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非從
我經常在課上講述我的抑郁史。別人會詫異:啊,你也會自卑、會抑郁啊!有人問我:“你是一個心理咨詢師,也會發火嗎?”我說:“一般不會發火,但是我發起火來很不一般。”
好像我是個心理咨詢師就應該像一尊神。心理學的目的不是讓人成為神,而是讓想成為神的人愿意成為人。學了心理學,我的人格沒有太大的改變,想憤怒時還是會憤怒,該抑郁時還是會抑郁,不同的是,態度變了。
我可以大大方方地罵人、抑郁,我不再排斥它們,不再跟自己對抗了。我還挺喜歡這樣的自己,可以大膽表現。現在我的生活更輕松、快樂更單純了。
你以為的不完美,正是你完美的體現。我們身上所有存在的特質,都恰好構成了自己的獨一無二。
比如說憤怒。適度的憤怒是與人連接的有效途徑。我又跟一個朋友吵架了。她說:“你以前說‘對不起時,我覺得很疏遠。現在你罵我時,我反而覺得很開心。”我跟她討論:說“對不起”是一種客氣,潛意識里是想跟你劃清界限;而發火是我對你有期待,是我想走近你。
比如說抑郁。我喜歡自己的抑郁。抑郁讓人對感受更加敏感,更能傾聽自己,更能安撫自己。如果我不抑郁了,我就很容易離開自己,去忙碌外在的事情。抑郁卻會說:“來吧,看看你自己。”
比如說內向。我喜歡自己的內向。外向的人多在忙著交際和銷售,內向的人都忙著思考和寫作。我如果是個交際達人,能安靜地坐下來寫作嗎?如果內向卻不喜歡寫作,你還可以搞科研、玩藝術……何愁無用武之地?
比如說自理能力差。我以前特別羨慕一個同學,他整天把生活收拾得井井有條,但直到他說“我現在有點密集恐懼”,我就釋然了。他的密集恐懼是壓力過大導致的。一個非要把生活過得精致干凈的人,得費多大的心力啊。
比如說哭。感到壓抑,男生也會哭啊!沒有能力哭的男人不可怕嗎?一個壓抑著委屈、脆弱的男人,要么會自閉抽離,要么會反向形成控制欲和強勢。當然這里要有個度。健康的人格是靈活的,讓你能夠通過判斷現實情境來適度地發揮自己,而不是不顧情景地無限縱容或者發泄。比如說我不建議你在別人奄奄一息時還要憤怒,在自己就要絕望放棄時還要抑郁,在結婚喜宴上悲傷哭泣……我們所有的存在,都是一種資源,也都是一種傷害。你愿意關注哪一面,你就會使用哪一面。
憤怒雖有傷害,但有連接;自責雖有痛苦,但有動力;內向雖有創造力,但失去了一定的交際能力;好脾氣看起來很好,卻讓人無法走近;邋遢雖節省了體力,但看起來讓人難受。你看,所有你身上存在的特質,都有積極的一面,它們都是你最寶貴的資源。為你的不完美慶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