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貴
有一年,我見到全運會柔道冠軍。我問他訓練的心得,他告訴我:“我剛開始訓練時的第一課,就是學會摔倒之后不受傷。你首先必須不斷被人打敗,然后你要學會翻滾、用特定姿勢確保自己倒下之后不會受傷。”這是十分重要的一課,我們也要教會孩子失敗之后不受傷,在失敗后仍能奮起。
白巖松老師也曾和我交流過觀看北京奧運會和倫敦奧運會的不同體會。他感覺,歐洲運動員都“會輸”,他們即使拿個第6名、第8名、第21名,都開心得不得了,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們在比賽過程中已經有了收獲。
我兒子小的時候,特別喜歡和他爺爺下軍棋、圍棋、象棋。為什么?因為每次都是他爺爺故意輸。后來我看不過去,我和他下,每次都會讓他輸。盡管他不愿意和我下,但我每次都要求他必須跟我下——他必須學會輸,不然特別危險。
走出3次挫折,就知道挫折后有光明
什么叫挫折教育?就是要讓孩子在經受挫折的時候,知道有光明。為什么有些孩子跳樓?就是他經受挫折后,他覺得完了,覺得一敗涂地了。人生不是這樣,我們必須要讓孩子知道,敗了不要緊,敗了一定還是有光明在的。
但是光靠說教是不行的。在一次次真實的失敗中,必須得由你帶他去尋找,讓他知道那一線光明在哪兒,讓他知道可以走出來……走出3次后,他就知道挫折后必有光明,就消滅了更大的人生風險。
我們學校設有一個學生創業基地——松林書苑。這里會不斷掛出“重新開業”的牌子。為什么?因為他們的公司“死了”,“死了”后重新開張。說實在的,學校里學生們創辦了200多個社團,但最終有多少個,我也搞不清楚,因為今天建兩個,明天垮3個。
有人說,你就不能派老師專門輔導,讓他們別垮了?我說不可以,因為一旦老師介入,學生的很多東西就得按老師的想法做了;而且我希望孩子們的社團在學校都垮一次,辦個社團,3個月或者半年后垮了,多好!這是人生重要的財富,比今后到社會上辦公司垮了的成本低多了。
我們輸得起,孩子才能學會輸
在我們學校,有個“道歉日”:10月12日。這個日子是這么來的。有一年秋天,學校著急栽大樹,但樹被拉到學校時已經深夜一兩點了,吵吵鬧鬧,把好多學生吵得沒睡好。
學生當天晚上就給我發短信了。我就告訴總務處,不斷地啟發他們。他們終于在我的啟發下,在學生的公寓樓前貼了兩封“道歉信”,向學生們道歉。這一道歉,學生的態度馬上就變了,他們覺得他們也得道歉,不該這么計較。所以,后來這一天就成為學校的“道歉日”。
2011年的校運動會,一個班經過主席臺表演舞蹈的時候,會務人員把音樂放錯了。學生們很生氣,原本排得那么好的舞蹈,音樂配錯了,多難受啊!教導處的老師寫信一道歉,學生們就消氣了。
我也經常給學生道歉。一次中國教育學會臨時安排我去外地參會,但是和孩子們周一共進午餐的“校長有約”,兩個星期前就已經約好了,我卻去不了了。怎么辦?道歉,給所有的學生寫道歉信,后來學生們也原諒我了。回來后我給大家補上了“校長有約”。
“木桶理論”害了我們好多年
“木桶理論”害了我們好多年,我們總是認為短板決定木桶能盛多少水。當我們的孩子有短處的時候,我們的家庭、學校和社會都在急著做一件事,就是補短。其實,更重要的是盡快去發現長處,孩子一定有自己的長處。
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的導演之一王潮歌曾說:“短處?短處我才不管呢!我是用我的長處來工作和生活的。”
一個家庭如果緊緊抓住孩子的優勢,培養15年的時間,那么中考、高考都不在話下。但是我們就是不淡定,老是動搖,老怕輸在起跑線,最終我們就真的輸了,最終沒發現孩子的任何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