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偉 袁仲旸
摘要:蘇聯,于1922年12月20日以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并而成,其后又陸續有國家加盟。在其第一任領導人弗拉基米爾·列寧于1924年去世后,約瑟夫·斯大林取得了領導權,領導國家進行大規模的工業化,使蘇聯一度成為全歐工業生產值最高的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占領了東歐國家,扶持了衛星國。其于1991年解體,由葉利欽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其主要的軍事、經濟及國際地位。
關鍵詞:蘇聯解體;誘因
蘇聯雖然已經不存在了,但它留給我們更多的思考和啟發。本文主要淺析蘇聯解體的原因以及對當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的啟示。
蘇聯解體的主要原因,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
1、蘇聯模式。蘇聯模式最最要的特征就是高度集權,高度的政治經濟體制和統一的思想意識形態以及嚴密的社會輿論控制。蘇聯成立之前,商品經濟并不發達,小農經濟占據主導地位,但蘇聯成立之后卻采用單一的公有制,重工輕農,經濟發展基礎薄弱,高福利、高消費水平更加導致經濟這也就導致上世紀80、90年代,蘇聯名為世界超級大國,但是其人民的生活水平遠遠落后于西方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甚至落后于東歐和亞洲的許多國家,更別說與其主要對手美國相比。同時計劃經濟體制局限性也導致了經濟的發展。
2、戈爾巴喬夫錯誤路線和政策 蘇聯解體,戈爾巴喬夫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的改革思想背離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和社會發展方向,推行的路線和政策造成了蘇聯社會的動蕩與混亂。他在上臺之初就推出“辛納屈主義”政策,放棄勃列日涅夫主義,減少對東歐國家內政的干涉,尤其是停止了武力干預。這個政策導致東歐社會主義國家于1989年內發生了一系列劇烈的“政治地震”,加速了蘇聯解體。
3、蘇共黨組織建設很薄弱,這也是蘇共失敗的主要原因。黨員腐敗、質量低下,不能發揮先鋒帶頭作用,失去了保衛自己推進黨內建設的組織力量。同時,戈爾巴喬夫上臺后出臺了不允許在企業、農村、學校等基層單位建立黨組織的法律,結果造成基層組織大幅度萎縮,失去了群眾基礎。許多干部和黨員喪失了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迷失了方向。更有許多黨員入黨只是為了仕途上的發展和撈到利益。這樣的黨,是無法引領這個“超級大國”的,尤其是非常復雜的大國。
4、西方國家的“和平演變”。從蘇聯成立之初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就對社會主義蘇聯進行了持續的和平演變。通過各種手段籠絡蘇聯領導干部和廣大人民,導致蘇共內部分裂出親英美派。同時蘇聯對人民簡單的宣傳資本主義一切都不好反倒使一部分人感到實際和宣傳的不一樣,對蘇共的做法產生了懷疑。 5、憲法條文中給予了加盟共和國自由脫離蘇聯的權利。我認為這也是蘇聯解體的重要原因。這樣的憲法不足之處就在于一旦遇到困難,我可以自己退出,不受你制裁,導致了蘇聯解體前期各加盟共和國情緒紛紛低落,彼此依賴性經不住考驗,最終導致整個盟體崩潰瓦解。
上世紀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解體了,留給了現在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不應該只是感慨,更應該從中受到啟發。
首先,國家統一絕不容許侵犯。戈爾巴喬夫“辛納屈主義”政策就違背了國家統一不容侵犯的原則,必要的武力手段是解決分裂的最好方法,而該政策卻放棄了,再加上憲法規定的各加盟國可以選擇退出,這從一開始久給蘇聯解體埋下了隱患,所謂大難臨頭各自飛形容這在合適不過了。凡違背國家統一的行為都應該堅決制止,必要時采用武力手段。
其次,必須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共產黨領導。把發展社會生產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放在首位。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必然就要堅持社會主義的道路。社會主義的本質就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且一切是從人民的利益國家的利益出發。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歸根結底體現在生產力發展的水平上,在貧窮的情況下,社會主義其他方面的優點也難以發揮。只有社會主義才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民才能安居樂業,群眾才會信任共產黨領導。蘇聯后期拋棄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思想,背離了社會主義是典型的反面例子。
再一個就是加強黨內建設,規范黨員作風,加強社會主義政黨的建設,增加凝聚力,走群總路線。腐敗自古天理不容,但凡一個時代的終結,大多與領導者腐敗有關。蘇聯解體也就標志著蘇共的失敗,為何失敗,后期的蘇共腐敗隨處可見,甚至大多數黨員就是為了一己私利,同時,黨員質量也很關鍵,高層次的黨員是黨內的骨干,也是保衛黨的重要力量,后期的蘇聯,黨員質量不敢恭維,這也讓蘇共失去了保衛自己的關鍵力量。群總是執政的基礎,只有把服務群眾作為主要目標,人民才會信任任執政黨,才會為執政黨服務。
最后要處理好國際關系,但又要警惕“和平演變”。在對外政策方面,既然集中精力于經濟建設是社會主義國家的首要任務,外交政策的目標就是為國內建設服務、為國內建設提供良好的國際環境,就應該始終堅持和平外交的原則。與此同時,也要防止國際敵對勢力的顛復破壞,特別是利用民族問題作為干擾經濟建設、分裂國家的潛入口。
總結:
綜上所述,蘇聯解體的誘因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蘇聯自身內部的矛盾激化,加之上層建筑的錯誤發展,使得蘇聯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方面都發生了嚴重的錯誤。同時,西方的帝國主義反動勢力的蠢蠢欲動,通過利用“和平演變”等手段分裂蘇聯國內人們的主流意識形態,最終加速了蘇聯解體的進程。因此,通過對蘇聯解體的多元誘因進行全面的、詳細的分析,也對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國家發展以及我國領導人的執政能力建設等方面起到警示和借鑒的作用,為把我國建設成社會主義強國提供理論指導。
參考文獻:
[1]張驥,齊長安. 蘇聯解體的文化原因分析[J]. 社會主義研究,2003(6)
[2]宋惠昌. 蘇聯解體原因的文化學思考[J]. 新視野2003(1)
[3]朱磊. 蘇聯解體的文化原因探析[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2006(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