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指的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習近平主席出席高峰論壇開幕式,并主持領導人圓桌峰會。短短幾年時間內,"一帶一路"戰略無論是在理論規劃上、還是在現實的操作上都得到了國家領導人以及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同時也受到了沿線各國的支持。"一帶一路"彰顯了中國分享改革開放、促進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望,同時也包含著中華民族對于世界和平的渴求。但是自從這一戰略提出來,就一直受到來自方方面面的挑戰,很多不利于我國的說法甚囂塵上,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某些國家居心叵測地煽風點火,另一方面,還是由于部分國家和人民沒有看到這一戰略對于本國經濟的拉動。本文旨在分析"一帶一路"戰略對于我國以及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影響。
關鍵詞:"一帶一路";中國;沿線國家;經濟影響
一、“一帶一路”戰略對中國的經濟影響。
1.1 有利于推動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
相對于歐美發達國家來說,我國的經濟水平依然還有不少的上升空間,在部分高新技術行業和科技含量較高的產業上我們仍然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但是在中國國產黨的偉大領導之下,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各行各業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雖然我國還處于發展中國家的行列,但是在發展中國家,我國相對來說還算較為發達的。近年來,隨著能源結構的調整,經濟新常態的要求,我國的產業結構面臨調整,因為部分產業已經和我國的經濟發展相違背,不利于長足的推進。“一帶一路”的開展,則有效地推動了我國的產業調整,因為一些在我國已經淘汰、不再需要的產業,在相對落后的國家依然還有著極大的發展空間,比如水泥,在安哥拉能賣到300美金一噸,比我國要貴6倍。因此,將部分過剩的產業遷至欠發達地區不僅可以推動我國的產業結構調整,同時還能促進落后地區的經濟發展。
1.2 有利于推動我國民生問題的解決。
民生問題是社會最為關切的問題之一,而就業問題則是民生問題的關鍵。我國經過改革開放,各行各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說實話,這種飛速的發展更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內陸地區和西部地區的落后面貌仍然需要長期的發展才能改變。“一帶一路”戰略的推廣,將會串聯整個線路上的國家,國家間的聯系毋庸置疑將會推動一系列新型產業的出現和發展,而且由國家政策的扶持,它們的發展將更有底氣,這些新興產業的出現和發展必然會對勞動力有著極大的需求,這種需求就解決了沿線省份和地區的就業問題。就業問題得到解決,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會得到進一步的提高,生活幸福指數自然也會相應的上升,和諧社會的建立則又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1.3 有利于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新格局的形成。
改革開放后,黨和國家領導人提出,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后富,于是大力發展東部沿海城市,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東部沿海城市的面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部分城市的經濟水平已然躋身世界頂級行列。但是相對來說,中西部地區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的限制,發展較為緩慢,和東部逐漸脫節,差距越來越大。但是,我國中西部面積廣闊,資源豐富,如果不能充分利用起來則是一種極大的損失。“一帶一路”戰略的目標就是要著重發展我國的中西部,進一步促進西部大開發,渴望在西部尋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拉動西部的經濟增長,先擺脫落后的狀態,再和東部一起并駕齊驅,奔向美好的未來。
1.4 有利于進一步提高我國的國際影響力。
在“一帶一路”戰略中,中國極大地彰顯了本國地能力,對于沿線國家和地區尤其是落后國家起到了至關重要地幫助作用,部分國家如果能抓住這一重要的歷史機遇必然能夠在經濟發展上迎來新的局面和春天。首先,中國將部分過剩的產業遷至較為落后的國家,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擴大了當地的就業;其次,中國憑借本國強大的外匯儲備對于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智力的幫助,使得沿線國家進入發展的新篇章,與此同時,人民幣的國際影響力也在無形中發生著變化;再次,中國通過陸路保證了能源資源不會斷流,進一步保證了我國的能源安全,國際話語權提高;最后,中國對于沿線國家提供重要的資源、醫療、設備等等都會改善其他國家對于我國的印象。
二、“一帶一路”戰略對于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影響分析。
2.1 促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繁榮。
“一帶一路”戰略涉及到的沿線國家有60多個,其中既包括歐洲發達國家,但更多的是中歐、西亞、北非等落后國家,這六十多個國家人口總計40多億,因此,“一帶一路”戰略對于世界的影響也是非凡的,自然獲得了全世界人民的普遍關注。不得不提的是,在所有的沿線國家中,除去小部分發達國家,大部分還是由于資源、技術、戰爭等因素導致經濟落后的國家和地區,這些國家和地區在歷史的新時期,對于經濟發展的渴望十分迫切,無奈沒有機遇。“一帶一路”戰略給沿線國家和地區帶來重要的資源和勞動力,同時加大了對于外界的交流,交流就會互助,國家間的關系也會越來越緊密,逐漸形成發展的共同體。此外,中國帶來的本國過剩的產業對于落后國家來說如同雪中送炭,對于促進當地經濟有著巨大的作用,此外,中國提供的技術支持和政策幫助也使得經濟的發展掃除了很多壁壘。
2.2 促進不同國家的交流與合作,促進文化產業的繁榮。
絲綢之路自古有之,早在兩千多年前,張騫就懷揣著偉大的歷史使命出使西域,對于中國傳統工藝以及中華文化的傳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讓世界知道,在世界的東方,有那么一個物產極其豐富、地域如此遼闊的國家。這種文化間的相互碰撞和交流帶來更多的是相互的了解和融合。歷史新時期的今天,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搭建使得沿線國家的經濟交流更為密切,有了經濟交流自然就會少不了文化上的交流,對于不同國家文化的認可和學習就會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和繁榮,這無論是對于沿線國家來說,還是對于本國都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2.3 有利于實現共同繁榮,維護世界和平。
雖然和平和穩定是當今世界的主題,但是在主題的大流下,依然存在不和諧因素的干擾,這些因素迫使部分國家長期處于落后的局面和狀態。“一帶一路”戰略進一步加強了沿線國家的交流,這種交流不僅包括經濟上的往來,同時更包括文化上的互通和政治上的交流,國與國之間的穩定和聯系更為密切,一旦發生摩擦不僅有損于兩國間的利益,同時還會牽動周邊其他國家的利益,這時候戰爭的考量因素就會增多,人們普遍意識到戰爭可能帶來的消極后果,和平和發展才是更為渴求的夙愿,而這些都是“一帶一路”促進形成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 于陽. 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格局及其經濟貢獻[J]. 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6,10
[2] 公玉萍; 宋周鶯; 劉衛東. 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的商品格局[J]. 地理科學進展,2015,05
作者簡介:
先巧琳,女,漢族,四川樂山人,管理學士,西南財經大學,研究方向:西方經濟學;成都,6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