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蘭珍
摘 要:瀘溪縣結合該縣教育發展脫貧工作實際,完滿完成了學生資助全覆蓋工作,實現了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上學不愁,切實做到各教育階段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精準資助,確保了政策落實落地,為育新時代合格人才貢獻力量。
關鍵詞:學生資助;育人機制;資助創新
一 努力完成學生資助工作要求,識別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首先,要加大政策宣傳,做好各項教育補助公示。該縣要求各鄉鎮和各校(園)必須采取發放宣傳單、張貼宣傳海報、辦宣傳欄等多種形式將《瀘溪縣教育脫貧學生資助全覆蓋政策》宣傳到戶到生。上級部門審核認定后,各鄉鎮、村和校(園)再及時公示補助對象和補助到位時間。
其次,明確管理對象,細化職責任務。該縣實施“雙線負責機制”,本縣就讀的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由教體系統核實上報,縣外就讀的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由鄉鎮、村建立臺賬并核實上報縣教體局,形成“縣教體局→校(園)→班級→教師”和“縣教體局→鄉鎮扶貧辦→駐村工作隊→幫扶干部”的教體系統和鄉鎮屬地雙線保障機制。資助數據全部由縣教體局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匯總,上報縣扶貧開發辦、民政局和殘聯核實認定,經核實后由縣財政局審核發放。
再次,嚴格資金發放管理,確保資金迅速發放到位。該縣戶籍的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補助,全部通過“惠農一卡通和扶貧明白卡”打卡發放(建檔立卡戶學生補助發放在扶貧明白卡上),縣外戶籍的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補助全部由銀行代發。教育減免在開始時全部直接減免,各校不得先收取后退費。貧困生生活補助資金在開學后兩個月內發放到位。
二 規范學生資助流程,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育人機制
第一,開學前完成政策宣傳和享受減免學費、教科書費及教輔材料學生名冊公示。該縣要求各鄉鎮和各學校(幼兒園)做好瀘溪縣學生資助全覆蓋政策的資助對象、資助標準和學生申請材料的宣傳及公示享受減免學費、教科書費及教輔材料學生名冊。
第二,20天后完成學生申請開學。該縣要求各鄉鎮和各學校(幼兒園)在開學后組織符合條件的學生按要求進行申請,并做好初審匯總。各鄉鎮和各學校(幼兒園)及時收集相關材料并匯總后,將學生信息錄入《2019年秋季瀘溪縣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資金發放明細表》,將電子花名冊上傳縣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各鄉鎮縣外表冊由中心校負責復核并上交)。
第三,開學一個月后審核認定。縣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匯總全縣發放明細表冊進行初審后送縣直相關部門復審;各學校(幼兒園)和各鄉鎮整理好終審正確的電子表冊上傳,并將統計表和發放名冊等裝訂上交縣資助中心。各鄉鎮和各校(園)保存表冊和佐證紙質資料按順序裝訂成冊以備檢查。
第四,開學后兩個月內完成資金發放。學生資助全覆蓋工作是教育發展脫貧工程中的一項重要工作。該縣要求各鄉鎮、各學校(幼兒園)堅持把學生資助全覆蓋作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目標,落實好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工作,確保做到“三個不能少”:一個對象不能少、一個項目不能少、一分錢不能少,讓每一個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都能得到資助。
三 創新學生資助工作舉措,培養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成才
第一,加大資助全覆蓋工作整合力度。該縣要求縣直相關部門、鄉鎮、學校認真貫徹落實各項政策性資助,相互配合,公平、公正、公開地做好貧困生認定、助學金的發放與管理、貧困生檔案的建立與更新,資助工作的有效監督和感恩教育。積極做好貧困家庭大學生救助工作,加大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的工作力度,為更多的貧困大學生解決上學壓力。
第二,加強學生資助政策宣傳。該縣積極開發明白卡、口袋書、宣傳欄、宣傳橫幅、電視臺等媒介和相關手段,大力開展學生資助政策宣傳到戶、到人工作。大力宣傳資助工作的亮點及特色工作、典型人物、先進經驗深度報道等,擴大教育扶貧對外影響力。豐富立體化資助宣傳手段,深入實際開展貧困生課題研究,提升資助工作科學化研究水平,采取有效方法,吸納更多力量關注貧困生健康成長,拓展多元化資助渠道,拓寬學生受助面。
第三,提高資助信息化管理水平。該縣積極創造條件加大人員培訓力度,整合資助隊伍力量,提高工作效率。構建資助育人一體化模式,特別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培訓,將成為創造性開展資助工作的重要方式和途徑。
第四,全面構建資助育人機制。該縣實施留守兒童關愛工程,建立個人檔案和聯系卡,各學校(中心完小以上)建好留守兒童之家,做好人、財、物投入,完善配套設施,加強心理健康教師配備和培訓。加強勵志教育、誠信教育和社會責任感教育,豐富校園活動,開展自信教育,實施減負工程,密切家校聯系。實行師生結對幫扶,有針對性進行思想引導、學業輔導、心理疏導、生活指導、成長向導和親情陪伴,確保不讓一個學生因學困而掉隊、因留守而失愛。
參考文獻
[1]《瀘溪縣教育發展脫貧工程實施細則》(瀘辦發[2016]20號)
[2]湘西州《關于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的意見》(州發〔2016〕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