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強
或許是因為在陸地上生活太久,人類一直對神秘的水下世界充滿向往。而潛水,正是我們走入這個神秘世界的最簡單方式。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變身人魚,去奇妙的水下世界逛一逛……
生活在海邊的人很早就開始潛水捕捉魚類,或者采集珍珠、珊瑚。為了在水下逗留更長時間,古人又發明了潛水鐘。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最早描寫了潛水鐘的應用。16~17世紀,潛水鐘已經發展成重要的潛水工具。簡單來說,潛水鐘就像是專門的潛水浴缸,倒扣著放入水下,潛水者利用鐘體里的空氣呼吸。
1690年,英國天文學家哈雷對潛水鐘進行了改進,利用從水面吊下的重空氣桶為潛水鐘補充空氣。在泰晤士河進行的演示中,他和5位同伴下潛到了水深18米的地方,逗留了超過一個半小時。到1716年,哈雷使用進一步改進的潛水鐘在水下停留了超過4個小時。
用大鐘潛水終究不是很方便,隨著技術的改進,又出現了能把頭部罩起來的小型潛水鐘,即潛水頭盔。當空氣加壓技術出現之后,從水面通過管道向潛水人員持續提供壓縮空氣就成為了可能。一位名叫奧古斯都·希比的德國銅匠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款實用性的潛水服。他將潛水頭盔與防水服在衣領處密封連接起來,并安裝了排氣閥。這套潛水服帶來了潛水技術的革命。隨著潛水裝備的不斷改進,人們潛得更深,在水下停留的時間更長。不過,這也直接導致了一種人為疾病的出現,即潛水減壓病。經過數十年的研究,科學家終于基本弄清了潛水減壓病的致病原因,并建立了預防和治療該疾病的方法體系。現在,潛水已經成為廣受歡迎的水下運動和休閑活動,并且在商業、軍事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所說的潛水指的是休閑觀光的水肺潛水。潛水的樂趣首先在于與陸地環境完全不同的體驗。海水能將陸地上的一切嘈雜屏蔽,你的耳朵可以清晰地聽見自己的呼吸,這是一種異常寧靜的感覺。水面以下是一個三維立體的世界,讓你仿佛置身外太空。借助浮力調節系統,你可以擺脫重力的束縛,只須撥動腳蹼就能上下左右、隨心所欲地變換姿勢。事實上,宇航員在訓練時也會潛入水中,模擬太空行走或練習在太空任務中使用工具。
另一方面,潛水可以為你帶來無與倫比的視覺體驗。你可以遇見無數美麗的海洋生物,大到鯨鯊、蝠鲼,小到水母、海蛞蝓,還有豐富多樣的珊瑚礁。海洋約占地球表面積的71%,但大多數人對海洋的了解卻十分有限。通過潛水活動,我們可以和各種小魚、海豚、海龜甚至鯊魚同游,這樣的體驗自然會讓人無比興奮。
除此之外,沉船探險、洞穴探險、夜潛、冰潛等活動也吸引著許多追求刺激的潛水愛好者。
與鯨鯊嬉戲
菲律賓宿務省的海邊小鎮奧斯洛布,被稱為世界上最容易見到鯨鯊的地方。鯨鯊是最大的魚類,張著巨大的口,以濾食海水中的浮游生物為生。在這里,幾乎每天都可以見到鯨鯊。雖然它們的身形龐大,但性情卻很溫和,在水中與它們同游,會讓你感受到生命的樂趣與震撼。
遇見翻車魚
同樣讓人震撼的還有翻車魚。你可以前往印度尼西亞的巴厘島,那里據說是遇見翻車魚最理想的地方。這種外形奇特的魚類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硬骨魚,主要以水母為食。
水母勝地
在西太平洋的島國帕勞,有一座名叫埃爾馬爾克的小島,島上的水母湖是聞名世界的潛水勝地。在這里潛水,你可以與無數金黃色的水母親密接觸,而不必擔心會因被蜇而中毒。
世界上還有許多神奇、壯美的潛水地點,比如馬爾代夫、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海底洞穴、冰島大裂縫、紅海盡頭的穆罕默德角、加拉帕戈斯群島等,在這里無法一一列舉。這些都是大自然造就的奇跡,在探索、欣賞的同時,我們也應當做好保護—無論是對生態環境還是對我們自己。
按照潛水的方式和使用的設備,可以將潛水分為三類:一是不帶呼吸器的潛水,包括浮潛和自由潛水;二是帶呼吸器的潛水,即我們通常所說的水肺潛水;三是水面送氣潛水,即通過送氣管為潛水者輸送空氣,使他們能在水下長時間作業,這主要用于船舶、打撈、海底電纜和管道等工作。
我們最常見到的潛水方式是浮潛和水肺潛水。浮潛的裝備簡單,也不需要像水肺潛水那樣經過復雜的訓練,只要有潛水鏡、腳蹼和呼吸管,你就可以在海面上自由自在地觀察水下生物。相比之下,水肺潛水就專業得多。潛水員要自己背著水下呼吸系統(分為開放式和封閉式兩種),利用調節器來調整氣瓶里壓縮氣體的壓力,供人體正常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