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雅基·馬森

幾年前,我在班戈大學上過一個冥想課程。上課時,兩名輔導者會做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扮演。
為了表示我們通常在“受到刁難或批評性思維攻擊”時的感受,一位女性站立不動,另一位女性則舉著拳頭跑向她,仿佛要打她。這位受到攻擊的女性演示了三種方式,通過強有力的視覺再現,讓我們看到我們面對批判性思維時最常做出的反應是什么。
第一種反應只是站在那,然后被推倒(如“凍結反應”),但這并不能讓“攻擊者”離開。即便“受害者”已被打倒在地,攻擊者依然會繼續攻擊她。
第二種反應是逃跑及靈活地躲閃,試圖躲避攻擊者(如“逃跑反應”),攻擊者當然不會放棄追逐受害者。
第三種反應是反擊,打一架,聲勢浩大(如“戰斗反應”)。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種反應都顯而易見地激發了攻擊者的士氣。相信你也發現了這一點。同樣,這三種我們用來應對批判性思維攻擊的常用方法(基本上是另一種版本的戰斗、逃跑或凍結反應)也都大漲了攻擊者的士氣。
隨后,這兩個人又演示了用“正念”對付批判性思維的方法:受害者轉向攻擊者,輕輕握住她的雙手,轉而與她面對面共舞。此時,攻擊者的頭上揚,做出一個開放的姿勢。這表示一種“富有同情心的好奇”。我喜歡這個詞,因為對我而言,它其實就是主動、開放、寬容與好奇。
我對很多咨詢者提起過這件角色扮演的事,大多數人都喜歡這種面對批判性思維攻擊的態度。他們常常會用與羅斯·哈里斯的建議類似的話來實踐這種帶有同情心的好奇,如“啊,又見到你了,我想知道你今天怎么出現了”,只是語氣更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