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躍偉
摘 要:介紹了鐵路臨電工程建設與管理過程中的常見問題,分析原因,總結經驗教訓,提高建設與管理水平。
關鍵詞:臨電 建設 管理
在新建鐵路中,崇山峻嶺的山區與平原丘陵地帶相比,橋隧比高,特長隧道多,建設時用電量非常大。由于山區電網欠發達,難以就近取得可靠的施工電源,無法滿足大負荷的施工用電需求。因此,與鐵路建設施工配套的大臨設施中的臨時供電工程(以下簡稱臨電工程)成了解決該施工用電問題最簡捷、經濟和有效的一種供電方式,得到鐵路建設、施工單位的充分肯定和普遍歡迎。本文主要結合近年臨電工程建設管理經驗,談談鐵路項目中臨電工程建設與管理的一些相關問題。
一、供電電源方案問題
鐵路臨電工程一般采用施工臨時供電工程和永久供電工程相結合的方式,對于正式工程中有電源線的車站、配電所,其電源線在臨電工程中考慮先期建設,后期正式工程利用。即從地方變電所引至鐵路車站、配電所附近的線路按永臨結合方式進行設計,其余線路按臨時供電線路設計,后期予以拆除。這種供電方式既滿足前期的施工用電需求,又有效節省正式工程投資。
永臨結合供電的地方電源方案往往是設計單位在設計前期與地方供電部門初步達成的意向方案,因鐵路工程的建設周期長,時間跨度大,前期按初步方案選擇的地方電源到項目后期可能會因地方電網的發展變化而無法成為正式工程電源,造成永臨結合供電工程廢棄。為避免此類情況,設計單位應擴大永臨結合供電工程的設計深度,設計前期應與供電部門根據當地電網中遠期規劃認真研究、充分論證電源方案的可行性,形成紀要并明確各方責任,共同確保方案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二、建設規劃審批問題
以沿海鐵路與金溫鐵路為例,這兩條鐵路均為200 km/h標準的客貨共線鐵路,其施工用電都采用了鐵路臨電供電方式。沿海鐵路于2009年建成通車,由于項目建設前期參建單位相關法規意識不強,設計階段未就永臨結合供電線路的設計路徑與當地規劃部門進行對接,施工前也未履行相關規劃報批程序,通電運行后鐵路運營單位經常遇到因供電線路影響地方規劃建設所引發的糾紛問題,有的已成了歷史遺留問題無法得到根本的解決。金溫鐵路于2015年開通運營,項目前期同樣未對永臨結合供電線路進行規劃報批,在施工用電階段中就發生了數次因未履行規劃審批程序而被迫對供電線路進行遷改的問題。項目后期補辦規劃審批程序過程中部分線路因與當地控制性規劃沖突而無法獲得批準,不得不進行變更調整。為避免上述問題,參建單位應高度重視永臨結合供電工程的規劃報批工作,強化相關法規意識,在臨電工程開工前履行規劃審批程序。
三、建設時間差問題
鐵路臨電工程一般納入站前工程的招標范圍,隨站前主體工程一起招標。因主體工程均在鐵路施工紅線范圍內,工程招標前,紅線范圍內的征地拆遷、政策處理等工作均已開展,項目開工后主體工程受干擾相對較少,作業面多。如路基地基處理、隧道開挖、橋墩樁基等施工以及混凝土拌合站、鋼筋加工場、制梁場等設施即需用電。臨電工程電力線路均架設在鐵路紅線范圍外,開工后從施工測量、政策處理、線路架設、供用電手續辦理到線路的驗收送電往往需要半年甚至更長時間,嚴重影響了站前工程的施工進度。而采用柴油發電機組費用較高,不適合長期使用,采用分散臨時接引地方電源也不經濟。要解決這個時間差問題,鐵路主體工程招標前,臨電工程必須先上馬。建設單位可根據項目具體情況統疇、協調設計單位先期完成臨電工程的設計文件,先行招標、先行建設,滿足隨主體工程開工同步送電的條件,確保鐵路項目的整體工期。
四、主要技術標準問題
永臨結合供電線路應按正式工程的線路標準設計,臨時供電線路及變配電設施在滿足可靠性供電的前提下盡量采用簡易結構,力求節約。如10kV臨時配電所可采用室外簡易形式的配電裝置、高壓電纜采用鋁芯交聯聚乙烯絕緣電纜。
臨時供電線路在穿越山區時一般要砍伐線路通道,山區林木多、生長快,尤其竹林,每年進行砍伐和修枝工作量非常大。為了降低線路的維護工作量,避免線路與林木距離過近引起短路跳閘,臨時供電線路穿越林區時建議按絕緣線路進行設計。
五、引入線(T接線)問題
鐵路建設項目施工用電點多,沿鐵路成線狀分布,根據這一特點,臨電線路基本沿鐵路線位附近架設。山區復雜的地形條件下有時無法將線路架設至隧道進出口或橫洞、斜井等用電點附近,混凝土拌合站、成品預制廠等大臨設施有時也會因場地限制無法設置在鐵路沿線,需要從臨電線路架設引入線到各用電點。《鐵路基本建設工程設計概(預)算編制辦法》明確大臨設施中臨電工程包括相關引入線,有的設計單位僅設計了臨電工程供電主線路,引入線由施工單位自行接引,概算中也未列相關費用,因鐵路大臨工程不進行概算清理,導致最終引入線費用無法結算。因此,設計單位應將引入線的設計納入臨電工程設計范圍內,還應注意現場調整大臨設施的設計選址而引起引入線工程量變化的問題,概算中應適當預留費用。
六、臨電運營管理模式
臨電的運營應成立臨電運營管理機構,負責臨電供用電系統的運行、檢修、搶修、業務指導及相關電力技術管理等工作。總結以往經驗,較好的一種運營管理模式是由建設單位統一委托具有臨電管理經驗、技術力量強的單位成立臨電運營管理機構對整個項目的臨時用電進行管理。這種模式,臨電管理組織機構完備,有專業技術服務人員及線路運行維護隊伍,可減小線路和設備的故障率,提高用電可靠性和安全性。可集中為各施工標段統一向地方供電部門辦理報裝、增容和簽訂供用電協議等相關業務,做到技術標準統一、節約資源,同時滿足供電部門統一管理的要求。可充分利用各省市地方相關政策,選擇不同的電價方案,節約整體施工用電成本。如集中高壓計費電價比分散的低壓計費低,不同的變壓器負荷率可做單一電價和兩步電價的比較,選擇較經濟的電價,以及爭取其它方面的政策優惠等。
結束語
我國中西部鐵路網的建設正在加快推進,每年都有大批項目開工建設,鐵路臨電供電方式將被普遍采用,本文中的關于鐵路臨電工程的一些思考和建議希望能給臨電建設和運營管理者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