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軍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資源管理問題被相關人士廣泛關注,資源的浪費問題也十分常見,尤其是土地資源的破壞和浪費,不僅會造成國家經濟損失,同時也不利于人們高質量的生活,若長期下去,必然會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基于此,作為相關的土地資源管理工作人員,要提高認識,要不斷加快土地資源管理,不斷以節約集約用地模式,提高土地資源運用的可持續性,通過本文的進一步簡明闡述,希望能夠為相關工作開展提供科學參考。
關鍵詞:土地利用規劃;節約集約用地;規劃理念
引言
我國是個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資源貧乏的國家,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有限的資源已日益成為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近年來,中國耕地總量不斷減少,建設占用耕地數量上漲,中國用地形勢十分嚴峻。要想保持經濟又快又好的發展,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整體效率非常必要。中國自改革開放以后,一直在探索符合中國實際的土地節約集約利用之路,社會各界對節約集約用地的研究和探索隨之興起,近十年來,我國在節約集約用地之路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1節約集約用地理念與其他規劃理念的協調
1.1節約集約用地理念的內涵
節約集約用地,簡單地說,就是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土地,以最小的土地成本,滿足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建設的需要。主要包含三層意思:一是節約用地,就是各項建設都要節省用地,千方百計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二是集約用地,每宗建設用地必須提高投入產出的強度,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約化程度;三是通過整合置換和儲備,合理安排土地投放的數量和節奏,改善建設用地結構、布局,挖掘用地潛力,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節約集約用地理念是一個綜合的理念,涉及了土地利用方面的所有系統因素:時間的、空間的、數量的,等等。
1.2節約集約用地理念與其他規劃理念的關系
土地利用規劃理念方面的研究有很多種,但主要的土地規劃理念有理性發展理念、概念規劃理念、生態理念、循環經濟理念和科學發展觀等。他們都從各自不同的角度對土地利用規劃編制的指導思想提出了統領性或概況性的觀點,這些思想理念的共同目的都是為了使制定出來的土地利用規劃方案切合當地實際,促進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無疑對土地利用規劃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節約集約用地理念是站在土地利用的立場上來解決自身問題的,更具有操作性、可行性。節約集約用地理念與土地利用規劃的其他理念之間存在著緊密的協調關系,并且是相互促進的。
2節約集約用地制度面臨的問題
2.1節約集約用地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
一些地方政府部門對節約集約用地面臨的形勢和任務認識不清,部分地方對轄區建設用地情況缺乏正確認識和了解。對正確處理“保護耕地”與“保障發展”缺乏正確認識和全面理解,對節約集約用地工作的重視程度,沒提高到與“節能減排”等類似制度的高度來認識,對建設用地利用潛力缺乏了解,針對土地潛力分析的土地調查基礎工作還沒有真正啟動。
2.2節約集約用地目標任務不明,制度缺失
目前,一些地方節約集約用地意識不強,對本地土地利用潛力及節約集約用地工作目標不明,只能對具體地塊產生改造意向,缺乏階段性任務和長遠目標。同時,節約集約用地制度與機制的研究與建設同樣缺乏,沒有形成真正有效的約束與激勵機制。相關部門沒有形成協調聯動與共同責任機制等,這些都影響到長效機制的建立和最嚴格的節約集約用地制度的落實。
3節約集約用地工作的開展
3.1強化建設用地批后供后監管
對于目前的建設化用地情況,國家應當增強對于市級以下地區的監管力度,建設專用的監管體系,實行動態監管,當發現存在違法提供土地或者是一些其他情況的機構時,監督其進行改正,存在行為嚴重違紀情況的,應當立即暫停其用地審批的權限。除此之外,各級政府也應當建立相應的監管體系,加強監管力度,并且應當以市縣國土資源部門為主體,將土地出讓、租賃合同或劃撥決定書作為依據,把土地供后開發利用情況作為重點,就土地的一些實際情況是否與劃撥決定書相符合,所使用土地的使用狀態是否合理等方面展開具體的監督調查工作,確保土地合理使用,確保土地劃撥使用后合理,沒有違反相關規定,土地承包方對土地的使用也符合環保。同時確保土地能夠取得一定的收益,這對于土地規劃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3.2節約集約型土地利用規劃的實施與管理
首先,集約型土地的存在意義是為了提升土地的利用潛力,節約土地資源,而節約用地作為目前所實施的準則,應當深入土地規劃管理實踐中,各單位應當按照規范行事,將節約集約地這一行為提上日程。其次,在實施過程中,可以適當的發放獎勵給已經實施農用地轉用的群眾,增強節約集約地的主動性。第三,在進行城鎮建設用地增加的同時應當減少農村居民點用地,這樣可以使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使農村居民的居住的更偏向城鎮,通過減少農村居民點用地,可以提升可用地的數量,進而保障發展需要用地時有地可用,也可以提高節約集約地的規劃目的。第四,節約集約地是為了提升經濟收益,因此,在建立項目時,提前了解土地的條件,選擇適合自身的土地,可以有效的提升效率,并且,區域之間在設立項目時應當提前溝通,這樣才能避免在同一地區重復建立相同項目,經濟的利益無法得到最大化的提升,還會增強耕地的壓力。
3.3規范建設用地供應管理
隨著我國土地資源日趨緊張,政府職能部門必須就用地展開更為合理妥善的規劃,除了對開發商的歷史任務進行深入的考察以外,還需要依照國家的相關規定與目前土地的使用規劃,進行一定的評估,以此判斷該區域建設開展是否有意義,進一步對開展的次序進行規劃。各地方政府需要根據自身區域的實際情況,做出在用地使用年限、土地現有存量、土地未來規劃上的分析,從而更好適應我國用地的需求,幫助各開發商更有目的性地開展建設。同時,需要實時監控市場的動向,明確目前區域最需求的用地類型開展建設。此外,政府職能部門最為關鍵的任務是將房屋相關的合同工作處理完善,嚴格把控從用地分配、項目征求、項目規劃等多項流程。各項工作的開展都必須以安全作為首要前提,并符合國家出臺的相關法律規定與行業內部的章程,在用地的規劃上,必須將政府基礎性建筑如醫院、學校等公共設施作為首要的建設目標。
結束語:
總之,土地利用規劃在整個土地利用管理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是緩解土地供需矛盾、保障新時期社會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必然選擇。將節約集約用地以理念的形式貫穿于土地利用規劃的全過程,無疑會有利于土地可持續利用,推進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建設。
參考文獻:
[1]徐凱.節約用地在加強土地資源管理中的作用[J].住宅與房地產,2017(26):220.
[2]李麗莉.丹東市推進土地資源管理的對策[J].國土資源,2016(12):47-49.
[3]張飛宇.關于推進土地資源的市場化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14):133.
[4]翟金環.加強土地資源管理推進節約集約用地[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15):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