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陽
摘 要:中國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其藝術文化氣息濃厚,蘊含著深切的情感表達。中國畫創作利用奇特的藝術手法,營造強烈的情感氛圍,引發觀眾的共鳴。文章對中國畫創作中的“情感”表達進行了研究,旨在提高繪畫創作藝術水平。
關鍵詞:中國畫;情感;創作
中國畫創作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階段,其不僅僅是一種直觀的藝術表現,更多的強調思想文化的感染。中國畫創作實質上是一種無形的語言表達,運用具體的畫面進行思想情感的傳遞。環境、對象等是中國畫創作的主要內容,其情感交流也隨著時間的交替而變化。中國畫創作對創作者的要求是較高的,作者需要將藝術表現與思想情感完美融合在一起。因此,加強對中國畫創作中“情感”表達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更好地展現繪畫作品中的精髓。
一、中國畫創作“情感”表達的理解
(一)創作中“情景交融”的主觀融合
情感是中國畫創作與表現的核心內容,同時也是中國畫創作的基本要求。“情景交融”是中國畫創作中的一種藝術表現手法,其不僅僅是單純的景物描繪,而是借助景物繪制來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在中國畫創作中,情感表達實質上是作品的靈魂,以達到“活靈活現”的效果。中國畫創作中的“情景交融”是物象到意象的轉變過程,也是思想情感在藝術作品中的融合。首先,創作者對客觀事物進行觀察,了解事物的特性。其次,在客觀事物中加入主觀思想,賦予事物以情感。在中國畫創作中,情感表達也是一種藝術形象,創作者通過濃厚的藝術底蘊,將物象、意象進行融合統一。例如,著名的畫家鄭板橋對于竹的描繪有著獨特的見解。鄭板橋對窗前之竹進行了長時間的觀察,然后將竹的形態特征刻入自己的心中,進而把自己的情感賦予到竹的形象特征上。在鄭板橋的心中,風中搖擺的竹更多的是一種堅忍不拔、剛正不阿的象征。中國畫創作還具有濃濃的民族特點,創作素材往往來源于生活,體現生活,進而高于生活。在中國畫的創作中,不同的畫家筆下的事物描繪存在較大的差異。元朝畫家王冕的梅花生意盎然,矯健有力,而金農的梅花有一種清新脫俗之感,是一種潔白的象征。在中國畫的創作中,將事物藝術與情感藝術緊密聯系在一起,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呈現別具一格的表現風格。
(二)中國畫“動之以情”的意境表達
中國畫創作是事物、思想情感的融合,通過兩者的結合進行意境的渲染、烘托。藝術境界的創造是繪畫創作中的最高追求,同時也是最高的藝術表達。意境表達追求一種藝術語言的傳遞,通過情境創造引起觀眾的共鳴,讓觀眾深切感受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意境表達是一種無形的情感交流,是畫家的精神寄托。中國畫創作強調情感表達,而意境實質上是情感的融合,是中國畫的核心內容。實物描繪是中國畫創作中最基礎的藝術表達,畫家思想感情的融入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意境營造是思想感情的升華。在中國畫創作的過程中,藝術作品與畫家是一體的,兩者的融合使得作品的藝術性與情感更為強烈。如果藝術作品與畫家相脫離,難免會使得藝術作品枯燥無神。中國畫“動之以情”的意境表達,強調意境、情境、心境三者的緊密融合,在將畫家思想感情進行描繪的同時,也可以達到心領神會的效果。中國畫創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畫家的性格特點、藝術底蘊、對待生活的態度以及人生追求。因此,中國畫創作要求畫家真實的情感表達。
(三)現實主義情感表達在創作中的運用
中國畫的創作素材一般來源于大自然,來源于生活。中國畫創作情感表達的實質內容是畫家的內心感受,而這種情感往往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因此,中國畫創作往往是生活體悟。現實主義是當前藝術創作的根本追求,一方面進行思想文化的傳遞,另一方面通過觀眾的情感共鳴進行思想文化教育。中國畫創作是多種藝術的綜合,事物藝術、語言藝術、思想藝術,都共同指向現實主義情感表達。在中國畫創作中,藝術作品是現實主義情感表達的載體,旨在從實物的表面現象看到其內在內容。現實主義在中國畫創作中,一是反映了當前的社會生活現狀,二是指出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其中蘊含著濃厚的生活色彩。現實主義情感表達也是人們的精神追求,利用藝術體現本質生活。中國畫的創作是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的,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社會事實的呈現。中國畫創作不同于西方的油畫,中國畫的意境更為濃厚深遠,對于現實主義情感的表達更為強烈。
二、中國畫創作中“情感”表達個性化語言的創造
(一)在傳統中推陳出新
中國畫創作是一種語言表達,不同的創作有著不同的語言規范。語言表達與思想情感有著緊密的聯系,通過藝術語言進行內在思想的呈現。在中國畫創作中,不同創作風格的形成具有不同的語言特點。而且,語言藝術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生變化。在當前的中國畫創作中,現代風格是比較明顯的,其藝術創作技巧與藝術表達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中國畫創作需要對傳統的語言藝術進行學習與傳承,汲取其中的優點,保持良好的創作風格。與此同時,還需要對語言藝術進行創新,加入自身的創作風格,形成獨特的藝術。畫家還可以采用多元化的創作風格,在傳統中推陳出新,追求個性創作。
(二)真情實感的個性化語言
在中國畫創作中,語言表達是尤為重要的,語言表達的形式與特點對于整體的思想傳達有著直接的影響。語言是思想傳遞的工具,真情實感個性化語言的創新表達也是當前中國畫創作的基本要求。中國畫創作要求意境渲染、現實主義情感表達,情感的內涵與深度需要用豐富的語言進行描繪。因此,中國畫創作的語言表達需要濃厚的底蘊,而且需要從實質上進行深度的挖掘,語言內容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層度。中國畫創作一方面是藝術追求,是審美需求,另一方面通過情感進行思想傳遞。因此,中國畫創作需要真實、真誠的情感表達,對于情感沒有正確與否的評價,其僅僅是一種思想交流。因此,在中國畫創作中,強調一種真情實感的個性化語言,保證中國畫創作的藝術水平,也實現一種創新性的提高與發展。
三、以“情感”為基礎的中國畫創作實踐
(一)少數民族題材創作
少數民族題材創作是工筆人物畫中的一部分,對于人物特點的刻畫要求是比較高的。我國有55個少數民族,是一個民族大國,不同的少數民族有著自身獨特的風俗習慣與文化。少數民族中國畫創作不僅需要注意人物的外貌描繪,還需要注意服飾要求,對文化思想的傳達必須做到準確細致。少數民族的文化習俗經歷了長時間的歷史積累,其文化底蘊較為深厚。在少數民族中國畫的創作中,需要深入了解民族特點,充分體會民族精神,并且通過藝術表達對民族精神進行傳遞。少數民族題材創作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對民族精神的深刻理解,另一方面是自己創作的精神追求。在少數民族地區,一些還保留著最為傳統的社會習慣,一些文化也飽含著淳樸的情感。因此,對于少數民族的刻畫,既要保留少數民族的特點,還需要用藝術技巧進行思想呈現。在當前的社會生活中,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成為了世界非物質遺產,其藝術創作的感染力是比較強的。在具體的創作中,要注重少數民族文化與精神傳遞。少數民族題材創作也是一種獨特的語言交流,通過個性化的藝術表達,讓人們通過藝術審美領略風土人情,加強對少數民族的認識了解。以少數民族為題材的中國畫創作,需要畫家根據少數民族的特點進行個性化的藝術創作,融入自身的創作手法與思想情感。人物刻畫是少數民族題材創作中較為重要的部分,人物形象反映著民族精神。人物旨在象形描繪,人物外貌的細節描寫,人物服飾的民族風格展示。對于民族服飾的刻畫,一般為細致、清晰的線條,還有色彩與背景的處理。一幅藝術作品的呈現,需要多種元素的協調融合。
(二)花鳥畫題材創作
花鳥畫題材創作強調物象到意象的轉變,通過對實物的刻畫,寄托畫家的思想情感,同時也表達著畫家的生活追求與處世態度。在花鳥畫題材創作中,思想情感表達是其中的實質內容,花鳥描繪是情感載體,也是畫家借以表達的工具。相較于少數民族題材創作,花鳥畫題材創作有著較大的差異,在不同的環境背景下,畫家所賦予的思想情感是不同的。花鳥畫題材創作的主觀思想表達是比較強烈的,時代背景變化、畫家的文化積累等都是影響花鳥畫藝術效果的因素。花鳥畫題材創作的素材一般都來源于大自然,是一種寫生的藝術表現形式。意境渲染對于花鳥畫題材創作是比較重要的,在于環境背景下思想情感的體現。在花鳥畫題材創作中,需要注重實物觀察,尤其是花鳥一些生長規律的刻畫,主要利用線條進行形象描繪。花鳥畫一般較為單一,此時可以通過鮮明的色彩對比進行背景渲染,還可以靈活應用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藝術表現手法。在當前的中國畫創作中,抒情性和表現性是花鳥畫題材創作的主要追求,融入情感表達,達到整體性的升華效果。
(三)現代女性題材創作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一些審美也有了不同的要求。在現代中國畫創作中,畫家也更加趨向于以現代女性為素材的創作。而且現代女性所體現出的人文精神,也反映出不同的文化氣息。現代女性題材創作不僅僅是人物刻畫,其更多的是精神烘托。在當前的社會生活中,現代女性展現了獨立、自強的精神面貌,成為社會生活獨特的刻畫角度。現代女性題材創作對于形式藝術技巧的要求不高,其藝術表現更加貼近于生活。藝術來源于生活,體現生活,同時也高于生活,通過現代女性展現生活現狀,也表達了一種積極樂觀的生活方式與現代人們的精神追求。在現代女性題材創作中,要注重女性內在美的觀察與描繪,融入畫家真實的思想情感,表現細節生活。女性的感知力是比較強的,其情感表達也更為豐富,對于現代女性的刻畫也更容易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女性表面的弱小與內心的強大在題材創作中也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其畫面感與思想感情的表達更為強烈。在現代女性題材創作中,女性題材思想情感的刻畫,也就代表著畫家自身的情感體驗,是一種獨特的表現形式,有著更為深刻的意義。
四、結語
思想情感是中國畫創作中的核心內容,也是作品藝術表現的實質要求。在中國畫創作中,畫家要靈活地應用繪畫技巧,融合意境、情境、心境為一體,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中國畫的創作,還需要注重不同題材的特點與審美要求,達到思想情感的升華,取得更好的創作效果。
作者單位:
渤海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