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立莊
摘 要:在超高層建筑的施工中,由于施工的難度和要求都有所提高,所以在施工中需要適合的技術來提供支持,以此來提升施工的質量和建筑的穩定。超高層建筑施工中的滑模法和爬模法具有不同的優點和作用,文章對兩種方法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結合相應的施工程序來研究兩者的施工條件和注意事項,為建筑技術帶來一定的參考,提升建筑技術的水平。
關鍵詞:超高層建筑;滑模法;爬模法;施工技術
1 滑模法的技術概述
1.1 滑模系統的組成
滑模法施工使用的滑坡系統包括模板、提升架和圍圈這三個結構,這個系統通過主操作面和其他的操作面構成,添加腳手架之后形成滑坡系統,具有復雜的特點。滑坡系統的使用還需要千斤頂等部分才能發揮作用。
圖 1 滑模系統結構示意圖
1.2 滑模方法的程序
(1)滑模法在使用之前,應該先用混凝土作為嘗試材料,通過滑模系統升降混凝土,成型的混凝土配合千斤頂的使用使其升起,在達到5cm的范圍內的時候,混凝土如果不能保持穩定而發生損壞,那么滑模系統還需要改善加強,同時,觀察模板和混凝土的連接狀態,混凝土的狀態沒有保持穩定,而是出現了縫隙,上升較難時,應該考慮提前進行上升操作,才能避免混凝土出現變形。混凝土在上升過程中如果能夠通過按壓產生痕跡則可以繼續升起,初次升起的時候需要對各部分進行細致的進檢查,考慮因素條件是否合適,將模板的高度提升到20cm以上,繼續進行檢查,才能保證過程符合標準。
(2)滑升的時候要注意灌漿時的提升速度,適當的減慢速度,當模板上邊緣與混凝土澆灌體的距離到了10cm的時候,這時可以恢復原來的速度進行提升。這個過程中要嚴格的按照速度控制提升,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滑升不能相隔多于1小時,避免工程的質量受到不良的影響。千斤頂的操作也應該注意控制速度,以免出現較大誤差,影響施工的準確性,盡量減少誤差的存在。
(3)最后一次提升工作是在混凝土澆筑完成之后,在提升的過程中要將速度控制在最慢的水平,滑升的進行需要在混凝土建設完成后繼續,直到混凝土完全的分離之后才能停止。使用這種方法需要保證連續的進行,還要具有較強的機械化技術支持,這樣才能使滑模施工的過程更加快速高效,并且具有穩定性。同時,使用滑模法的時候要根據施工情況的變化對提升速度和其他因素進行調整,根據不同的施工需求選擇不同的方法,施工方案的設計要保證準確和合理,加強施工人員的水平,這樣才能使施工人員在操作的時候不出現錯誤,靈活的調節滑模過程中的條件,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質量。
2 爬模法施工程序
對于爬模法施工來說,由于技術要求,頂升油缸的操作使爬模法施工分為油缸爬模和千斤頂爬模兩個部分。
2.1 油缸爬模施工程序和技術特性
油缸爬模主要由操作平臺系統、模板系統、液壓動力系統、爬升機械系統、附墻導向、自動控制系統、設備操作架組成。施工流程相對繁瑣,需要先澆筑,再進行鋼筋綁扎和門窗模板安裝,然后預埋承載螺栓套管進行安全檢查,在通過安裝掛鉤連接進行導軌爬升和架體爬升,最后和模循環施工。
具體流程如下:澆筑砼→砼養護→綁扎上層鋼筋→安裝門窗洞口模板→預埋承載螺栓套管或者預埋錐形承載接頭→檢查驗收→安裝掛鉤連接座→導軌爬升→架體爬升→合模禁錮對拉螺栓,進行循環操作施工。除此之外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爬吊方式進行選擇,如墻體外爬、內爬外吊、外爬內吊等。爬模的組裝需要從第三層開始進行,到六至七層時就要進行樓板施工,對于吊桿滑輪水缸油罐的合模與脫模來說,需要安裝脫模器方便施工操作。在施工結束后,可以將液壓設備、模板等進行保存,可以反復使用。
2.2 千斤頂爬模施工程序和技術特性
千斤頂爬模施工由橫梁、外架梁、大模板、支撐桿和千斤頂組成。施工過程和油缸爬模的施工有許多相似之處,不過增加了脫模和水平施工的內容。具體流程如下:澆筑砼→砼養護→脫模→綁扎上層鋼筋→爬升→隨機綁扎上層鋼筋→安裝門窗洞口模板→預埋承載螺栓套管或者預埋錐形承載接頭→檢查驗收→合模禁錮對拉螺栓→水平結構施工,進行循環操作施工。在施工過程當中,要求沒爬升一層墻、柱,就需要澆筑一層樓板,對建筑物完整性進行保持。對于內外墻體和柱子來說,模板和爬模器運行靈活,移動過程中可升可降,甚至還可以隨意組裝,對施工要求來說具有非常便利的特性。與油缸爬模施工一樣,施工設備也可以進行保存,反復使用,降低了施工成本。
3 滑模法和爬模法施工的區別
3.1 兩種施工方法的共同點
滑模法和爬模法在施工過程中具有很多相同的地方(見表 1):
3.2 兩種施工方法的不同點
除了上述的相同點外,二者在對于混凝土的使用也存在著不同。滑模法在施工中對混凝土的提升和操作要控制在混凝土還未成型時,使其與模板進行相對運動;而爬模法則在澆筑完成混凝土成型再對其進行提升。這就要求施工團隊根據實際需求進行不同的選擇。
4 施工中的注意事項
4.1 混凝土匹配原材料保存的注意事項
在對混凝土建筑原材料進行攪拌制作的工作流程之前,為更好的提升超高層建筑施工項目在投產使用環節內的建設質量。技術人員要對攪拌材料的儲存,根據相應建設標準的設定,進行一定的保溫管理。通常情況下,混凝土建筑原材料攪拌成分中的骨料,需要在使用之前進行熱水混合攪拌,相應骨料攪拌工作的實施才能夠更好的發揮其硬性建設的應用性能。
4.2 施工環境保溫措施實施的注意事項
超高層建筑施工環節中滑膜技術以及爬模技術的應用,對季節性溫差變動差異具有更高水準的要求。技術人員在應用滑膜技術或者爬模技術手段,開展超高層建設施工項目的建設工作時,應當根據相應操作環境的溫度變化狀況,應用不同形式的輔助方法進行調整。當施工作業的季節溫度過高時,工作人員可以通過搭建大棚的方式,對指定項目施工對象的操作原材料進行全封閉式的儲存管理。一般情況下,相比塑料或者其他類型密封處理遮掩物的應用,帆布材質遮蓋物的應用具備更加突出的遮陽和保溫效果。
4.3 泵送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混凝土的泵動是超高層建筑中的重要部分,泵送應該使用帆布來纏包,還要保證溫度適宜,傳輸的過程中要具有穩定和持續的特點,防止混凝土的塌落等問題,泵送機需要定期的檢查和維修,這樣才能保證混凝土材料在泵送的過程中不出現問題,同時要注意清理泵送管道,避免殘留的渣滓造成影響或者由于風干而提升清理難度。
5 結語
從文章以上內容總結,爬模法的使用和滑模法的應用在超高層建筑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能夠使施工過程更加簡便,并且提高了建筑的質量。將這兩種方法科學的結合使用能夠使施工水平技術更加進步,這是對建筑施工方式的創新和改善,相關施工人員應該通過加強自身的技術能力來提升施工質量,還要注意重要環節的操作,保證施工能夠按照標準完成,從而加強建筑的穩定性,提升建筑的安全程度。
參考文獻:
[1]張家瑜. 超高層建筑滑模法與爬模法施工技術研究[J]. 四川水泥, 2016(6):222-223.
[2]王思智. 分析超高層建筑滑模法與爬模法施工技術[J]. 工程技術:全文版, 2016(11):00107-00107.
[3]張明. 超高層建筑滑模法與爬模法施工技術研究[J]. 江西建材, 2016(16):134-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