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建國
進入中學后,你會發(fā)現分數、分式是數學表示和運算的基本形式之一.不過,分數并非一開始就為人類所掌握,像其他數學知識一樣,是在社會發(fā)展中逐漸成熟起來的.對于數與式,人類是先認識數的.
依據尤瓦爾·赫拉利的研究,早期人類每天只需勞作很有限的幾個小時,幸福感滿滿的.這中間免不了會有一些無聊的人,沒事的時候擺弄吃剩的果子,望著每天數目不等的梅花鹿從窩棚前跑過,以野外的捕獲量競相討好異性.于是1、2、3、4、5……自然數慢慢在生活中產生了.但隨著人口增長以及冰河時期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人類為了攝取足夠的熱量,開始捕獲大型動物.不過,抓一只老虎可不像逮一只小羊那么簡單.為此,人類不得不進行分工、合作,進一步也就出現了分配問題.這可不像分配自然可數的果子那么簡單,為了共同的利益,咋辦?分而食之唄.長話短說,分數就這樣萌生了.
古巴比倫人曾使用過分母是60的分數.公元前1650年左右,古埃及《萊因德紙草書》卷首,記錄了一組分數分解表,把3到101之間的奇數分解為單位分數(分子為1的分數)之和,接著列出了87個問題,其中有應用分數的面包分配問題,甚至有14個問題涉及分數的乘法.在中國,晚周銅器銘文中出現過關于分數的敘述《.九章算術》的第一章《方田》已經講了分數四則算法!
如何合理表示分數是人類加深對分數認知的又一個關鍵.古時可沒有現在的符號系統(tǒng),這肯定讓先賢們絞盡了腦汁.古人是怎樣記錄的呢?下面兩幅圖是古埃及紙草書記載的分數樣子.圖1分別表示,圖2分別表示古埃及人對一般分數的處理是先分解為單位分數,再進行運算,除了外,多是整數的倒數.
圖1
圖2
古代中國似乎沒有長期忍受單位分數的折磨,你可以說我們祖先會偷懶,但你不得不為這種大智慧發(fā)出驚嘆.現在想想,確實沒有必要糾結3被5分是哪幾個單位分數的和,直接記下“五分三”就是了.中國很早就廣泛使用分數了,但很長時期一直是用文字表述的,顯然不利于分數的運算和進一步研究.也可以想象,《九章算術》里的分數成果有多么了不起.南宋時期,秦九韶在《數書九章》中,獨創(chuàng)了分數的一種表示方法.如下圖,表示3056斤,明確標明了“子”和“母”的位置.與現代分數相比,就差那條華麗的分數線了.
分數線最早見于阿拉伯數學家花拉子米(783-850)的著作《還原與對消計算概要》.他比秦九韶還要年長400多歲,他是從除法角度引進分數線的,用表示3除以5.這條美麗的線段不是分隔母子的溝壑,而是聯(lián)結母子的彩帶.差不多與秦九韶同時代的意大利人斐波那契,早年師從北非的阿拉伯數學家,回國后寫了本《算經》,把分數線帶到了歐洲,對歐洲數學的發(fā)展產生了較大影響.
數與式在一定的意義上,具有相同的本質屬性,但式超越了數的具象束縛,是數的“2.0升級版”,是對數的一般性揭示.分式形式雖然出現得很晚,但人類對分式的思考也有很長的歷史.《九章算術》中已有通分、約分以及四則算法.顯然古人已超越了具體數字的束縛,抽象出更一般的屬性和規(guī)律,盡管沒有從形式上界定分數與分式,盡管只能依賴繁瑣的文字表述.也可以這么說,在分式出現之前,人類對分式的認識已經有七八成熟了.
偉大的法國數學家韋達在《分析方法入門》一書中,首次系統(tǒng)地使用符號表示未知量進行運算,提出符號運算與數的區(qū)別,規(guī)定了代數與算術的分界.韋達是第一個試圖創(chuàng)立一般符號代數的數學家,他開創(chuàng)的符號代數,經另一位偉大的法國數學家笛卡爾改進后成為現代的形式.從此,數學徹底擺脫了具象的束縛,進入抽象的代數階段.數學像籠中放飛的小鳥,進入高速發(fā)展的黃金時代.人類對分數理論的研究和完善,正式隨著代數式的發(fā)展進入分式階段,水到渠成、日臻完善.
今天,我們在課堂上這么輕易學會的分式,凝聚了人類的血汗.讓我們把數學學好,繼承前人的成果,開創(chuàng)人類的新未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