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雪
摘 要:近幾年,林業資源的砍伐現象越來越嚴重,造成了我國林業資源的緊缺現象,這和林業生態綠化理論體系背道而馳,因此需要林業技術工作發揮出生態造林的作用,有效地提高林業整體效益,才能創造出一個協調性良好的自然環境。
關鍵詞:造林綠化;林業技術工作;探究
綠化造林是建設綠化生態環境的關鍵環節,隨著生態環境的惡化,維護生態平衡,實現可持續發展,已成為擺在人們面前的一個重大問題。樹木是人們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之一,在為人類提供優質居住環境的額同時,還能調節大氣中碳氧化平衡的作用,有效的凈化空氣。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我國森林資源目前呈現出日益豐富的發展趨勢,樹木年增產量已經和消耗量基本持平。可以說,我國的造林綠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和成果,然而森林資源只是豐富了樹木的數量,在質量上仍需提升。森林資源分布呈現明顯的不均衡狀態,森林資源總量的水平不高。因此,應做好造林綠化后的林業技術工作,實現生態環境和自然環境的統一協調,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1 確保苗木造林成活幾率與質量
通常情況下,造林用樹種所采用的都是用材林樹種,在長成以后會被應用在家具與器具原材料方面。造林綠化的目標并不僅僅是在宜地林植樹,也不只是為人們所觀賞,所以,樹木生長的質量不容小覷。
為了將樹木作為原材料使用,最重要的就是要改造質量不理想的殘次林,并且在滿足自然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對林木展開嚴格地管理。對于沒有出苗的林地一定要科學合理地補種,并細心管理已經出苗的苗木。與此同時,還應當測定樹木各項指標,遵循優勝劣汰的基本原則,讓優質樹種占據更多土地與陽光,確保水分的充足。另外,不應全部砍伐殘次林苗木,嚴重偏離了自然發展規律,會影響生態平衡,同樣也會增加浪費程度[1]。
另外,對樹種結構應進行合理地調整。造林綠化以后,有部分樹種在生長態勢方面并不理想,很容易出現老化的情況,或者是在造林過程中選擇使用的樹種品種相對單一,在病蟲害的影響下受災面積不斷增加,使得森林生態系統抵抗力的穩定性下降。為此,必須要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調整,以保證樹種更加多樣化。基于此,還應當確保苗木種植區域布局的合理性,使得生態系統穩定性不斷增強。
2 科學管理林木
在開展林木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必須要對死樹與枯樹進行定期地更換,確保苗木扶正。而在撫育方面,需要定期對土壤進行松土施肥以及清理,同時,林木間植要合理且進行適當地修剪,開展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這些都屬于林木管理工作重點。而林木生長發育的情況和自身特性與管理方式,甚至是環境因素間存在緊密地聯系。因樹種不同,所以,其生長發育的規律也存在差異,必須要合理地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確保樹木能夠向人們需求方向生長。通過對林木的有效管理,能夠進一步促進林業建設。樹木實際生長的環境會直接影響其質量,通常情況下,樹木自然環境理想并且管理合理,那么林木質量也會隨之提高。其中,土壤質量高且種植的深度適中,獲取充足水分與陽光,那么加之科學管理能夠使樹木獲取更為理想的生長空間。基于此,在林木管理工作中,必須要注重病蟲害以及氣候變化等多種因素帶來的負面影響。必須對諸多因素進行綜合考慮,才能夠根據實際需要開展林木管理工作,并對綠化養護經費展開動態化管理。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增強森林的生產力,同樣還可以實現生態與經濟效益的全面提升。
3 選擇適當時間砍伐
林木的生長會經歷不同的階段,需要對每個階段的特點選擇適宜的管理策略。在造林綠化工作完成后,為進一步加快林木更新的速度,合理調節養分結構,通過適當的采伐,使林木獲得更大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在具體實施時,要制定輪伐區間、采伐的范圍和指標等,所采用的依據就是林木年齡的大小,并根據一定的順序采用小班作業的方式砍伐。目前,對于科學林木砍伐的工作模式的研究還處在初級階段,需要在實踐中獲取進一步的實踐經驗,并不斷加以優化和完善。
4 充分利用高新技術促進林業建設與發展
林業市場競爭已經不僅限于物質資源競爭,同樣也是高新技術的競爭。其中,與林業管理相關的管理條例在短時間內的調整幅度不大,所以,仍然需要依靠高新技術來推動林業建設與發展。在新時期背景下,特別是在生物技術推廣使用的過程中,同樣使得林木形狀與品種的選擇多樣化,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林木抗蟲與抗病的能力[2]。
林業發展過程中對科學技術的應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構建林業技術推廣團隊,注重林業技術全面推廣,為林業建設與發展提供保障,而這同樣也是增加苗木成活率的關鍵途徑。與此同時,還應當將林業技術的推廣融入到林業整體規劃當中,組建實踐經驗豐富且高專業水平和素質的團隊,實現科技成果適用性的提升。
應全面增強造林的科技含量,對適用型技術予以全面總結與鑒定,雖然已經被應用在林業生產當中,但是,技術總結與觀察等環節十分欠缺,嚴重影響了苗木成活幾率的提高。為此,相關單位必須要根據具體的林地條件來合理地制定出技術推廣措施。
為了進一步促進林業技術的推廣,一定要有資金的支持,促進基層林業單位的基礎設施建設,有效增強裝備水平,并設置林業科技人才的專項資金,對于有貢獻的人才給予獎勵。
5 結束語
造林后林業工作的關鍵原則是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造林本身是一項環境友好的人類活動,若在造林過程中出現一些破壞環境及生態的情況,例如化肥、農藥的污染,造林綠化工作就沒有了原本意義。因此,必須致力于開創依靠高科技技術促進造林綠化后工作的新局面,但前提是保持環境原本面貌,并進一步提高林業生產的經濟效益,使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和和諧友好發展。
參考文獻:
[1]侯毅,王利峰,李芳銀,等.淺談造林綠化后的林業技術工作[J].農民致富之友,2015(12):100.
[2]楊廣生.分析造林綠化后的林業技術工作[J].民營科技,2015(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