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使用哈勃太空望遠鏡,首次精確測量了地球與宇宙中古老天體系統之一—球狀星團NGC 6397的距離。新研究有助于對宇宙年齡進行獨立估算,使用的測量方法也將幫助天文學家改進恒星演化模型。
NGC 6397是距離地球最近的球狀星團之一,是宇宙大爆炸發生后不久即誕生的恒星群。最新測量表明,該星團距離地球7800光年,誤差率僅為3%。在恒星模型中,地球到球狀星團的準確距離可被用作參考值,用于研究年輕和古老恒星群的特征。
由湯姆·布朗領導的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STScI)團隊,使用三角視差法來確定星團與地球的距離。這種方法可測量由于觀察者視角變化而引起的物體位置微小但明顯的移動。由于地球圍繞太陽運動,哈勃望遠鏡測量了星團中明顯的微小晃動。
2億年前的昆蟲啥顏色?來自中、德、英三國的科學家們通過對昆蟲化石中結構色的研究,揭示了2億年前昆蟲的“真實顏色”。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美國《科學》雜志子刊《科學進展》上。
五顏六色的昆蟲如果沒有陽光照射,可能是一片灰暗,因為它們長有奇妙的微結構,通過光線的折射、衍射及干擾形成艷麗的色彩。昆蟲顏色分為色素色(化學色)和結構色,結構色是構成昆蟲顏色的主要部分,也被稱為永不褪色的顏色。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最終利用光學模擬軟件和大型機定量計算出化石蛾類產生的結構色。綜合證據表明,侏羅紀早期(約1.95億年前)的蛾類,翅膀鱗片已有較復雜的光學結構,可以產生銀色或金黃色的結構色。這不僅是已知最早的昆蟲真實顏色,也是最古老的昆蟲結構色,并將該記錄提前了至少1.3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