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紅
編者按:開始的開始,父母也只是孩子。因為愛,他們才一點點成長,也漸漸懂得愛我們的方式。
2018年4月,正是兒子小魚兒小升初的緊要關頭,他主動拿著市重點中學的報名表讓我簽名。看著他信心滿滿的樣子,我心里一陣感慨:原來,適時放手,才是最好的教育。對每個父母而言,成為爸媽就是一場漫長的修行。在育兒這條路上,我曾犯下很多錯誤,甚至一度陷入迷茫。好在我及時糾正,才讓小魚兒得以健康、快樂地成長。
小魚兒從小性格溫順內向,在他學會說話后不久,就表現出了聰明過人的一面,無論是語言、計算、體育,還是在音樂方面,都比同齡的孩子超前許多。我和孩子爸欣喜若狂,自以為生出一個“天才兒子”。
抱著生出“天才兒子”的心理,在小魚兒稍大一些的時候,我就送他去學鋼琴、圍棋、乒乓球……恨不得把他培養成十項全能的孩子。其中有些項目,他雖然不樂意,但也都堅持了下來。小魚兒讀小學時,我費盡心思為他選了全市排名最前的小學。可小魚兒并不樂意去,他想去我們小區劃片的那個學校。我想小孩子什么都不懂,便不顧他的感受,直接把他送到了我認為好的學校。
上了小學后,本來就內向的小魚兒開始消沉,晚上甚至睡不著。粗心的我并沒有將這些細節放在心上。臨近期末,我在總結他本學期的學習情況時,忍不住責備他最近功課下降,沒有用心,并打了他一下作為懲罰。
被我打之后,他突然大哭:“媽媽,你知道嗎,老師不喜歡我,不讓我參加公開課,同學們喜歡欺負我,總是兩三個人圍起來打我。媽媽,對不起,我太沒用——”我如五雷轟頂:“你為什么不告訴我?”小魚兒邊哭邊說:“我不想讓你為我擔心,因為我愛你。媽媽,我想做個好孩子。”愣住半晌后,我抱著他大哭。
那天晚上,孩子爸得知情況后,批評我總是包辦太多、用力過猛,導致孩子失去自我。我躺在床上翻來覆去:這么多年來,我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孩子,不曾顧及他的感受,導致孩子總把自己的價值建立在別人的評價上。
第二天,我跟小魚兒商量:“小魚兒,以后你想讀什么興趣班都由你自己決定。”剛開始他不敢說,害怕我不高興,但看到我是認真的,他也高興起來,說:“我只想學鋼琴,還有跆拳道。”那之后,每一件事情我都會與他商量,盡量以他的意愿為主。雖然一開始他不習慣,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但時間久了,他也學著自己思考,提出看法,并努力完成。
讀三年級的時候,小魚兒的老師為了教學質量,作業布置得越來越多。在絕不拖延的情況下,小魚兒每天從下午6點開始寫作業,直到9點半才能寫完。他一天比一天不快樂,對學習也逐漸失去興趣。后來,他經常說不想去上學、不喜歡上學之類的話。于是,我們一家三口在商量之后,做出一個重要的決定:我帶小魚兒回老家上學。
三年級下學期一開學前,我帶小魚兒回到老家。吸取上次擇校的教訓,我帶著他走訪了幾所學校,可他都不是很喜歡。我知道對他而言,要接納一個新的環境并不容易,所以我耐著性子陪他慢慢挑選。最后,他定了離家最近的一所。
送他上學那天,正是元宵節,班上張燈結彩,老師帶著同學們做元宵、煮元宵、吃元宵。放學的時候,小魚兒滿臉笑容地告訴我:“媽媽,我喜歡這個學校,喜歡這里的老師和同學。”與此同時,我加緊與老師的聯系,把小魚兒的情況跟老師說明,年輕的老師當即說:“小魚兒適合鼓勵教育,要慢慢引導,假以時日他一定會愛上學習的。”
小魚兒新班級里的學習氣氛寬松,作業量極少,老師溫柔可親,小魚兒很快地接受了新環境。因為有先前的溝通,老師經常喊小魚兒幫忙:送點書去辦公室,送材料去校長那里……及時的夸獎,適時的鼓勵,讓小魚兒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慢慢地找回快樂。而我則完全放下執念,不再像原來那樣,要求他參加各種競賽。
四年級的時候,小魚兒過生日那天,孩子爸送給他一部手機。從此,他不可避免地迷上了玩手機。剛開始,我把他的手機藏起來,但無論我把手機藏在哪兒,他都能找到,并把找手機的過程當做母子之間斗智斗勇的推理游戲,而且每次都是他贏。
數次之后,我想完全禁止他玩手機不太可能,但沒有約束地玩也不行。于是,我與他約定,玩手機算每天的娛樂時間,不能超過一個小時,更不能影響學習。讓我意外的是,小魚兒不僅嚴格遵守我們的約定,還開辟了自己的新天地:他在手機上下載了許多軟件,偶爾玩個直播,收獲了一批粉絲;他利用余額寶的理財功能,用自己的壓歲錢購買了幾種理財產品,并把盈利的錢拿出來買禮物;在游戲《我的世界》里,他組織幾個同學一起搭建心目中的房子,建得有模有樣……
小魚兒把網絡世界和現實世界很好地聯結起來。我偶爾忍不住問他:“你和同學們在一起的時候,是不是就一直談論游戲呢?”他反駁道:“當然不是了。比游戲更好玩的話題多的是,游戲只是話題之一而已。”直到這時,我一直懸著的心,才漸漸安定下來。
五年級上學期,為了培養小魚兒的獨立能力,我告訴他:“小魚兒,你是五年級的大孩子了,以后我不再檢查你的作業完成情況,只負責簽名。”他聽完開心極了,每天放學回到家總是先玩手機、看電視,累了才去寫作業,成績不用說,自然下降得一塌糊涂。班主任因為這個幾次找我談話。
我也很擔心,但我想,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不是為了父母而學,我不能陪伴他一輩子。那天晚上,我看到哈佛大學博士生亞力克斯·貝爾說的話:“你無法成為你沒見過的那種人。而擁有一位某種程度上與你相似的導師或行為榜樣,這很重要。”總而言之,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父母如何,孩子也會如何。
于是,我拿起擱下十多年的筆,開始寫文章。看到我收稿費,小魚兒大為驚奇:“媽媽,寫文章還能賺錢啊?”我得意地說:“當然了,你現在學到的任何一樣東西,在將來都可以成為謀生的工具。”小魚兒似有所悟地點了點頭。
那之后,每天晚上,他寫作業,我寫文章,互不干擾。但我發現,小魚兒開始收心了。做完作業后,看我還在寫文章,他就開始看書,有時候還會對我寫的文章評價一番。看到我的文章被越來越多的平臺采用,他比我還高興。
2017年11月,我報了國家心理咨詢師的課程。臨近考試時,家里的飄窗、桌子、床頭,都擺滿了我的學習材料。一有時間,我就看書。看到我如此學習,小魚兒也拼命讀書。當我通過考試拿到證書的時候,他也用三科全班第一的好成績回報我。
通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后,小魚兒開始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做完作業的間隙,他不再沉迷于手機、電視等,而是看書、游泳、練琴等。這次小升初報名,他主動說要報考私立中學。我提醒他:“這所學校老師要求嚴格,學習特別緊張,會很苦的。”他似乎早有準備:“苦一點沒什么,我能吃得消,我會努力的。”我摸了摸他的頭,當年那個站在我身后膽小內向的小男孩,已經長成有主見有擔當的男子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