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山般成堆的香蕉,已經成近來臺灣南部屏東農村的日常畫面。臺灣“中時電子報”10日評論稱,改善兩岸關系,拓展大陸市場,才是搶救臺農的根本之道。島內香蕉產量過剩造成價格崩盤后,臺“農委會”啟動收購香蕉去商品化作業,看著官員以刀片破壞外觀(去商品化),送去當肥料或喂豬,農民看了心在淌血。
“中時電子報”10日報道稱,蕉農李科毅無奈地說,種植面積大的農家在交貨前要先出一筆雇工費。80歲蕉農張玉景大嘆,香蕉每公斤要賣15元(新臺幣,下同)才夠本,現在跌到只剩一兩元。
據報道,高雄82歲的老農林益感慨地懷念起馬英九執政時期,鳳梨銷往大陸和新加坡都沒問題。馬英九9日回應稱,如果兩岸關系好一點,可幫助臺農把水果銷往大陸,可惜的是,以前存在的這個管道現在沒有了。
9日,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回南投參加活動準備離去時,茶農陳再福突然下跪大喊“求副總統幫忙”。他說,最近銷往大陸的茶葉都被退回,讓他擔心生意被拖垮。吳敦義則稱,現在是民進黨執政,希望農民能向當局表達意見,要求協助農民改善問題。
前“立委”孫大千10日稱,過去兩年來,蔡英文片面改變兩岸原本以“九二共識”為基礎所建立的“現狀”,采取“階段式臺獨”策略,不僅壓縮國際空間,也讓農漁產品無法銷陸。《中國時報》10日稱,蔡當局若再不承認兩岸關系的影響力,“恐怕臺灣終將只能繼續看著別人拿產品換鈔票,我們卻只能拿去喂豬”。▲
(余潞)
環球時報2018-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