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亮
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才能很好地發揮出來,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效率。那么語文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呢?通過實踐探索,我認為應改變學生的被動局面,課堂教學就要從單向交流變為多向交流,學生從靜聽變為口、耳、手、嘴、腦并用。
一、把握心理,因勢利導
每位學生總是帶著某種情緒來參加學習的,積極的如喜歡、愉快、滿意,消極的如緊張、煩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就該把握住學生的心理狀況。
去年夏天,教室外面突然狂風大作,頃刻間暴雨如注。教室里的同學情緒變了,都悄悄的向外面看,我沒有批評他們,想到孩子們的心理,我順勢宣布:"咱們欣賞雨景吧!"同學們高聲歡呼,齊聚窗前。回家后,同學們寫了觀察作文,這次作文質量明顯提高。
因勢利導,才能把握好學生的心態,陪學生快樂的學習。
二、讓位于生,時間保證
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要減少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量,增加學生的活動量,拓寬學生的參與面。課堂教學中, 我總給予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用時間來換取學生的思維空間。
如我在教《科學怪人》時,提了這樣一個問題:“科學怪人他倒底怪不怪?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一問完,馬上有幾只小手舉了起來。此時,如果馬上叫學生,學生思考往往不夠全面,或不夠深。于是,我微笑著說:“有的同學反應敏捷,真捧!你能像其他同學那樣考慮得更周到些嗎?”我這樣對舉手的同學說,既保全了他們的自尊心,又鼓勵全體同學繼續思考。過了一會兒,大部分同學舉起了手,躍躍欲試,我先讓一名中等生回答,說得較全面,語言組織得通順,說明剛才是在認真考慮,再叫幾人,都說得挺好。
三、鼓勵質疑,拓展創新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維的火花,在課堂教學中,我高度重視發展學生獨立質疑能力,激發學生動腦筋、提問題的積極性。允許學生隨時提問,捕捉他們思維的火花,同時,我還指點發問的途徑,告訴學生提問可抓關鍵詞語、關鍵句子等。
如教學《峨眉山月歌》時,在學生理解了詩句的意思后,我就問:“既然詩人深愛自己的家鄉,為什么還要離開家鄉?引導學生學著提出自己在學習中產生的新的疑問。
剛開始學生提問的數量多,但真正有價值的提問少,這都是正常的。我并不批評他們,而是誘導、鼓勵,對于他們敢于提問的積極性給予大力表揚、肯定。一段時間下來,同學們思維深度大有提高,提出的問題也越來越引發大家思考了。
四、五官并用,爭做主人
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還需要讓學生由靜聽,轉變為多感官并用,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爭做課堂的小主人。在實踐中,以下幾種課堂教學方法深受學生歡迎。
1、演一演。充分利用學生喜愛自我表現的心理,鼓勵學生把教材上的內容表演出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把課堂變成求知樂園。如教學《云雀的心愿》教學時,請同學充分準備再來表演,從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領會。
2、畫一畫。利用同學們好動手的天性,把學到的內容畫下來,如學習古詩《望洞庭》時,在學生理解了全詩歌后,我請同學自己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并把它畫下來。學生畫完后,我把大家的畫貼在教室里,并給予表揚。
3、議一議。利用學生好強的心理,組織學生就學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辯論。如在教學《科學怪人》時,我讓同學就“科學怪人到底怪不怪”這一問題展開辯論,俗話說:“理越辯越明”,這一環節,加深了學生對“怪人不怪”的理解。
葉老曾說:“謂教師主導作用,蓋在善于引導啟迪,使學生自奮其力,自致其知,非謂教師滔滔不絕講說,學生默默聆受。”所以在課堂中,我時時處處把學生作為具有主動性,創造性、自主性的學習的主人,尊重學生,引導他們多問幾個為什么,培養他們各方面的能力。
我想,那將會使他們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