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志新
摘 要:循環流化床鍋爐對燃料適應范圍廣,但是針對某臺鍋爐,對燃料的粒度及發熱量要求相對固定,當入爐煤粒度或者發熱量與設計值偏差較大時,會對鍋爐安全及經濟運行產生不利影響。
關鍵詞:循環流化床鍋爐 劣質煤 煤泥 摻燒
一、劣質煤摻燒的意義
隨著煤炭價格上漲,公司電煤銷售趨于好轉,發電廠原煤供應量逐漸不能滿足生產需求,為確保發電廠降本增效工作落到實處,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效益,發電廠經過一系列工作,促進公司選煤副產品的使用,減少原煤使用量。
根據季節變化和配煤廠庫存情況,隨時調整西集配煤廠和龍東配煤廠煤泥摻配比例,冬季煤泥晾曬周期長,需要配煤廠啟動烘干系統、降低煤泥摻配比例,派人到配煤廠監督裝車,確保發電廠機組運行安全穩定,保證供暖正常。
二、劣質煤摻燒的兩種形式
1、一分廠煤泥摻燒形式及問題分析
為了最大限度的使用劣質煤,一分廠在#6鍋爐上進行了原配煤摻配比例適應性試驗,在試驗過程中,爐前煤發熱量由4700大卡/公斤,逐步降低到4400大卡/公斤,要求煤場運行班根據調度要求嚴格執行上煤摻配比例,鍋爐運行人員針對不同摻配比例調整燃燒,確保機組運行正常,實驗期間#6鍋爐配煤摻配比例最大為原煤:配煤=2:1,制約繼續增大配煤摻燒比例的是氧量,由于空預器漏風嚴重,氧量較低,試驗期間未繼續增大配煤比例,但是在2:1 的配比情況下#6鍋爐運行穩定,燃燒良好。經過一系列努力,目前#6鍋爐上煤配比為原煤:配煤=1:2,發熱量4100大卡/公斤左右,鍋爐運行穩定,排渣良好;#7鍋爐上煤配比為原煤:配煤=1:5,在入爐煤粒度能保證的前提下,燃燒穩定,排渣順暢。
由于#1、2鍋爐爐膛截面積小,當大量或者全部使用摻配了煤泥的配煤時由于入爐煤細顆粒太多容易出現節涌現象,造成鍋爐燃燒不穩,或者冷渣器發生自流,威脅設備安全運行,所以#1鍋爐上煤時需要少量摻配原煤以提高粒度,防止返料異常及發生冷渣器自流,#2鍋爐基本不使用原煤,在大量摻配煤泥時需要司爐人員及時調整風量,以保證鍋爐運行正常燃燒穩定。
由于#1、2爐落煤管較窄,煤泥量大時還容易在落煤管內掛壁,發生那個堵塞,嚴重時曾經發生過一臺爐子同時堵三臺給煤機。經過運行人員摸索實驗,通過關小中層播煤風可以延緩落煤管掛壁堵塞的速度,同時配合調整配比,摻燒原煤,對輸煤系統進行沖刷,減少了落煤管堵塞的發生。
#7鍋爐對燃料粒度變化比較敏感,9毫米以上顆粒增多會造成流化不良、床溫不好、排渣不暢等一系列問題,而#1、2鍋爐如果0.9 毫米以下顆粒增多會引起返料異常,由于采用底部排渣還會發生冷渣器自流,威脅機組的安全和經濟運行,所以,摻燒煤泥后,對入爐煤的顆粒度要求應當更加嚴格,及時調整細碎機的破碎間隙,定期更換錘頭、反擊板,同時對配煤廠的篩子也應定期檢查,防止大塊矸石和煤泥塊進入鍋爐。
在年末配煤供應不足的情況下,一分廠動員燃料運行和鍋爐運行,摻燒爐渣配煤,確保礦區供暖,完成年度發電指標。
2、二分廠煤泥摻燒形式及問題分析
二分廠采用煤泥直接入爐進行摻燒,在爐膛頂板以中隔墻為對稱,兩側各布置了一個煤泥給料口,給料口下方為爐膛內流化區域相對最好的位置。煤泥成團狀進入爐膛,給料方式為間斷性給料,間斷時間取決于煤泥泵的開度即單位時間的泵送次數。爐膛深度為33.1米,煤泥在重力的作用下從爐頂下落到布風板,煤泥團下落的過程中,在高溫煙氣的作用下會在煤泥團外表面會形成一層堅硬耐磨的外殼。當煤泥團落到布風板上高溫的床料層后,在爐內高溫的作用下,煤泥團內的水分被加熱蒸發膨脹,使得煤泥團爆破成若干個小的煤泥團,再次吸收熱量加熱蒸發膨脹爆破,直至破碎成細小的能夠參與循環燃燒的顆粒。
煤泥在參與負荷調整時對床溫影響大,床溫的變化率甚至能達到10度/分鐘,平均床溫也較完全用洗混煤時低20度左右,同時對汽溫汽壓影響特別大,所以跟帶負荷時嚴重的影響了調節速率。但是在此期只要保持較厚的料層厚度和大一次風量,就不會出現流化不良和排渣困難問題。目前摻燒狀況良好。
三、結論
循環流化床鍋爐對燃料適應范圍廣,但是針對某臺鍋爐,對燃料的粒度及發熱量要求相對固定,當入爐煤粒度或者發熱量與設計值偏差較大時,會對鍋爐安全及經濟運行產生不利影響。通過對原煤和選煤副產品按不同比例進行摻配,既能滿足不同鍋爐對入爐煤的粒度和發熱量的需求,又能達到將本增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