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超
摘 要:本文基于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費支出、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費物價指數和人均生產總值4個變量,運用估計建立模型,評價分析影響農村消費的因素。研究表明,影響農村消費水平最重要的因素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費物價指數。據此給出可供參考的政策性建議。
關鍵詞:計量經濟模型;計量經濟學檢驗;政策建議
一、緒論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21世紀以來,在跨入經濟新常態后,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在有效擴大投資需求的同時積極拉動消費和改善民生。那么,擴大內需,特別是提高農村居民消費水平,釋放農村消費潛力很有必要。
正確認識農村居民消費潛力的影響因素,有的放矢,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便顯得尤為重要,這正是本文將要研究的主要內容和研究重點。
(二)文獻綜述
自從凱因斯“就業、利息和貨幣”出版以來,人們的消費水平就被認為取決于收入水平。對農村居民消費與收入進行函數檢驗之后,朱欣凱認為,農村消費在中國有一個棘輪效應。韓倩、王健認為,農民收入增長的不穩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居民消費的增長。
綜上所述,國內外學者基本上都認為收入是影響居民消費支出的主要因素,考慮到我國農村的實際情況和歷史因素,希望通過對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費支出、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費物價指數和人均生產總值四個變量之間的研究(設其為Y、X1、X2、X3),得出安徽省更為具體的影響農村居民消費的因素,這將有助于進一步提高農村居民的消費水平和開發農村消費市場,進而促進整個安徽省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
二、農村消費影響因素分析
影響農村消費水平的因素有很多,考慮到數據的量化分析原則以及數據的可獲得性和重要性,本文選取了安徽省1995年來21年的統計數據以及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費支出、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費物價指數和人均生產總值四個重要因素之間的關系來分析。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人們當前的可支配收入與消費水平成正比,當前可支配收入越高,購買能力越強,可支配收入會直接影響居民的消費水平和消費結構。商品零售價格是影響居民消費的直接因素。在完全競爭的市場條件下,商品價格越低,消費者對其需求量越大,因此,在研究農村消費水平時,這個因素不可忽略。我們知道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是影響該地區居民收入的基礎性因素,本文選取人均生產總值來衡量經濟發展水平,并分析其對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的影響。
三、構建農村消費模型
對四個變量進行最小二乘法估計,由模型初步建立的函數關系式如下:
Y=1667+1.06X1+14.14X2-0.068X3
四、模型的檢驗及修正
(一)經濟意義檢驗
由回歸結果可知,首先X2,由經驗判斷可知:物價上升,居民消費支出會減少,所以最小二乘法估計出的X2的系數與實際情況相差較大,故X2沒有通過經濟檢驗。再者,X3按照現實理論意義:農村居民消費水平應與人均GDP正相關,即經濟發展水平越高,人均GDP越大,則農村居民消費支出應該越大,而由最小二乘法得出兩者呈現負相關,X3沒有通過經濟檢驗。最后分析X1的系數為1.0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費支出將增加1.06元,兩者之間的符號符合經濟意義,但是系數大小與實際存在一定的偏差,故需要對函數模型進行檢驗和修正。
(二)統計推斷檢驗
1、擬合優度檢驗
由可決系數R2=0.94大于0.8,這說明所建模型對樣本數據擬合很好,即解釋變量X1、X2和X3對Y的絕大部分差異作了解釋。
2、F檢驗
針對H0系數給定顯著性水平α=0.05,在F分布表中查出自由度的臨界值是3.20,得到F=992.3>3.20,應拒絕原假設H0,說明回歸方程顯著,即列入模型的X1、X2和X3對被解釋變量Y有顯著影響。
(三)計量經濟學檢驗
一、多重共線性檢驗
X1與X2、X2與X3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34和0.41,說明存在一定的共線性;X1與X3的相關系數為0.98,說明兩者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
二、多重共線性修正
Y與X1的相關系數最大,所以先我們建立的一元回歸方程,然后逐步采用回歸法,由逐步回歸結果可以知道:函數Y=f(X1,X2)為最好,引入X2變量后,對原來函數的擬合優度有改善作用;X2的系數為負,說明消費物價指數每上升1%,分析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費支出會減少8.33元,符合經濟意義。而X3變量引入后,但X3的系數為-0.05,說明人均生產總值每增加一元,Y會減少0.056元,這與實際經濟不相符合,故需要剔除X3。
三、異方差性檢驗
樣本數為21,且由逐步回歸得到的模型為二元線性回歸模型,利用懷特檢驗對異方差性進行檢驗,得到結果5.489,由所對應的概率值P=0.240>0.05,所以接受原假設,表明殘差是同方差的,變量之間不存在異方差性。
所以,逐步回歸法得到的回歸方程為:
Y=697.947+0.809X1-8.337X2
四、結論及政策建議
(一)結論
濟發展中,我國一直強調“三駕馬車”對拉動經濟的作用,在擴大內需的同時,這個巨大的農村市場消費,不能忽視。在本文中,Y、X1、X2、X3,四個變量建立農村居民的消費潛力函數,分析重要的因素。統計推斷在經濟重要性的核查、核查和核查中,影響農村經濟中農村居民人均支出的人口水平因子、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最重要的因素。在現實生活中,農村居民,實際上是消費水平的高低,取決于經濟方面和社會方面的多方面影響。經濟方面,包括收入、商品價格、通貨膨脹、儲蓄等。一般來說,制約農村居民消費潛力的因素是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二)政策建議
由模型分析出影響農村居民消費水平最關鍵的因素是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費物價指數,故釋放農村居民消費潛力的著重點可以從這兩方面入手。
1、為了提高農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收入的增加是消費擴張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增加農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增加農村居民消費需求的根本前提。我國的收入分配政策,不僅要注重公平再分配,更要注重公平分配,發展城市經濟,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貧困地區的發展。在流轉過程中,可以適用于欠發達地區農村提供更多的資金、人員和物質流動。此外,提高農業科技水平,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逐步引進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的過程中,發展農業生產技術和設備,提高附加值,減少農民的生產成本,增加收入水平。最后,完善產業結構,政府要積極引導農民工作的有效機制,逐步完善基本對稱的市場信息,使農民可以按照生產及需求調整優化結構。
2、用財政、貨幣和金融政策穩定物價。一般來說,物價水平越高,居民的消費就越少。從而,為挖掘消費潛力,商品價格應該穩定到合理水平波動。第一,商品供給大致相等,這是價格穩定的基礎。在一定的時間內,供應能力是有限的,固定的,因此,國家應注意運用財政和貨幣措施的金融資源和手段,調節市場供給與需求的結合大約是一致的。此外,國家不僅要調整商品價格,在其附屬產品的價格水平也要交替調整。最后,各國必須完善市場監管和法律,確保市場穩定的市場環境,加強懲罰的管理,確保市場的健康運行。
參考文獻:
[1]楊圣明.中國消費模式.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孫穩存,彭彩霞.中國消費函數的分析與估計.經濟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