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中
摘 要:煙草行業和市場對卷煙質量的要求日益提高,質量是企業持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超高速機在我廠的生產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高速機的質量控制也是生產中的十分重要。在包裝工序中,內襯缺陷占所有小盒外觀缺陷的54.8%,因而降低內襯缺陷不僅可以提高產品質量,還可以減少消耗,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所以降低內襯缺陷率有重要而實際的意義。
關鍵詞:超高速 內襯紙 缺陷率
1、前言
隨著市場抽檢的形勢越來越嚴峻,整個煙草行業和市場對卷煙質量的日益提高。按照國家局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的總體部署和要求,緊緊圍繞“卷煙上水平”的基本方針和戰略任務,爭創“一流的質量管理體系”,廠部提出“過程質量零容忍,成品質量零缺陷”,質量作為企業發展之根本,是企業持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2014年高速機已全面投入使用,高速機因其運行機速快,產量高的特點,在我廠的生產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高速機的質量控制也是生產中的重中之重。
在包裝工序中,小盒外觀質量較條裝與盒內煙支質量較差。其中,內襯缺陷占所有小盒外觀缺陷的54.8%,這在所有產品外觀缺陷中占有相當高的比重。內襯缺陷會導致消耗上升,因缺陷的返工也將增加人工和材料的成本,因而降低內襯缺陷不僅可以提高產品質量,還可以減少消耗,有利于產、質、耗各項指標的提升,有助于達到創建優秀工廠的目標,從而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所以降低內襯缺陷率有重要而實際的意義。
2、現狀調查
調查一:統計數據表明2015年7月— 12月高速機型過程內襯缺陷率為9.45‰,且波動較大,最低缺陷率僅為7.26‰,最高達到11.06‰。而產同樣牌別的中速機平均內襯缺陷率僅為6.49‰,高速機的內襯缺陷遠遠高于這一平均水平,嚴重影響產品質量。2015年高速機計劃年產為31.5萬箱,占總產量的50%,所以降低高速機的內襯缺陷迫在眉睫。
調查二:統計近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中4臺高速機,在1024次內襯缺陷中,每個缺陷種類的出現的頻次,如下表:
從統計數據的排列圖可以看出,內襯開口端皺褶、內襯壓花偏、是導致缺陷率高的主要項目,這兩項缺陷占到所有缺陷的90%以上。
可以看出,“內襯開口端皺褶”“內襯壓花偏”是內襯缺陷率高的癥結,占缺陷總數的91%。也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3、改進思路和分析
為解決內襯缺陷率高,我們詳細分析了高速機內襯包裝過程,并繪制了其流程圖:
根據統計出的高缺陷率,小組成員通過“頭腦風暴法”,集思廣益,從流程中尋找到影響缺陷率高的潛在因素。并用關聯圖進行歸納總結:
3.1、原因分析
確認一:內襯紙厚
確認方法:用千分尺測量內襯紙厚度
標 準:普通鋁箔紙厚度為0.050-0.080mm
確認過程:現場測量南京(紅)鋁箔紙厚度。取不同批次材料進行測量,每卷材料測量10次
實際測量:
確認結果:從折線圖上,可以看出鋁箔紙厚度高低處于0.075-0.080mm之間,滿足標準要求。
確認二:穩定爪短
標 準:根據FOCKE公司維修手冊要求,穩定爪長度≥7.5mm。
確認方法:穩定爪短容易造成拍壓板沒有穩住內襯,使小盒內內襯上折疊面展開幅度較大。用游標卡尺對穩定爪的長度進行測量,為7mm。由于這個部件為一個整體,穩定爪的長度沒有辦法調節,因此,穩定爪處用螺絲釘鉚住一塊長爪。根據反復試驗,只要不與其他部件相碰撞,最大限度延長穩定爪的長度,對阻止小盒內內襯上折疊面的反彈效果越好。
改進前 改進后
確認過程:
我們將FKGS2#上的穩定爪改為了9.5mm的。抽取一段時間內FKGS2#所檢測到的包內襯紙皺的缺陷數,記錄數據如下表:
確認結果:當樣本量為800時,雙比率(2P)檢驗功效可達到96.81%,雙比率(2P)檢驗的P=0.000,小于0.05,兩種不同的長度的穩定爪對開口端皺缺陷有顯著差異
結 論:是主要原因
確認四:支撐點偏離角度大
標 準:根據FOCKE公司維修手冊要求,支撐點偏離角度≤2.5°
確認方法:
支撐點的位置偏離容易導致兩道壓紋不均勻,內襯切割后折疊時深淺不一會導致內襯的開口端褶皺,且位置的偏離更會使商標偏離中心位置,即形成壓花偏的缺陷。
因此選取偏離中心點0.0°、1.5°、2.5°三個位置下,分別檢測包內襯紙皺、壓花偏的缺陷數,并進行卡方試驗。
確認過程:
記錄數據如下表:
確認結果:由分析可知,兩個實驗的卡方檢驗P值均小于0.05。因此,在生產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不同水平值下,內襯開口端皺缺陷與壓花偏缺陷都不同。即應認為支撐點角度偏離大是內襯缺陷的要因。
結 論:是主要原因
確認五:夾緊裝置兩邊磨損偏差大
標 準:根據FOCKE公司維修手冊要求,夾緊裝置兩邊磨損偏差≤2.5mm
確認方法:
夾緊裝置兩邊磨損偏差大容易導致兩輥間的距離不一致,使兩道內襯在輸送過程中,內襯跑偏,導致包裝成小包后,壓花偏。取棍子兩邊的中心點作為測量點,分別取(3mm,5.3mm)、(3.5mm,4.8mm)、(3.8mm,4.3mm)的位置下,壓花偏的缺陷數.
確認過程:
記錄數據如下表:
確認結果:由分析可知,卡方檢驗P值=0.115>0.05。因此,在生產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不同磨損程度下的壓花偏缺陷相同,即應認為兩邊磨損偏差大對內襯缺陷沒有顯著影響。
確認六:導軌開口大
標 準:根據FOCKE公司維修手冊要求,導軌開口≤18mm
確認方法:導軌開口大容易造成內襯反彈,對包內襯紙開口端的褶皺影響較大,因此根據當時產量比例來抽取樣本,選取9mm,12mm和17mm三個大小下,記錄檢測到的包內襯紙皺的缺陷數。
確認過程:記錄數據如下表:
確認結果:由分析可知,卡方檢驗P值=0.001<0.05。因此,在生產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不同開口大小下的開口端皺缺陷不相同,即應認為導軌開口大對內襯缺陷有顯著影響。
結 論:是主要原因
確認七:穩定爪距離內襯遠
標 準:根據FOCKE公司維修手冊要求,穩定爪與內襯距離≤18mm
確認方法:
穩定爪和內襯間的距離遠容易造成拍壓板沒有穩住內襯,對包內襯紙展開平整影響較大,因此根據當時產量比例來抽取樣本,選取3mm和4mm兩個長度下,所檢測到的包內襯紙皺的缺陷數。
確認過程:
記錄數據如下表:
確認結果:當樣本量為800時,雙比率(2P)檢驗功效可達到90.47%,雙比率(2P)檢驗的P=0.001,小于0.05,穩定爪距離小包的距離對開口端皺缺陷有顯著差異,因此穩定爪距離是影響內襯缺陷的顯著原因。
結 論:是主要原因
確認八:拉頭刀鈍
標 準:根據FOCKE公司維修手冊要求,拉頭刀更換周期≤半年
確認方法:
由于切割材料的磨損,以及膠垢粉塵的滯留打掃的不夠及時,引起刀的磨損容易引起內襯粘連毛邊,撕片不齊,內襯片粘連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容易引發內襯紙跑偏,從而壓花跑偏。從車間輪保維修記錄查看維修工更換周期。
確認過程:
檢查輪保和日常維修記錄,維修工平均更換拉頭刀片的周期為3個月
確認結果:
維修工在每三個月檢修機器時更換刀片,縮短其使用周期,減少了其因磨損帶來的不必要的質量問題。
4、制定對策
我們確定了影響開口端皺的要因:穩定爪短,支撐點偏離角度大,穩定爪距離內襯遠,導軌開口大。
影響壓花偏的要因:支撐點偏離角度大。
根據實際生產情況,對要因做技術改造,來解決內襯缺陷問題。
影響開口端皺的原因“支撐點偏離角度大”在上圖中①的位置,“穩定爪短、穩定爪距離內襯遠、導軌開口大”均在圖②的位置,由圖中可以明顯看出,“支撐點偏離角度大”與其他三項距離遠,沒有相互影響的情況。
5、對策實施
5.1、支撐點偏離角度大方案實施
壓紋輥使用一段時間,由于設備的高度運轉及重力作用,支撐點的位置容易偏離。導致兩道壓紋不均勻,內襯切割后折疊時深淺不一會導致內襯的開口端褶皺。但只要支撐點的位置偏離在一定可控范圍內,都不會造成開口端皺褶,所以需確認支撐點偏離的可控角度范圍。
數據收集:當樣本量足夠大時,即NP>5時,不良數可看做為連續型數據。以“‰”記錄不良率,則5000以上的樣本量可以看做連續型數據。記錄生產中自檢和抽檢中內襯開口端皺的不良數量,其中,自檢為每小時6次,每次20包,每天共生產21小時。采集兩天的數據進行研究,樣本量即為:6(次)×20(包)×21(小時)×2(天)=5040(包)。
試驗方案:在FKGS2#上進行改進試驗。在同樣的生產條件下,支撐點最大偏離角度為2°,且有內外偏離,記向內為負(-),向外為正(+)。因此,選取偏離中心點-2°、-1°、0°、+1°、+2°,每組重復5次試驗,對支撐點不在中心位置的五種程度所生產出來的煙包進行收集。
我們建立假設檢驗:
H0:模型無效;H1:模型有效
從ANOVA表中,對應回歸項的P值=0.000<0.005,表明拒絕原建設,即可以判定二次擬合模型總體來說是有效的,從中也可以看出方差的序貫分析線性項,P值=0.424,可見線性趨勢是不顯著的;二次項,P值=0.000,可見二次項趨勢是顯著的。
通過二次擬合線圖分析得到的回歸方程,整個回歸方程的模型是顯著的,各變量系數也都是顯著的,得到回歸方程為:
花偏 = 2.766 + 0.6600 角度 + 2.357 角度**2
計算得出,當角度為-0.14時,不良數可以達到0。我們近似看出在中心點時不良數最少。但只要支撐點的位置偏離在一定可控范圍內,壓花偏的不良數都是可以接受的。按照可接受的樣本數5040的1%來計算,不良數為5,由回歸方程式的到的角度近似為±1°,即偏離中心點角度為1°以內的都是可控角度范圍。
重新設置支撐點的位置,都調整為0°進行生產,取樣5040包檢測壓花偏,樣品均值為3支,不良率為0.5%,為可接受。
因支撐點偏離角度對壓花褶皺、壓花偏均有影響,綜合考慮兩方面的情況,讓缺陷達到最小值,最終偏離角度在0.5°以內為佳。
5.2、穩定爪短方案實施
穩定爪短容易造成拍壓板沒有穩住內襯,使小盒內內襯上折疊面展開幅度較大。穩定爪在不與其他部件相碰撞的前提下,長度越長,對阻止小盒內內襯上折疊面的反彈效果越好。
將試驗用的穩定爪的長度設定到會與其他部件相碰撞,裝到設備上。反復試驗打磨,恰好不與其他部件相碰撞,是穩定爪的最佳長度,最終我們將FKGS2#上的穩定爪確定為9.5mm。
在FKGS2#上進行檢驗,同樣取樣本為5040包的盒裝煙,檢測開口端皺,記錄如下:
檢測平均不良數為4.8個,不良率為1%。
對穩定爪長短進行了重新設計和加工,確保其整體性。
5.3、穩定爪距離內襯遠與導軌開口大的方案實施
在其他生產條件不變,穩定爪已在9.5mm的條件下,分別設定穩定爪距煙包的距離、導軌開口度距離的兩因子兩水平的正交試驗,取樣5040個小盒,分別檢測內襯開口端皺的缺陷,試驗設計如下:
1、試驗數據收集
用Minitab分析因子設計:
擬合因子: 缺陷數 與 穩定爪距離, 開口度大小
本試驗就是為了使缺陷數越少越好,從圖中看,存在這樣一個最小值,并利用“響應優化器”,直接獲得最佳點,如下:
利用“響應優化器”得到最優解:穩定爪離內襯頂端距離為0.63mm,導軌開口度大小為3.70mm,出現開口端皺的缺陷最小。
重新設置最優條件,得到開口端皺的缺陷最小的95%預測區間和95%置信區間如下:
使用 缺陷數 模型的新設計點數的預測響應
點 擬合值 擬合值標準誤 95% 置信區間 95% 預測區間
1 5.78067 0.812928 (3.85840, 7.70294) (0.978514, 10.5828)
試驗結果顯示穩定爪離內襯頂端距離為0.63mm,導軌開口大小為3.70mm,每5040個小盒中出現開口端皺的缺陷最小5.78個。并置信和預測值均是可接受的范圍內。
重新設置穩定爪離內襯頂端距離為0.63mm,導軌開口度大小為3.70mm,進行生產,取樣5040包檢測壓花偏,樣品均值為5.5支,不良率為1.1%,穩定且處于比較低的水平。
制圖人:蔡偉 時間: 2016年8月31日
6.2、效益核算
項目通過設備參數調整及改造,將內襯缺陷率從9.45‰降低到了5.61‰,從而節約因缺陷造成的材料、人員及生產方面的成本。
收益=材料成本+制造成本+人工成本
=(單箱內襯成本C1+單箱制造成本C2+單箱高速機人工成本C2)×(目標缺陷率R1-當前缺陷率R2)×產量P
=(C1+C2+C3)×(R1- R2)×P
另外還有實現創優工作的無形效益。
全年收益=(331.47+3214.35+654.18)元×(0.00933-0.00561)×289400箱
=452.16萬元
另外還有的無形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