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錦蘭
摘 要:學生是祖國的生力軍,是建設國家的強大力量,承載著歷史前進和發展的重任,正像梁啟超先生說的那樣“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青年力量造就國家力量。青年學生更是國家發展的強大力量,作用是不可小覷的。面對我國獨生子女現狀,“小皇帝”和“小公主”們不是衣來伸手,就是飯來張口,在他們的意識里還沒有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概念,談不上擁有遠大的人生理想,還沒有高遠的人生追求和強烈的愛國情懷,更談不上具有建設祖國的責任感、使命感。新時期的教育理念是“立德樹人”,那么如何培養教育學生具有遠大的人生目標、正確的人生觀,這一重任就落到了我們班主任的身上,我們要通過自身的努力,培養學生具有高度的人生追求和正確的人生態度,使他們成為建設祖國的合格人才。
關鍵詞:人生觀;教育;價值觀
一 要充分利用好班會,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
讓學生有正確的人生觀,理念的輸導固然重要,但是現在的學生如果我們教師只是給他們講一些高深的大道理,他們未必能夠欣然接受,那我們就采用一些能夠促進他們有所思有所想的形式,寓教于其中,我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開主題班會,班會課要選好主題,形式要靈活,內容要豐富,感染力要強。在選題上我認為要側重愛國教育、感恩教育、孝敬父母、集體教育等內容,這樣學生首先會在情感上受到震動,繼而思想上會有一個集中的提高,激發起他們濃濃的愛國情感,集體責任感,讓他們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孝敬父母。比如母親節之際,進行以“獻給母親的歌”“感恩母親”等為主題的班會,可以把家長約來,師生家長同堂進行班會活動,現場進行感恩教育;還可以給學生留為長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兒等活動,比如給長輩洗洗腳,為長輩捶捶背,陪長輩聊聊天、逛逛街等活動,活動時進行拍照等影像留存,并寫一份心得體會。把影像做成課件,把心得體會進行不同角度的分類篩選,利用班會時間再進行交流體會活動,讓活動落到實處,讓感受深入學生內心,產生情感共鳴,真正達到以班會育人,從而樹立正確人生觀的目的。
二 要適時利用好節日,增強學生實現目標的動力。
學生是人生目標有所成效的主體,當他們樹立了人生觀后,還應不斷通過各種手段和方法讓他們不僅要堅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而且還要時時積蓄為人生目標努力的強大動力,我想除了上面談到的主題班會教育,還應利用好特殊的節日對學生進行人生觀教育。“母親節”為母親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他會知道做父母的不易,從而促動他們為了回報而努力去學習,樹立正確的學習的態度;“國慶節”寫一篇征文,學一首愛國歌曲,看一部教育影片,讓學生在了解祖國的歷史,激發他們強烈的愛國情懷,為建設強大祖國而努力奮斗;“感恩節”講古今中外有關感恩的故事,讓學生學會感激他人,感恩祖國,從而樹立堅定奉獻社會的人生目標。由此可見,培養樹立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就要我們時時注意從身邊小事做起,通過生活和學習,告訴學生怎么做,這樣學生會自然而然的接受教育,并自覺主動去踐行。學生的人生觀是需要一點一滴教育培養的,而不應是強加的,應該讓他們在生活中不斷感悟、體驗,從機遇內化成自己的認識,匯聚成自己的思想,成為一種自己的人生追求。
三 要高效利用好活動,激發學生們潛在的內驅力。
活動是彰顯學生生命活力的有效載體。作為班主任,我會利用“國旗下的講話”活動,讓學生時刻銘記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我會抓住“學雷鋒”活動月,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讓孩子們以小組為單位以各種形式去敬老院、社區等處進行敬老愛老等獻愛心服務,讓他們通過身體力行,使內心真正有所觸動,學會感恩,激發情懷;我會利用寒暑假按學校要求安排學生進行“小發明小制作”綜合實踐活動,讓他們學會思考,學會動手創作,做一個崇尚知識的人,開學初選擇優秀作品以班級為單位參與校級以及更高一級的評比,讓學生做有所得,評有所獲,讓他們體驗到付出和收獲的快樂,激發內在的潛力;我還會調動學生積極性,組織學生參加校級籃球、足求、校園藝術節等活動,讓他們心懷集體,讓他們體驗集體力量的強大,感受團隊精神的可貴。每年學生參加的活動都很多,但作為班主任,我們一定要注意突出每次活動的重要作用,那就是讓學生從每次的活動經歷中提高認識,凈化思想,明確責任,學會擔當。
當心中有正確的價值觀時,學生就會有不可阻擋的強大內驅力。作為新世紀的班主任,我們責無旁貸,定要與時俱進,充分發揮對學生思想的引領作用,這樣才不會愧對我們身上的使命,不愧對新時期班主任教師的職責。
參考文獻
[1]李愷, 王京, 劉洪光. 試論在實踐教學中對學生人生觀的教育[J]. 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s1):32-32.
[2]郭永剛. 淺談如何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v.13(2):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