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志鋼,王 夙,邵 波
(上海市青浦區水務局,上海 青浦 201700)
太浦河是連接太湖與黃浦江的重要流域河道,全長57.6km,其中青浦區境內15.24km。太浦河主要承擔防洪、排澇、航運和供水四個主要功能,其中供水功能對青浦區及其下游松江、金山、閔行、奉賢等區顯得尤為重要。流域性河道的屬地管理一直以來是區域水行政主管部門遇到的難題之一。太浦河作為上海地區母親河黃埔江的上游重要支流[1],作為金澤水庫的主要取水源頭,對青浦及其整個下游地區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因此,需要不斷完善相關工作機制,切實開展太浦河水資源保護和管理各項工作。
青浦區在太浦河監測斷面設有金澤和練塘2個斷面,對斷面進行流量、水質、雨量、水位同步監測,其中水質監測項目包括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基本項目水溫、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等,共計34
項。對監測指標進行跟蹤分析,及時掌握各指標的波動狀態,甄別敏感指標和風險指標。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太浦河金澤、練塘斷面水質狀況良好,各監測指標濃度呈小幅波動變化,均達到Ⅲ類水質標準,符合飲用水源地水質要求,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高錳酸鹽指數和化學需氧量是太浦河水質的風險指標,溶解氧指標在Ⅰ~Ⅳ類波動變化,是主要敏感指標之一。針對不同水質指標,進行專門研究,采取相應控制對策,確保太浦河水質始終處于受控狀態。
太浦河兩岸尤其是上游地區分布大量開發利用項目,包括紡織、印染、化工等高污染企業,化學原料大量使用,存在泄露風險;太浦河作為航道,船只運輸過程存在原油等運輸物品泄露風險。風險一旦失控,就會導致水污染事故。水污染事故一旦發生,將威脅生命健康,破壞生態環境,造成經濟損失,嚴重時甚至會引起社會不穩定。突發性水污染事故具有形式多樣、不確定性強、危險嚴重和處理困難等特點[2],應急水質監測在防范和治理突發性水污染事故工作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做好太浦河應急水質監測工作,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對污染物的種類、污染物的濃度和污染范圍及其可能的危害做出判斷,是實施應急監測做好突發性水污染事故處理的關鍵,意義重大[3]。2014年7~8月,太浦河江蘇段吳江汾湖區發生多家紡織企業污染物超標排放,重金屬污染威脅黃浦江上游飲用水源地水質安全。青浦區按照監測方案,做好了太浦河銻濃度超標事件應急監測工作,及時監測重金屬銻及pH、氨氮、高錳酸鹽指數、鉻、鎘、流量和水位等指標數據,為應急決策處理提供了重要保障。監測發現,太浦河取水口斷面銻漲潮時檢出濃度為0.0067mg/L,超出限值34%,銻落潮時檢出濃度為0.0068mg/L,超出限值36%。考慮到當時處于小汛,斷面全潮平均流速0.2~0.3m/s,流速較緩,推算平均每天下泄距離約20km,因此預計重金屬銻超標會維持一段時間,作出了暫停取水口取水的決定。

表1 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太浦河金澤、練塘斷面平均水質狀況
構建監測站網[4],全面保證水源安全,具體包括:一是對太浦河原水廠取水口水質動態狀況進行重點監測,在常規8項指標的基礎上增加氟化物、氯離子、藍綠藻、揮發酚、揮發性有機物、重金屬等重要指標。二是對青浦區飲用水源區、過渡區、景觀娛樂類、工業用水、農業用水等5個水功能區內的6個代表斷面進行每月跟蹤監測分析[5],形成水質簡報,作為相關部門決策依據。三是以水功能區納污能力為基礎,加強入河排污口的管理和監測[6]。對現有入河排污口進行登記建檔,建立排水戶達標排放誠信體系。四是城鎮污水處理廠全部安裝在線監測設備[7],實現24h實時監控,并加強日常監控和考核管理。
全力推進《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總體方案(2013年修編)》(以下簡稱《總體方案》)涉水項目建設。截止目前,《總體方案》中涉及上海19個水務項目,近期任務均已完成。堅決執行國家防總批復的《太湖流域2016年超標準洪水應對方案》,開啟太浦河兩岸口門,持續大流量泄洪排水,為防控太湖超標準洪水風險發揮了重要作用,飲用水安全得到進一步保障。
從源頭控制來看,繼續實施鄉村清潔工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8],提高青西三鎮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大力推進節水減排工程,開展青西三鎮都市現代農業示范片建設,實施農林水聯動,打造練塘、朱家角3個萬畝糧田和金澤鎮1.2萬畝糧田。推進農藥、化肥減施工程,推廣綠肥種植和商品有機肥應用。開展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工程,推動糧油作物秸稈還田[9],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完成青西三鎮91家小型養豬場全退養。
從污染攔截來看,實施生態攔截工程[10],建設6.6km生態攔截溝渠。完善河湖生態攔截設施,在水源保護區河湖上游設置攔截設施和攔截庫,攔截、打撈江蘇和浙江上游漂來的水葫蘆等水面漂浮物,清潔水面。
從末端治理來看,開展淀山湖內源治理和生態修復工程,實施太北片、太南片水環境改善工程,開展長湖申線航道(上海段)整治工程,開展青西三鎮鎮村級中小河道整治工程,溝通水系、疏浚淤泥、加快水體置換、增強水體自凈能力,改善太浦河周邊河網的水環境質量。
整合系統內外、部門之間資源,提升執法效能。青浦水務執法部門加強與上游嘉興、嘉善、昆山及吳江水政監察部門的聯系,建立了雙邊聯席會議制度,簽訂聯動機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延伸聯動,開啟省際邊界鎮級涉水管理部門的工作對接,充分發揮鄉鎮水事管理部門之間工作職能,確保及時打擊、查處邊界河湖水事違法行為。青浦區執法部門與河道管理部門建立了聯席會議機制,充分整合區河道水閘管理所的市場化河湖巡查資源,提升發現問題的能力。水務執法部門還與其他涉水行政執法部門制定聯動執法工作辦法,確保各部門職能的無縫銜接。逐步建立區水務執法部門與市水務執法部門、區環保、城管等部門的聯合執法和聯動機制。共建執法平臺,加強信息共享,建設由江浙滬水行政執法部門共建共享的邊界河湖聯動執法信息化平臺,通過平臺實現邊界區域內水事舉報的集中受理,河湖巡查、案件查辦等執法信息的共享,通過平臺增強三地執法工作信息通報工作,相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夯實省際邊界執法聯合聯席機制。
不斷加大執法力度,完善涉水違法行為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相銜接機制。近年來,侵害水工程設施、擅自填堵河道等水事違法行為時有發生,但在執法過程中,查處力度不夠大,沒有起到行政執法的威懾力。違法當事人往往從經濟利益考量,饒有僥幸心理,人為地從事違法活動。新形勢下,對環境綜合整治、城市管理、生態建設等領域的行政管理和執法工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違法行為的查處建立“行刑同步”的工作機制,嚴厲打擊。區水務執法部門與區公安部門制訂《青浦區水務行政執法與司法銜接工作辦法》,在《辦法》中對適用范圍、銜接主體、移送要求、證據使用、聯席會議等內容作了具體規定,同時制作了“涉嫌水事違法行為行刑同步流程圖”。在流程圖中規定了公安機關、行政執法部門和行業管理部門三者之間的工作流程及相關職責。通過不斷建立和完善“行刑銜接”機制,加大執法力度,提高執法效力。
依托流域機構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加強太浦河沿線各地區水行政主管部門的聯動,共同做好太浦河水資源保護工作,具體包括:
一是加快建立太浦河水環境綜合治理協調合作機制,共同推進太浦河清水走廊工程實施。實現洪澇分治,確保太浦河環境有效管控。為保護飲用水源地,盡快實施太浦河沿線直排污染源綜合治理,兩岸1km以內禁設排污口。按照《太湖流域防洪規劃》和《太浦河水資源保護規劃》要求,加強太浦河沿線水域及岸線綜合利用規劃,深化水行政執法,加大太浦河保護力度。
二是建立健全應急聯動工作機制。水環境治理保護流域性很強,上下游、左右岸關系密切。加強區域聯動,針對防汛調度、水葫蘆打撈、口門控制等建立健全應急聯動和信息互通機制,共同推動流域水環境治理保護工作取得實效。
太浦河下游用水區的水資源保護,要不斷完善監測站網,加強水質監測,提高應急水質監測保障能力,推動從源頭控制到過程攔截再到末端治理各類工程項目建設,加強執法監督,依托流域管理機構,做好協調合作和管理聯動,共同保護太浦河。隨著“河長制”工作的全覆蓋,落實太浦河各級河長的責任,有序推進太浦河管護市場化作業,不斷完善太浦河治理指標化考核,確保太浦河青浦區內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真正做到系統完備、科學規范和運行有效,切實保障青浦及其下游地區的用水安全。
[1] 陳紅, 何建兵, 李蓓, 等. 調水對太浦河來水影響分析[J]. 水利規劃與設計, 2008(02): 32- 35.
[2] 劉文利, 代進, 張俊棟. 水源地水質監控預警體系的建立[J]. 工業安全與環保, 2011, 37(03): 15- 16.
[3] 汪鳳娣.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的對策[J]. 黑龍江環境通報, 2001(02): 73- 75.
[4] 矯桂麗, 朱麗麗, 祖晶, 等. 南水北調東線山東段水質監測站點的布設[J]. 水利規劃與設計, 2013(06): 48- 50.
[5] 李天淳. 地表水功能區監測和水質達標評價分析[J]. 水力發電, 2014, 40(07): 15- 17.
[6] 程曉冰. 加強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切實履行保護水資源職責[J]. 中國水利, 2006(03): 47- 49.
[7] 陳榮, 竇勇, 陳佳佳. 城市給排水設計及污水處理淺析[J]. 水利規劃與設計, 2016(03): 60- 62.
[8] 李先寧, 呂錫武, 孔海南, 等.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與示范工程研究[J]. 中國水利, 2006(17): 19- 22.
[9] 孫小祥, 常志州, 靳紅梅, 等. 太湖地區不同秸稈還田方式對作物產量與經濟效益的影響[J]. 江蘇農業學報, 2017, 33(01): 94- 99.
[10] 喻君杰, 葉健. 試論江蘇水利規劃的“生態化”轉變[J]. 水利規劃與設計, 2013(08):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