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瑜
【摘 要】《轅門射戟》是一出見功底的劇目。它有三個特點,一是鳳霸亮功夫;二是音樂、擊樂具有獨到之處;三是風趣好看。
【關鍵詞】別具一格;鳳霸;馬鑼;風趣;瀕危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14-0049-01
漢劇小生戲《轅門射戟》,又名《三才陣》,出自于小說《三國演義》。講敘劉備為袁術所逼,不得已求助于呂布,呂布轅門射戟替劉備解圍的故事。這出戲是漢劇傳承保留下來的一個好劇目,具有鮮明的特色、特點,除了看過正字戲有這劇目,演出形式多為念白和曲牌,像是古老的跳神戲一樣,再就是京劇老前輩姜妙香、葉盛蘭整理演出該劇流傳至今,其他劇種尚未見過。戲劇藝術表演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創作劇目的形式和結構,直接影響著藝術程式的表演。筆者將京、漢兩劇《轅門射戟》的人物及服裝體現形式進行對比。
經過以上對比,不難看出,京、漢兩劇在人員上的差別,但關鍵在主角呂布的包裝是不盡相同的,半蟒半靠與蟒、靠與箭衣,兩者之間,出手投足的表演都有著不同的表演程式,所以表現出來的一為文唱一為武演。正是這種武演的形式更能夠貼切表達呂布這個人物的個性,而京劇的呂布包裝卻與周瑜相同,人物表演難免讓人分不清楚。
在劇中安排了這么多的人物,不僅僅是造氣氛而成為有名字的龍套,而是把這些人物都用活了,比如,劉備稱呂布為兄,呂布稱劉備為愛弟,張飛就不服;張飛先是懼怕雷博,后經試探,再到蔑視;劉袁二家的動粗,呂布的阻攔,等等。充分體現了呂布的霸氣,劉備的申屈,紀靈的無奈,張飛的魯莽,雷博的中干,關羽的沉穩。由此,一臺戲都動起來,而主演更加突出,戲也就好看了。
京劇《轅門射戟》的結構分為兩場,有的甚至分為三場,一場為呂布迎接劉備、紀靈二家帳內敘話,間場二龍套抬戟過場。二場則為射戟(穿箭衣),全場多用導板、慢二六演唱,顯得戲有點溫。而漢劇的《轅門射戟》僅用一場一氣呵成,其中結構不泛多處亮點,如前場的張飛三氣呂布,劉備則打圓,細節就非常耐人尋味。又者,劉備、紀靈兩邊動粗,三對三人的兵器架在中場,呂布則卸蟒著靠,站立在桌上拿畫戟中間挑開,就處理得非常大器,爾后畫戟由高順帶下。再者,呂布一句念白:“請兩家往上站。”兩邊退場,龍套、軍士搬桌椅下,舞臺處理得很干凈,接下來唱導板、起鳳霸、亮腿功,這也是全劇最精華的部分,當然這個霸用在這里也非常地妥當,體現了呂布在射戟前的一個心理、生理上的準備,最后在唱完一段一字板結束后,在擊樂垛頭里兩邊人馬上場,則箭射畫戟。這出戲從整體上來看,非常嚴謹、緊湊,呂布的行當劃為小生,但其表現風格更接近于武生,從而把呂布的英雄氣概體現得淋漓盡致。
漢劇《轅門射戟》有何特別之處?我覺得應有三個特點,才使得這出戲別具一格。
第一,基本功的展示,起鳳霸亮腿功。這個“鳳霸”原本就是漢劇特有的表演程式。
第二,音樂唱腔、擊樂的獨到之處。這出戲雖然是一出做功戲,但在音樂唱腔上也花費了一定的心思,前面對劉備和紀靈的上場,擊樂“雙圣旨”“雙圣旨合同”進行了不同的處理,以及曲牌“大開門”的運用,還有就是呂布人物的唱段,采用了西皮倒導、快西皮的行腔完成,具有一定的高亢氣勢和急切的節奏氛圍,為劇情增加了氣氛,用得很適合。然最具特色代表性的就是在“鳳霸”里的伴奏擊樂“馬鑼”,這種擊樂也是漢劇特有的,其音質高亢,運用花鎖(大拉大|大大倉0八達|倉倉去去倉|去去倉去倉|去倉呆去倉·撲|呆撲0呆撲||:倉·格郎當|撲當一格來當:||倉·格朗當撲當一|郎郎|郎郎郎|朗去倉|大八大八朗|撲......)伴奏,節奏性很強,使觀眾觀看“鳳霸”時,能有一種震憾的效果。
第三,風趣好看。這出戲原本是箭在弦上、一觸即發的打斗形式,卻用張飛、雷博等人物插科打諢的表演,使該劇別有一番風味。如,呂布導板唱畢,張飛呸地一聲,雷博問:“三軍的呵,哪里在打土雷呀?”龍套回:“張飛的虎音呀”。雷博說:“張飛喲,你不要嚇俺,你看咱的這(亮錘),你看咱的哎......”(上三步亮大肚子),張飛給雷博肚子一拳:“去你娘的呵!”雷博哇哇后退,張飛嘆“原來是個泡皮貨哦!”再如,呂布射戟,劉備曰:“蒼天在上,俺劉備唯愿射得中。”雷博曰:“我也唯愿射得中。”張飛曰:“我就唯愿他射不中。”劉備曰:“三弟,射不中有哪些好處呵?”張飛曰:“殺起來熱鬧呵。”雷博曰:“我就不愛這個熱鬧呵。”等等,由此使觀眾在開心的同時緩解了緊張情緒,而這些風趣的表演也為該劇增加了豐富的色彩,用得非常之巧妙。
《轅門射戟》這出戲,經過漢劇老藝人的打磨、整理,可算得上是漢劇代表的精品傳統劇目,廣東漢劇移植了該劇目,并在廣東省演藝大賽獲得金獎,實屬不幸中之萬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