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滿天心
蘇若蘭出身于南北朝時期一個官宦之家,能詩擅畫,兼精女紅,后嫁與秦州刺史竇滔為妻。可她的才華并沒有吸引丈夫很久,竇滔很快就納了妾——歌妓趙陽臺。
趙陽臺風流婀娜,能歌善舞,把竇滔迷得神魂顛倒。竇滔漸漸冷落蘇若蘭,對她不聞不問。清高自傲的蘇若蘭也不苦求,每日里一個人彈琴、吃飯、讀書、寫字。
后竇滔奉命鎮守襄陽,居然干脆將蘇若蘭扔在家里,只帶著趙陽臺上任。曾經,她的日子雖然寂靜凄冷,卻不時可以看見他,寒暄幾句,商量一下家里的大小事情。可他搬走后,她一個人空守著宅院,每日所見只有院子上那一小方天空。仆人們來來去去,都斂著氣息,唯恐驚到了女主人。
將心里的苦悶化為詩文織在錦上,是蘇若蘭一時的突發奇想。漫漫時光無可打發,她便日夜坐在織機旁,將春夏秋冬細密的情思化為詩文,用紅、黃、藍、白、黑多色絲線將詩文一字字織進華麗的錦緞中。每一個字,都是一滴血淚;每一絲線,都是一段衷腸。淚水落了,干掉。字跡織上去,卻成了永恒。
她將這幅充溢著滿腹才華的錦帕命名為《璇璣圖》。璇璣,原意是指天上的北斗星,之所以取名“璇璣”,是指這幅圖上的文字排列像天上的星辰一樣玄妙而錯落有致,知之者可識,不知者望之茫然。
錦帕八寸見方,共織進去八百四十一個字,分成二十九行,每行正好也是二十九個字。就是這八百四十一個字,無論正讀、反讀、橫讀、斜讀、四角讀、相向讀、相反讀……均可成詩,且每一首詩均悱惻幽怨,一往情深;每首詩都對仗工整,韻律和諧。可每一句,每一字,都寫著思念和寂寞。
蘇若蘭托人將《璇璣圖》帶給襄陽的丈夫,并附上讀法。竇滔接到這奇特的詩文錦帕,細細讀來,吃驚不小。在感嘆妻子的才華后,他終于回到了她的身邊,卻也只是回到了她身邊而已。她的深情,他從來也讀不懂。
為了挽回愛情,拯救自己的荒涼人生,蘇若蘭織就了《璇璣圖》。可她沒想到,這幅圖被大家爭相傳抄,成為了歷代至寶,被研究、詠誦、贊美。明代學者康萬民一生癡迷《璇璣圖》,他研究了一輩子,共讀出五言、六言、七言詩四千二百零六首。后世更有人讀出近八千首詩作。而一千多年過去了,這幅《璇璣圖》別說無人超越,連讀懂者都寥寥。而蘇若蘭從構思到將這些詩織進錦帕里,只用了幾個月的時間。
蘇若蘭的悲哀不是丈夫冷漠,而是,她縱有絕世之才和似海深情,終沒個落處——不懂,才是婚姻真正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