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凌輝
摘 要:傳統陳舊的教學教法已越來越不能適應數控專業今后的發展需要。為此,根據我院目前數控車、加工中心等實訓各自獨立,沒有規范明確的實訓目標和方向,與現代企業生產嚴重脫節的情況,我們對高控班數控綜合實訓教學教法進行了探索研究。
關鍵詞:數控;綜合實訓;教學教法
引言
隨著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的不斷深入,現代制造企業的運營模式已實現信息化、數字化。相比較而言,學校的教學、實訓項目仍以傳統手工、硬件及理論教學實訓為主,同企業真實活動有差距。其次,受原來以崗位技術培養為目標的教學實訓體系影響,各教學實訓技術支撐平臺體系不完整,實訓室相互割裂或部分教學實訓室缺失,同企業真實生產制造流程體系有差距。上述問題直接影響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導致畢業生盡管掌握了專業技術知識,但由于缺少對企業生產制造流程整體認識能力,對具體崗位的陌生感,在進入企業后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勝任一線崗位要求。通過對畢業生及學生的企業實習全程跟蹤后,我們對上述問題認識更為深刻。
一、項目的必要性、可行性
1、必要性
(1)企業人才需要
隨著近幾年數控機床的大量普及,對數控加工人才需要十分迫切,尤其對數控復合加工的人才需要突出,我們技工院校應為企業培養合格的人才,應以培養企業需要的人才為目標。
(2)學生個體需要
企業對數控人才的需要很關鍵,但隨著數控人才的大量培養,如何讓我院的畢業生在將來的就職道路上一帆風順,成為擺在我院面前的一道難題。為了讓我院的畢業生能夠一專多能,快速適應將來激烈的就業競爭,我院應開展這項課題的研究。
(3)教學改革需要
傳統的教學計劃中,兩個工種(數車、加工中心)沒有太多的聯系,多為各自為戰,獨立開展教學工作。然而,在學生將來的工作中,不可能完全將兩個工種獨立開來,現代機加工,各工種協同工作已然大量出現,充分的了解各工種的工作方式,可以很好的促進學生加工技術的提高。因此,車工教研組認為,我們應該對現有的教學計劃做出修改,讓兩個工種在一定的時期內,相互協同,讓學生充分了解機加工的全過程,有利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促進教學業績的提升。
2、可行性
(1)經濟可行性
因為與原有的教學計劃并無沖突,也沒有額外的設備與實訓材料的投入,因此不會產生新的支出。
(2)政策可行性
教研室、實習科充分的支持,因此不存在政策方面的問題。
(3)技術可行性
現有的教學人才均為高級工以上,且以技師、高級技師為主。教學設備上,加工中心六臺,數控車床十臺以上,無論是數量上還是技術參數上,均充分滿足了本課題的開展。
(4)模式可行性
本教學模式,既讓數控車床與加工中心獨立開來,又在一定時期內,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不會改變現有的教學環境,不影響各自教學的開展,通過數控車床與加工中心的獨立加工,最后裝配成型,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設備,又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本教學模式在現有的教學環境中完全可行。
(5)組織和人力資源可行性
在得到教研室與實習科的充分支持后,在今后開展教學時,可以優先考慮本專業教師的配備,且本專業師資雄厚,足以支撐本課題的開展。
3、項目效益
(1)經濟效益
本課題為正常教學任務的改革試驗,沒有生產性加工參與,不會產生經濟效益,但也不會產生正常教學任務以外的多余費用,仍屬正常教學。
(2)教學效益
①本課題的正常開展實施,會帶動本組全體成員的工作熱情,促進教學業績和教學水平的提高,可大量開展組內的教學研討,提高工作能力。
②與當前的數控競賽接軌,促進教學與競賽相結合。
③滿足了學生的學習要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了學生技能水平的提高,為將來的就業打好基礎。
(3)社會效益
既滿足了企業對數控人才的需要,又擴大了我校在數控人才培養方面的影響力,還可擴展校外數控實訓基地的數量。有著一定的社會效益。
二、確定研究主體:
以數控技能競賽為導向,以學生就業為出發,以完善實訓教學為目的,確定整體課題研究方向——數控車床、加工中心的有機結合,讓學生不僅知道怎么做,還要讓學生知道如何做,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將兩個看似不相關的工種,通過教學計劃的編制與教學課題的開發,有機的結合起來,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以行動導向為指引,確定本課題的主體為組合件,讓學生在學習與實訓的過程中,帶著問題去做,帶著目標去做,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思考。
三、編制試卷、題庫:
根據近幾年數控技能競賽的發展趨勢,企業對人才的需要,以及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編制了三套組件,三套組件均需數控車床與加工中心配合加工,將若干零件經過加工,到最后裝配成為一個在實訓、工作中常見,且實用的組合件,讓學生在做之前就知道自己的最終目的,然后親手一步一步的完成這件組合件的加工,將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手能力。后期根據需要,考慮繼續添加一至兩個組件,進一步完善試卷與題庫。
1、數控車床
(1)實驗設備:FANUC數控車床一臺、三角爪盤夾具、一號刀外圓刀、二號刀切斷刀、三號刀螺紋刀、數字式游標卡尺、45鋼棒料。
(2)方案:①設計加工圖紙 ②根據圖紙要求編寫程序 ③將G代碼程序文件輸入到機床上并調試、驗證 ④安裝工件 ⑤對刀操作 ⑥正式切削單段程序加工測量零件部位尺寸是否符合要求、連續加工 ⑦用檢游標卡尺檢測零件實際尺寸。
2、加工中心
1實驗設備: FANUC加工中心一臺、平口鉗、一號刀 20的三刃立銑刀、 8的鉆頭、游標卡尺、45鋼長方體工件2方案 ①設計加工圖紙 ②根據圖紙要求編寫程序 ③將G代碼程序文件輸入到機床上并調試、驗證 ④安裝工件 ⑤對刀操作 ⑥程序啟動切削工件⑦用檢游標卡尺檢測零件實際尺寸。
3、裝配
將數控車床與加工中心加工的工件裝配為一個組合件。在加工過程中學生應考慮不同工件不同尺寸的公差配合,制定合理的加工工藝,以免工件完成加工后產生無法裝配的問題。
四、編制教學計劃:
根據實訓主體與題庫試卷的需要,現有的教學計劃不能滿足需要,因此將現有的教學實訓計劃進行修改,以滿足將數控車床與加工中心兩個工種有機結合的目的。
(1)調整兩個工種的實訓安排,讓兩個工種的實訓具有連續性。
(2)細化實訓課題,將原有的大課題細化為若干小課題,以本課題研究為導向,在不對原有計劃做出大的改變的基礎之上,突出重點,細化難點。
(3)增加軟件教學,組件的加工與裝配,必然導致零件加工難度加大,手工編程也越來越不能滿足需要,企業中也早已采用軟件編程。根據這一變化,所以在教學計劃中,增加了軟件教學這一環節,以滿足課題研究的需要。
五、項目實施
1、為了本課題能正常順利的進行,首先要對本課題的參與教師進行篩選,采用老、中、青相結合的組合方式進行。充分發揮老教師的帶動作用,積極引導中生代教師的能動性,大力提高青年教師的業務水平。同時大量開展組內的教學示范、課題討論、業務總結,讓全體教師都能從中得到提高,得到鍛煉,從而促進本課題的順利開展。
2、針對學生知識點的不足,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自行查找。對學生自身無法解決的難點,由教師隨堂進行講解、示范,讓學生帶著疑問在做中學,在學中做,理論、實踐兩不誤。
3、制訂新的教學評價表,對學生在進行本課題時的情況進行搜集,整理。
4、制訂項目跟蹤表,對項目的執行情況進行反饋跟蹤,動態的、實時的進行調整。
結束語
在本項目實施過程中,應結合各工種的實訓情況,與實習科的場地、設備、后勤的具體情況做一個系統的分析,以確定現有課題是否可行。如果可行,那么按部就班進行下一步:實施計劃。如果不可行,那么進行整改,配合各方面,以保證課題計劃的順利實施。
其次,在實施的過程中,采用新的教學評價表,對教師、對學生在進行本課題時的情況進行搜集,整理。對問題突出的環節,分析問題所在,若是課題計劃的原因,那么就對課題進行討論、分析、修改。其他原因,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究其根本,讓主觀為客觀服務,以保證課題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