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錫吉里耶(Sigiriya)獅子巖,曾是我未曾造訪斯里蘭卡前對這個國家唯一的認識。這座“世界遺產”聲名斐然。因此到了獅子國,我幾乎直奔“獅子巖”而去。在抵達“印度洋的眼淚”的第二天清晨,我在科倫坡的Main Bus Station坐上開往丹布勒的巴士,向島國中部山區駛去。在這兒,公共汽車和火車的車資與當地人同價,便宜到幾乎可以不計——而在其它很多方面,外國游客總被“特殊”對待。比如獅子巖的門票可是與國際接軌的,要30美金。大多數游客只是匆匆經過這座世界遺產就奔向康提或者丹布勒了。而我卻在錫吉里耶預訂了一處家庭旅館。是的,錫吉里耶只是一個小村莊,很多時候在地圖上都找不著,因為有了“Sinhagiri Villa”,我可以把旅行安排得很從容。
中午抵達小村莊時,烈日當空。我先沖了一把澡,休息了一會兒,又在村里的雜貨店里買了1000ml的礦泉水,才準備去爬“獅子巖”。村莊和景區之間有一片樹林,警示牌提示著每天傍晚時要小心提防避開野象經過。怡然自得的猴子才是這片樹林的真正主人,它們看著游客在這條路上來來往往。村口也像很多成熟旅游景點那樣,各色小販正在兜售紀念品或販賣新鮮的水果。直走到景售票處,若嫌時間尚早,可以先去一旁的博物館了解一番此處的歷史。

當然,我對“獅子巖”的認識并不完全來自于裝飾特別簡易的博物館。去斯里蘭卡之前,我做了一點功課,知道“獅子巖”上其實原是有座巧奪天工的宮殿的。這是公元五世紀時僧伽羅國王迦葉波一世(Kassapa)的杰作。身為長子的迦葉波由于母親地位卑賤,沒有獲得王位繼承權,他弒父造反,并趕走了兄弟,為防止他們復仇,在這塊天然巨石上修建了“天空之城”。事實上,這塊紅褐色的巖石早在5000年前就有人類居住的痕跡了在公元前3世紀開始成為僧^修行的住所。
然而神秘的是,13世紀時,這座“獅子巖”宮殿在僧伽羅的歷史中突然消失了,直到19世紀才被重新發現,而令人失望的是,它早已不復當年輝煌,剩下的是_片殘垣遺跡。無論史書的記載多么美妙——當年它可以媲美古羅馬的水景園,護城河與城墻圍成的長方形園林長寬達到900米:800米的規模,如今攀登上垂直海拔約60米的巖石不過只要半個鐘頭而已。
隨著旋轉階梯來到巨石的中部,有兩處值得欣賞的地方一是錫吉里耶的壁畫,另一個是巨大的“獅爪”。“獅子巖”半山腰的巖壁上,有號稱空中“蒙娜麗莎”的仕女圖。這些有著1500多年歷史的壁畫已經泛黃,惟剩下21幅壁畫清晰可見——仕女體態豐滿,體現了當時僧伽羅人的審美標準;而后者“獅爪”正是通往巖頂宮殿的必由之路。可以想見,這里原來有一座蹲伏的“雄獅”——它象征著神圣不可侵犯的王權。可惜的是,連同當年嚴密的防御工程,整座獅頭獅身都已湮滅在歷史之中,只剩下一對獅爪,任人遐想。
爬到巖石的頂端,惟剩下嘆息了。這里裸露的殘垣遺跡已毫無遮攔,平整得難以聯想昔日的宮殿。大風呼嘯而過,“天空之城”仿佛早已被卷到空中去了。游客們在荒蕪的“獅子巖”頂等待日落,或者留下紀念照便匆匆離開了。我看見一位上海姑娘在風中悅動、翩翩起舞。她在心里默默唱著歌,旁若無人地享受著屬于自己的舞臺。早些年里,斯里蘭卡本不容易遇見中國游客,也惟有在“獅子巖”這著名景點,我才能聽見熟悉的“鄉音”呢。
這悅動舞臺上的歌聲里包含著一絲失落:那些所謂的“偉大奇跡”,終究沒能抵得過時光的洗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