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雨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交易活動和交易主體關系日趨復雜多樣,大量有關財務舞弊欺詐等的經濟糾紛出現在了資本市場。處理這些經濟糾紛需要有關財務會計、審計的專業知識,這超出了一般法官的專業范圍和判斷能力,因此需要會計專業人士的意見。否則,會使案件處理進展緩慢、效低下。法務會計在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的損失計量、對離婚糾紛案件的當事人進行證券持有情況調查評估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法務會計人員在訴訟各階段發揮的作用
1、訴前階段
訴前階段,卷入經濟糾紛的當事人面臨的關鍵問題是如何提出有效訴訟和提供相關財務證據,這正是法務會計人員發揮作用的地方。法務會計人員首先要以經濟思維對案件情況做出判斷,以收益大于成本為原則對解決糾紛的方式作出最佳選擇。如果通過非訴方式同樣能夠達到解決糾紛的目的,并且成本又低于提起訴訟時,法務會計人員就可以建議當事人選擇非訴方式。如果確定要提起訴訟,法務會計人員就需要幫助當事人提出合理合法、并且較為準確的訴訟請求。
幫助當事人尋找相關的財務證據,也是法務會計人員在這一階段的重要任務。法務會計人員需要利用會計、審計等專業知識,首先確定證據收集的范圍,然后在相關財務資料中找出舞弊造假的證據,并進一步對這些證據進行審核,最終得出有利于訴訟的關鍵證據。
2、開庭前準備階段
在法院受理案件但未開庭審理的這一階段,法務會計除了與當事人進行證據準備工作的商討,如提交某些證據的最佳時機、申請法院調取證據等,還要在法院組織交換證據時,對對方提交的訴求和財務相關證據進行審查。同時,法務會計人員也可以判斷對方在財務證據上是否具有優勢,以采取補救措施,或者建議當事人考慮選擇其他解決糾紛的方式。
3、開庭審理階段
開庭審理是人民法院對案件涉及的事實以及適用的法律進行審理、做出判斷,這是整個訴訟過程中最為關鍵的階段。法務會計人員在此階段主要參與財務相關的審理,一方面對己方所提供的財務證據向審判人員進行說明,另一方面對對方提供的該方面證據提出合理質疑。有些簡單清楚的案件,法院不組織當事人在開庭前準備階段交換證據,那么法務會計就要在開庭審理階段圍繞著證據的真實性、關聯性與合法性,發表質證意見,用能夠被當事人和案件審理人員理解的法律語言將復雜的財務問題解釋清楚,進而有助于審判人員作出正確的判決。
4、宣判及宣判后階段
在人民法院宣判之后而判決尚未生效的階段,法務會計人員首先要對判決書中涉及財務知識的內容進行審查,如賠償金額的計量等,確定其是否存在瑕疵或者錯誤。如果法務會計認為認定事實所依據的證據不清楚、不充分,或者計量賠償數額的方法不恰當、計算的賠償數額出現錯誤等,那么法務會計人員就要將情況向當事人反映并建議其上訴。
在判決生效后,如果對方沒有按照判決書上的期限及時履行義務時,法務會計人員就可以幫助當事人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在此過程中,法務會計人員可以查看對方的財務資料,發現對方是否有轉移財產的行為,以及有哪些可供執行的財產,從而幫助強制執行的順利進行,保障當事人順利實現債權。
二、法務會計參與訴訟存在的問題
1、執業資格難以認定
2005年出臺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使司法會計鑒定不再由公檢法內部開展,而是改由會計師事務所這樣的社會中介機構來承擔。但是司法會計鑒定執業資格并沒有明確規定,不知道是會計師資格還是注冊會計師資格。該決定以及后來司法部出臺的《司法鑒定人員管理辦法》,也并沒有把法務會計鑒定機構和鑒定人列入登記范圍。這就使得注冊會計師簽發的鑒定意見書很容易受質疑,也不容易被裁判者所采信。但我國又沒有設立法務會計人員執業資格認定標準,所以法務會計人員參與訴訟時存在執業資格難以認定的困境。而執業資格難以認定也就使得從業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難以保證工作質量。
2、執業準則缺失
由于實務中通常是由注冊會計師來擔任法務會計人員開展活動,所以遵循的通常是會計準則、審計準則等。這類準則并不能給法務會計人員參與訴訟支持的行為提供準確的判斷方法,所以在具體的實踐中,法務會計人員仍然需要憑借其他的部門法來為法務會計行為尋找依據,這種間接方式難以滿足社會的現實需求。
不僅如此,由于法務會計人員在搜集證據、鑒別真假信息以及計算賠償范圍等方面沒有統一的規范,得出的結果也會有所不同。例如,當選擇不同的計算方法時,對賠償數額的計算得出的結果就會相差很大,這增加了認為操縱了余地,嚴重影響了法務會計的權威性。
3、認知度不高
由于缺乏宣傳,人們對法務會計的認知度不高,遇到訴訟案件時習慣于聘請律師而不是法務會計。而在涉及財務事實的認定和鑒定時,人們習慣委托具有鑒定資質的會計師事務所完成鑒定,然后將鑒定報告作為證據向法院提交,很少有人聘請法務會計作為專家證人出庭作證。多數人對法務會計缺乏認知,這導致法務會計在訴訟支持過程中僅在很少的領域內發揮很小的作用。
三、完善法務會計人員訴訟支持的對策建議
1、建立執業資格認定體系
完善執業資格認定標準、建立執業資格認定機構十分必要。要取得法務會計工作人員的資格,必須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有充足的實踐經驗、并且掌握相關的法律法規、訴訟程序和證據規則。我們可以參考國外的經驗,不另外設立組織,而是在行業協會下設立專門的委員會。如加拿大在其特許會計師協會下專門設立一個委員會一一加拿大調查與法務會計專家聯盟,來負責對法務會計職業的研究、教育、認證和提升工作。
2、完善關于法務會計的立法,建立法務會計規章制度
在英美法系國家,有很多由民間團體提出的與法務會計工作有關的執業準則。例如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在其頒布的白皮書中就列明了法庭服務的職業準則。而我國雖有針對會計、審計人員的會計準則及注冊會計師職業規范,但法務會計人員畢竟與前兩者不同,其從事的工作具有公共性質,并且社會需要法務會計提供高質量的法務會計報告,所以應該明確其業務準則。
3、加大宣傳力度,使法務會計的重要作用深入人心
一方面,法務會計人員本身要廣泛參與法務會計學術交流活動,通過引入國際先進理論、推廣先進案例促進本行業的發展。另一方面,政府部門可以在政策方面提供更多的扶持,如財政資金可以向這一領域傾斜。此外,媒體也應發揮相應作用,加強對法務會計的宣傳,如印制更多的法務會計專業期刊和法務會計教材等,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法務會計的內涵及其在訴訟支持中的重要作用。
4、搭建平臺,提高法務會計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
加大高校法務會計人才的培養力度,并且對一些社會中介機構的從業人員進行綜合培養。如對律師進行系統的財務理論與實務培訓,對會計師進行系統的法律理論與實務培訓,這樣,專業人員可以觸類旁通,專業互補,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在進入行業之后,也要進行嚴格的繼續教育,規定每年參加后續教育活動的時間、形式等。這樣,可以避免從業人員在取得從業資格證書后出現懈怠狀態。
參考文獻
1、常歡.淺談法務會計的作用.商業會計,2013(2):122-124
2、孟祥東.淺談構建與規范中國法務會計訴訟支持的制度體系.財會研究,2012(4):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