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浩
摘 要:財務監控不同于簡單的企業外部財務監督,也不是僅僅指企業內部的財務控制,是一個具有內外結構的一個完整的體系,是在監督基礎之上的控制。全方位完善企業的財務監控體系,要有重點的認識財務監控主體,以此來更加深入得認識財務監控體系,有重點得提高其效力,繼而提高企業的財務監控效率。
關鍵詞:財務;管理;監控體系
一、財務監控內涵
財務監控是財務監督和財務監控的有機結合,指各層次財務監控主體,利用財務相關信息和激勵與約束等一系列內外部手段,對企業財務活動施加影響和調節,以使企業在相關利益主體的約束下實現計劃財務目標。
二、財務監控特征
1、目的性
制定目標的過程不是監控活動,但對財務監控來說具有重大的意義,它直接影響到財務監控存在的必要性。有效的財務監控保證不同層次控制目標的一致性、促進科學決策和效率經營,最終實現公司價值最大化
2、動態性
財務監控的目的是保證落實財務戰略。在經營過程中,環境發生了變化,戰略或預算的某些方面可能已經不再適合企業實際情況。這時,財務監控要對這種變化做出適當反應。動態性反映在監控的各個方面,一是監控標準應隨環境和戰略的變化而變化,二是監控方法需要不斷調整,三是業績評定和激勵方式也不能一成不變。
3、全程性
企業集團財務監控滲透在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投資、融資等全部活動。事實表明,對哪項監控內容虎頭蛇尾其監控效果都會幾近為零。企業財務監控需要實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程互動。
4、系統性
企業財務監控是涉及事前預測規劃、事中監督控制、事后歸納總結的全過程監控,具有基礎性、專業性和經常性的特點。
5、層次性
企業財務監控的總體目標是企業價值的最大化。而企業財務監控目標本身是一個體系,具有一定的層次性,企業集團的管理層次較多也會使企業財務監控的鏈條較長,從而呈現較強的層次性。
三、財務監控體系
1、外部財務監控體系
(1)市場監控
市場監控主要是通過資本市場、經理人市場、產品市場的財務監控機制來實現的。第一,資本市場監控。外部財務監控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首先取決于資本市場的有效性。有效的資本市場對企業財務監控的作用主要在于資本市場的定價功能。其次,經理人市場。在經理人市場上,競爭性的市場機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經理人市場選擇的效率,是對經理人員的無形監督力量。第三,產品市場。產品市場競爭就被經濟學家認為是公司治理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競爭性的產品和要素市場作為一種“硬預算約束”和激勵機制,時時考驗著企業的生存能力,并淘汰不合格企業,給經理們造成了極大的外在壓力。
(2)政府監控
政府監控就是在以市場機制為基礎的經濟體制下,以矯正改善市場機制內在的問題為目的,政府干預和干涉經濟主體的財務監控行為,主要是指政府對產業進行宏觀調控而實施的鼓勵或限制的措施,通過政府投資、立法等手段來實現。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扮演著提高效率,穩定運行,維護公平,促進發展,培育市場以及經濟法治等行為角色,政府的權力特征為政府的干預提供了重要的條件。在實踐中,政府財務監控,是在市場機制為基礎的經濟體制下,矯正改善市場機制內在的問題。
(3)中介機構監控
財務監控的中介機構主要是指資本市場的中介機構,通過資本市場機制來完成對企業的財務監控,主要包括機構投資者、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的獨立審計師等第三方獨立機構。一般而言,機構投資者通過兩種形式來參與公司治理,實施財務監控,一是通過公司治理的內部機制來參與公司治理;二是通過公司控制權市場的爭奪來參與公司治理并購措施。
會計師事務所的獨立審計師和注冊會計師,充當了證券市場中的“經濟警察”的角色,對公司披露的信息的真實性進行核對。盡管中介機構本意并不是為了監督企業的經營,但其功效如同投資者或企業所有者的眼睛,間接起到了對公司的監控作用。
2、內部財務監控體系
(1)投資者財務監控
作為企業的資產所有者,股東利益與公司利益最為一致,公司清償債務后將取得公司的所有成果,公司股東無可置疑地成為監控的主體。股東對企業的財務監控權具體可表現為:監督企業的財務活動、確定企業的發展方向、重大投資項目的決策權、企業主要經營管理者的任命權等。采用的手段主要有:建立健全董事會制度、利用外部審計對企業進行控制與監督。債權監督和股權監督是不可分離的,在某種意義上講,債權人也是投資者。債權人對公司的財務監控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債權人作為上市公司利益群體中的一員,在上市公司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一方面債權人的立場和態度將對上市公司產生重大影響,同時上市公司自身發展也會對債權人產生重大影響。
(2)董事會監控
董事會作為公司的法人代表,全權負責公司的經營,具體委托經理人員負責日常經營管理事務,負有對經理人員進行監督的責任和確定經理人員激勵的權利,最終對全體股東負責。在公司經營者掌握了較大的權力,股東大會的權力趨于淡化的情況下,強化董事會的各種監督職能尤其顯得重要。董事會作為監督和控制經理層行為的主要機構,與其下設的審計委員會一起進行以財務監控為中心的管理者監控。
(3)監事會監控
監事會應當向全體股東負責,以財務監督為核心,同時對公司董事、經理及其他高級管理人員的盡職情況進行監督,保護公司資產安全,降低公司的財務和經營風險,維護公司及股東的合法權益。要擁有高效的財務監控體系,就必須強化監事會的各種監督職能,使監事會真正有效地起到監督作用,作為出資者監督權的主體,監事會應具有完全的獨立性,以實施公正有力的監督。
(4)企業管理層級財務監控
在公司內部,存在高層經理——中層經理——基層經理這樣的財務監控鏈條。高級經理人是公司經營和財務的預算和計劃的執行人和具體計劃實施的領導人。這一層級的財務監控側重點在于上下級監控的協調和不同利益人的利益權衡,因而是承上啟下的關鍵監控環節。中層經理人的適時財務監控中層經理人是公司經營及財務預算和計劃的執行人,這一層級的財務監控的內容更加具體化,一般都與具體業務部門的業務管理控制結合在一起。中層經理人實時監控用的財務信息比較明細,這些明細的實時財務信息是上幾層級實現實時監控的基本信息。基層的業務主要涉及結構性與可重復性活動,這些業務活動的業績可按事先確定的控制目標或預算標準來度量,也可用于分析評價現行經營預算標準和政策,并相應對這些標準進行必要的改進,以促進公司經營活動的目標順利完成。層層管理,層層監控,企業管理層的財務監控是企業治理層級和外部財務監控體系的基礎,是財務信息的發源地,是財務監控的根本環節。
3、內外財務監控體系的關系
外部財務監控體系是內部財務監控實施的先決條件,內部監控都是在外部監控主體的約束下進行的具體監控;而內部財務監控體系又是外部財務監控體系的基礎,企業內部財務監控的成果可以用財務業績來衡量和評價,外部財務監控體系再根據財務業績來實施對企業的再監控,并通過對經營管理層的監控達到對企業財務的監控,二者相互聯系,相互依賴,構成的具有遞進性和交互性的綜合系統。
參考文獻:
[1]孫曉婷、彭守意,基于公司治理的財務監控機制研究[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7(7)
[2]石水平、林斌,上市公司監事會特征及其經營績效實證分析[J],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07(4)
[3]石夢霖,企業集團財務監控研究,東北林業大學碩士論文[D],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