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建祥
摘 要:三網融合對于廣電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為此廣電網絡應當抓住機遇并勇于面對時代挑戰,并在此基礎上積極探尋可持續發展之路。本文先對廣電網絡技術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就如何在三網融合的背景下建設優質的廣電網絡,談一下個人的觀點和認識,以供參考。
關鍵詞:廣電網絡;三網融合;優質光網絡;建設
隨著現代網絡技術改革和創新速度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網絡依賴性不斷增強,同時也對網絡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手工連接的網絡鏈用時相對較長,鏈接時容易出現錯誤。三網融合有效的解決了這一問題,不僅使寬帶鏈接實現了自動化,更為重要的是鏈接速度和網絡質量均有明顯的提高。
一、廣電網絡技術分析
1、網絡技術
廣電網絡采用的技術不僅有SDH、DVB-C以及HFC分配網絡,而且已經發展到EPON+EOC雙向網絡向FTTH過渡階段。在此過程中,骨干網絡傳輸是基于光纜組成的光傳輸網絡,并在光纜網絡上建立SDH網絡,用于電視節目以及新聞資訊傳送等。以SDH為例,該技術較為成熟穩定,而且接口由2M、45M以及MPLS和現代各種類型的業務接口,形式豐富多樣,可用于語音業務、網絡互聯以及視頻傳輸等。但是我們也應當看到SDH的不足之處,比如其主要應用于帶寬穩定的業務,對于帶寬動態范圍相對較大的一些業務形態而言,其支撐表現出一定的不足,特別是新興互聯網絡以及互動電視等相關業務服務過程中,顯得力不從心。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其采用的是固定速率接口業務傳輸方式。對于DVB-C而言,該技術是在MPEG-2上產生的,其采用的是64QAM歐洲標準,技術標準已經比較成熟,而且開放性良好,曾經在國內廣播電視網絡數字化建設過程中得以廣泛的應用。然而,因DVB-C標準制定多年,而且MPEG-2技術逐步被H.264和國標AVS等技術所替代,所以無論是帶寬占用還是編碼效率等多個層面來看,MPEG-2標準均無法有效滿足快速發展中的廣電行業需求。與此同時,新興數字調制技術以及相關芯片的應用,64QAM基礎上建立的系統也將退出,目前歐盟正在制定DVB-C2技術標準,并試圖進行產業化推廣。就HFC而言,以1550和1310為代表的射頻光傳輸技術相對成熟穩定,曾經有效地滿足了國內單向網絡下廣播電視業務的傳輸需求,同時也可滿足IPQAM技術應用基礎上的雙向網絡建設與改造要求。然而,“三網融合”以后,全業務融合用戶接入發生了重大的改變,用戶信息交互以及雙向網絡接入等難以得到有效的支撐。
2、新興的網絡技術
現階段國內廠商以及網絡運營商正在致力于新興網絡技術的探索與創新,目前已有多種先進的網絡技術手段得以應用。比如,OTN(光傳送網),其主要是基于波分復用技術的應用而在光層組織網絡建立的傳送網,同時也是下一代主干傳送網。從系統結構設計來看,支持話音、圖像以及數據傳輸等業務,在配合其他相關協議使用時能夠支持BOD、QoS以及OVPN功能。同時,還有智能光網絡,即ASON,其建立在傳送平面SDH、OTN之上,并且增設了獨立的控制平面,可有效支持當前傳送網能夠提供的不同速率與信號特性的業務。就ASON網絡構成而言,其可在兩客戶網元間提供固定帶寬模式的傳輸通道,而且該通道處于光網絡輸入與輸出接入點間。IP技術應用基礎上的視頻傳輸技術以DVB over IP最為典型,該技術將TS包進行打包,使其成為IP包,從而實現視頻分發以及業務傳輸之目的。從SDH 技術來看,其采用的是基于環路保護技術的光傳輸網絡,因業務發展以及帶寬需求的快速增加,基帶傳輸對帶寬、穩定性以及保護方式等所提出的要求更高。為此,在未來發展過程中,基帶傳輸網絡應當朝著以下方向進行。第一,滿足不同格式和速率接口業務需求;第二,可動態的進行帶寬分配以及調度;第三,可有效滿足不同業務的Qos要求,并且實現網狀結構的多路由業務保護。對于上述要求,迫切要求基于OTN技術建立ASON平臺,對骨干網絡以及城域核心網絡需采用上述技術方法方可實現“三網融合”以后的各類數據、視頻以及語音和數據的技術承載要求。就頻帶傳輸的HFC技術而言,實踐中需充分考慮現有射頻光網絡的相互兼容,因頻帶信號主要在用戶分配網絡過程中傳輸應用,加之網絡改造過程中用到的光發射機以及光放大器和光接收機等數量巨大,所以應當考慮與原系統之間的兼容性,這樣才能建設優質的“三網融合”廣電光網絡。
二、三網融合下的優質廣電光網絡建設策略
隨著現代信息化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信息產業部對因特網等數字通信網、電信網和廣播電視網三者采取了融合的發展策略。事實上,三網分別代表著問過信息產業的三個不同行業,其中包括電信業以及計算機業和數字有線電視業。從三網融合的理論層面來看,網絡條件更加優越,布線方式統籌兼顧,符合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在三網融合下,面對新技術及其產業模式,廣電行業應當找到、找準自己的發展道路。以如下方案為例,進行分析。
上圖中的組網模式,采用了高密度萬兆核心OLT作為核心設備,其與ONU間的光纖傳輸有力的確保了從骨干網絡到建筑之間均為千兆光纖傳輸速度,網絡質量有保障。然而,當ONU進入建筑后會面臨問題,因為現階段業內多采用的是ONU端口,其個數在2-16個之間,所以對于高等級的建筑或者有幾十戶的小區單元而言,OLT能夠承載的用戶數量就會減少,建網成本也比較高。如果組網采用的是ONU級聯交換機,該問題即可迎刃而解。因為該種類型的交換機全系列端口數有8至24個,可置于各小區的樓道內,然后光口上行級與ONU連接,各端口僅對單用戶提供業務服務,從而能夠有效滿足網絡的整合需求。對于該組網方案而言,最為經典的案例就是成都的雙流三網融合廣電網絡,如下圖所示。
如圖所示,接入層的接入方式為EPON方式,光纖到建筑ONU以后全部采用級聯模式可有效節約成本;同時,該模式所具有的業務擴展功能、產品穩定性能等,使其在組網過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很多廣電網絡改造以后,一方面有效解決了網絡整合問題,另一方面也有效的解決了帶寬瓶頸,大大提升了廣電網絡系統的運行安全可靠性。從建網的主要特性來看,全網絡采用光纖級聯方式,從交換機接入至ONU、OLT,均采用全光纖接入方式。網絡結構構成非常的合理,而整體采用的是EPON接入方式,符合現階段主流組網要求。同時,網絡安全機制的制定與實施,大大豐富和提高了廣電業務擴展功能,能夠有效支持自動端口的隔離,并且支持VLAN業務劃分。該網絡架構支持三層網絡管理功能,而且滿足SNMP網絡管理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在廣電組網過程中,有些方案采用的是S2008B接入形式,這有利于節約成本,支持光口上行能夠完全有效的提供帶寬、靈活組網,尤其是其簡單的布線方式有效滿足了三網融合的要求。
結束語:
總而言之,三網融合背景下的廣電發展面臨正很多的壓力,然而三網融合又促進了各類資源的共享與信息交流,給廣電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光網絡的建立與使用,有效促進了國內網絡快速發展,并且給廣電部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時代背景下為了能夠更好服務于社會,必須加大投入,創造有利條件,以此來建設優質的廣電光網絡。
參考文獻:
[1]孫曉陽.論廣電網絡發展趨勢[J].西部廣播電視,2015,(16):255-256.
[2]柏杰.關于廣電EPON+EOC雙向網絡向FTTH過渡和演進的思考[J].西部廣播電視,2017(3):247-249.
[3]徐圻.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與完善[J].電視技術,2014, 38(06):39-41.
[4]宋曉勇.新媒體環境下縣鄉廣播電視發展的路徑探究——以河南省唐河縣廣播電視業為例[J].東南傳播,2016,(03):54-57.
[5]李孟臻.淺談三網融合背景下廣電網絡的發展[J].電子世界,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