心理變化也在直接影響著疾病的康復,為此對患者行心理護理措施尤為重要。其在應用過程中,主要目的就是:消除患者對疾病的緊張、抑郁等不良情緒,增強患者戰勝病魔的決心;及時進行健康教育,使得患者適應環境;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由于患者生病后,其社會角色會發生一定程度的改變,患者往往不能適應,會出現一些嚴重的心理問題,基于此,就需要通過實施心里護理來幫助患者恢復最佳的心理狀態,提高患者的護理效果,使得患者早日康復。
以上研究數據證明:研究組住院時間為(11.9±3.6)d,對照組住院時間為(12.1±4.2)d,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研究組在治療前后的疼痛等級與心理康復預期表明顯著優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研究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96.49%)顯著高于對照組(77.1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心理護理措施是一種有效的護理方案。該研究結果與遲營等人[8]的研究結果相似,遲營等人的研究中主要度150例股外傷患者進行研究,每組各75例患者,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實驗組行心理護理,結果顯示,實驗組的總有效率為77.33%,顯著高于對照組(54.67%),實驗組治療效果極好37例,顯著高于對照組極好人數22例,由此可見,心理護理應用在股外傷中的效果良好。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對骨外傷急診患者的治療具有明顯的積極意義,且心理護理應用其中能夠有效減輕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進一步應用和探索。
[參考文獻]
[1] 唐小華.心理護理對骨外傷急診患者治療影響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2,18(20):140-141.
[2] 肖瑩,涂陽林.心理護理干預對骨外傷急診患者治療的影響[J].醫學信息,2015(30):206.
[3] 魏艷,岳艷芳,牛鑫,等.心理護理對骨外傷急診患者治療影響效果的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11):245-246.
[4] 李娜.心理護理對骨外傷急診患者治療的影響效果[J].中國社區醫師,2016,32(26):148-149.
[5] 李林林.心理護理對骨外傷急診患者治療影響效果的臨床分析[J].養生保健指南,2016(35):25.
[6] 林小容.心理護理對骨外傷急診患者治療影響[J].醫學信息,2015(9):114.
[7] 厲明琦,劉琪,劉穎,等.骨外傷急診患者治療的心理護理影響效果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17):252-253.
[8] 遲營,耿淑玲,邢軍,等.心理護理在骨外傷急診患者中的應用體會[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16):180-181,184.
(收稿日期:2017-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