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雯
隨著農村信用社改革不斷深化,新的管理體制和業務運行機制日臻完善,新的業務品種層出不窮,金融電子化日新月異,實施全面風險管理已成為農信社提高競爭力和發展質量的一項緊迫任務。本文試就新形勢下農信社進一步實施全面風險管理進行一些思考與探討。
一、全面風險管理基本認識
全面風險管理(ERM)是指企業圍繞總體經營目標,通過在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和經營過程中執行風險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風險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包括風險管理策略、風險管控措施、風險管理組織職能體系、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和內部控制系統,從而為實現風險管理的總體目標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和方法。
全面風險管理的基本流程:一是建立風險管理初始信息收集渠道網絡。構建初始信息收集網絡在于及時發現農信社可能面臨的各種風險,為農信社風險評估提供依據。二是進行風險評估。風險評估需要進行動態管理,對識別的風險進行分析和排序,深入剖析成因,掌握風險點的分布情況和影響程度,確定關注重點和優先防控的對象,進行風險級別確認。三是制定風險管理策略。對所識別出的各類風險,按照所確定的風險等級,圍繞農信社發展目標與戰略,對經過識別和計量的風險采取分散、對沖、轉移、規避和補償等措施,進行有效管理和控制。四是提出和實施風險管理解決方案。根據風險級別評估的情況和風險管理委員會提出風險管理解決辦法,實施風險解決方案。五是風險管理的監督與改進。由風險管理委員會負責監督實施風險管理持續改進落實情況,對執行結果進行檢查、考核,對所存在的問題或缺陷加以改進。
二、農信社風險管理現存問題
(一)良好先進的風險管理文化尚未形成。一是重經營,輕規范。農信社普遍存在重視績效任務的考核和經營目標的實現上,注重市場占有和業績的提升,而忽視了業務的規范化管理,從而加大了農信社的經營風險。二是重事后,輕事前的防范。農信社往往在風險已發生或已存在情況下采取補救措施,而對事前的防范和事中的控制措施存在重視不足的情況。三是“人才短板”的制約。由于歷史的原因用工制度等因素的制約,農信社員工整體素質相對不高,缺乏專業的風險管理人才,業務操作技能和知識“老化”,法律法規意識淡薄。
(二)科學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亟待完善。一是相關機構部門履責不到位。聯社風險管理委員會以及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在實際操作中,主要關注于具體的不良清收,資產處置和有關法律事務,未從宏觀層面推進全面風險管理,使得風險管理有時出現部門重疊,形成重復管理的現象,而有時又出現職責不清、管理真空等顧此失彼現象。二是相關制度建設不到位。農信社全面風險管理還不能完全適應防范和化解經營風險的需要,少數制度規定有粗略化、大致化、模糊化的現象,缺乏可操作性。三是相關激勵約束機制不到位。全面風險管理的激勵約束機制薄弱,褒獎力度不到位,懲處措施明顯弱化。
(三)傳統粗放的風險管理手段仍顯滯后。農信社風險管理長期以來以定性分析為主,量化分析工作不夠到位,在風險識別、度量、監測等方面科學合理化不夠,管理方法陳舊落后,跟不上形勢發展的要求。同時,科技投入不足問題較突出,綜合業務系統、事后監督系統等開發建設缺乏必要的資金和人員支持,很多風險點不能從技術上實時、有效地進行監測控制,風險管理存在盲區和盲點。同時,風險管理工具運用單一、落后,導致農信社所面臨的各種風險不能得到全面、及時的解決。
三、農信社實施全面風險管理的對策與建議
(一)建立全面風險管理平臺。一是進一步理順行業管理體制。按照股份制、銀行化的改革方向,加快農信社管理體制和產權制度改革,進一步建立權責明確、科學規范的行業管理體系,理順各級農信社的責權利關系,整合資源優勢,為有效實施全面風險管理提供體制保證。二是建立全面風險管理架構。結合規范完善縣級聯社法人治理,進一步明確理(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在全面風險管理中的職責。理(董)事會要負責建立和保持有效的風險管理體系,對風險管理承擔最終責任。風險管理委員會根據理(董)事會授權履行風險管理職責。監事會應當加強與理(董)事會及內部審計、合規管理、風險管理等相關委員會和有關職能部門的工作聯系,負責監督風險管理體系的建立和運行。三是健全全面風險管理條線。設立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負責組織建立和實施本機構風險管理體系,逐步實現對信用風險、市場風險等風險的統一管理。風險管理部門可向業務部門或分支機構委派風險管理經理。委派的風險管理經理獨立實施風險審查,直接對風險管理部門負責。各業務部門作為農村中小金融機構風險管理的第一道防線,負責本部門和本業務條線風險管理的日常工作,對本部門和本業務條線的風險管理負第一責任。
(二)筑牢全面風險管理防線。一是制度防線。按照“內控優先、制度先行”原則,以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嚴格崗位操作流程、規范業務行為為重點,結合經營管理和風險控制的需要,不斷修訂、完善各類規章制度和操作規范,建立健全一個涵蓋各個專業、各個崗位、各個環節的制度體系,確保覆蓋經營管理的方方面面,不留任何死角和空白。二是檢查防線。按照“全覆蓋、細檢查、高頻率”總體要求,采取自查、檢查、抽查等多種方式,充分發揮審計稽核部門、風險管理部門、合規管理部門及各業務部門的職能作用,加大對各項業務、各個崗位和各個環節的檢查力度和頻率,及時發現風險隱患和問題漏洞,提前采取控制和化解措施,將問題及時消滅在萌芽狀態,做到防患于未然。三是控制防線。把握風險關口前移的原則,加快建立完善風險預警監測體系,圍繞全面風險管理的內涵要求,農信社應根據《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和銀行業監督管理部門的有關規定,建立健全自身風險指標分析體系,按月、季對業務發展、經營管理、財務收支、資產管理等方方面面進行風險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對經營管理中的各類風險進行有效識別、計量和監測,查找風險點,強化薄弱點,積極采取應對措施,不斷改進經營管理,切實做好風險防范和化解工作,推動風險狀況不斷改善。實現由信用風險為重點向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合規性風險等多種風險并重的一體化綜合管理轉變。
(三)夯實風險管理基礎。一是加快培育和造就高素質的風險管理人才。農信社在大力培育先進的風險管理文化的同時,要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觀念,積極通過外部引進和內部培養等多種渠道,加快建設一支專業化、高層次的風險管理人才隊伍,為實施全面風險管理奠定人才基礎。二是加強信息科技和網絡建設。實施全面風險管理需要建立集中化的數據庫,采用規范的風險評估技術,建立一整套風險計量、評估、決策體系和管理程序,而這些都離不開信息網絡應用技術和電子化設施。要進一步加快信息科技建設步伐,積極引進和借鑒國內外先進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技術和手段,加快自身風險管理的信息化建設,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增強全面風險管理的可操作性。三是強化風險管理的激勵約束機制。要建立和實施風險管理的目標激勵機制,加強對各級管理層、各專業管理部門以及基層業務主管風險管理能力、風險管理成效的考核和監督,實行獎優罰劣制度,對做出突出貢獻的風險管理人員要進行表彰,對履職不到位、風險防控不力的要堅決予以處罰。四是切實提高員工職業道德素質。員工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是提高風險管控能力,促進農信社穩健發展的重要基礎。要深入開展員工思想政治教育,強化職業道德培訓,大力弘揚企業精神,加強系統內黨風廉政建設,嚴厲打擊各種違法違規違紀行為,不斷增強隊伍的凝聚力和戰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