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子
摘 要:“意境”作為東方美學藝術表現當中最具特殊性的審美準則,從中國水彩畫的表現當中得到了更為全面而且深刻的詮釋,越來越多的中國水彩風景畫創作者開始根據不同的表現技巧、風格手法對自己所想要展現出來的“意境”進行體現,并對這一方面進行潛心研究發展。而作為中國水彩風景畫表現當中的學習者的我們,更應當對這一特殊的審美特征進行分析和追求,并將這一特點有效融入到自己的繪畫創作當中,進而更有效地推動中國水彩風景畫創作的發展。
關鍵詞:中國;水彩風景畫;“意境”塑造
一、“意境”的基本概括
(一)“意境”的主要內容
“意境”,大部分都是在文藝作品當中或者是一些自然環境當中能夠表現出來的一種特殊的“情調”,已經不同一般的“境界”。“意”通常所傳達出來的是人類所獨有的一種“情感”,是作者能夠散發出來的思想感情;在這當中,“境”意味著一種“境界”,是對自然風景特點進行展現的重要畫面。“意”,是借用“景”來對“境”進行良好的表達,則是由“意”而觸發產生的。而并非是對自然形象的一種照搬。然而,作為一種對藝術美進行進一步衡量的重要標注——“意境”,在中國來說,一直是不同藝術門類重要的推崇,成為藝術創作者不斷追求和探索的理想境界。葉朗先生也曾經這樣說過:“從邏輯的角度去進行觀察,意境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美學體系當中最為核心的因素,在這一體系當中占據極為重要的地位;從歷史的角度進行觀察,意境可以說是發展當中構成中國美學史極為重要的線索。”
(二)“意境理論”所具有的特點以及產生原因
“意境理論”在中國形成。在中國的文化創作當中,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都貫穿于整個華夏民族文化的發展與延續當中,也是其不斷演變的基本精神所在,體現在中國眾藝術的創作和審美過程當中。而對于水彩創作來說,不管是欣賞還是后期的學習都能夠獲得心靈上的陶冶以及藝術之上的享受。在水彩風景畫的創作表現當中,由于創作當中的水彩材料、表現技法與其他繪畫創作有所不同,所以會具有自身所獨特的藝術特色,就如同輕音樂或者是抒情散文一般輕柔。而在這樣的一種獨特的表現當中,展現出來的繪畫作品所獨有的風度、氣質與境界,顯現出獨特的水彩“意蘊”。
二、水彩風景畫當中的意境美表現
(一)水彩風景畫“意境”中的構成之美
在水彩風景畫的創作當中,“意境”主要是由空間當中的境象構成,進而表現出來的,也是繪畫創作者通過對畫面的控制進而體現的一種特殊的視覺情景,進而形成“情與景匯﹐意與象通”這一特殊情境。然而,針對這些因素進行把握,不能夠只是作為對畫面進行塑造的重要依據,同時也是表現作品的重要保證。針對水彩風景畫后期的創作中,以其直觀的塑造、具象的表現對其中的“意境”進行展現,為了避免由于靜態性以及瞬間性所引發的造型藝術上的局限性,這時候的藝術繪畫者會通過自身豐富的啟導性以及象征性的表現手法和藝術語言進而凸顯時間的延伸以及空間上的拓展。例如:在中國傳統繪畫展現當中所表現出來的“散點透視以及虛實處理”等等,就是為了進一步在最大程度上凸顯時空鏡像。這些表現手法能夠促使繪畫者在意境表現上得到良好的主動權,突破了時空當中對客觀物象所表現的局限性。從另一個方便來說,也給藝術欣賞者帶來了更寬廣的想象空間,促使整個作品當中所具有的空間性變得更加的豐富、多變。從這種意義上進行分析﹐構建“意境”主要是從創作以及欣賞這兩個不同的方面才能夠獲取的。在這種創作當中,往往會將無限性轉變成一種有限性;而對于欣賞來說,則往往是從有限的窺視轉化到一種無限性當中。也就是由于這樣一種從“面”到“點”的構建過程以及由“點”到“面”的整個欣賞過程,才能夠促使作品當中所表現出來的意境有效展現出來,這二者都需要將形象以及想象結合起來才能夠更有效地感悟到意境當中所具有的特殊韻味所在。
(二)中西方繪畫表現中對“意境”美表現的差異性
水彩畫在傳入到中國之后,由于其所表現出來的濕潤流暢、輕松活潑以及晶瑩透明的獨特魅力,很容易會朝中國的水墨畫、工筆淡彩等輕靈的畫風方向進行轉變和靠攏。而對這樣的一種自身都可以對西方繪畫表現當中的明暗特點、光影表現以及色彩等方面進行表現的繪畫藝術來說,能夠在繪畫意境的表現之上有效融合中西繪畫表現的不同長處,在這當中包括“表現的虛與實、空靈之感、塑造入微之韻”,從而帶給人妙趣天成的視覺審美感受。
針對西方所表現出來的風景繪畫而言,已經達到頂峰的印象派就是因為寫實性進而成熟起來的。到了元代后期,山水畫的表現依舊是中國水墨畫當中的最高成就,運用現在的眼光去進行欣賞的話,不管是西方所闡述的印象派風景畫表現,還是對于中國繪畫當中的水墨山水畫,只要是達到一定層次的,都能夠充分產現出“意境”之美。而對于西方和中國的繪畫來說,有限性是其遠低于中國繪畫永恒性與無限性的重要特征。在中國繪畫藝術表現當中,由于融入了儒家和道家思想,對于主管情感上的融入,在追求情景交融的基礎上,進而展現出以“意境”作為主要核心內容的重要方向。
(三)中國水彩風景畫表現當中凸顯的“意境”美
在中國風景畫表現以及對“意境”追求的過程當中,對于所創作的中國水彩風景畫的作品來說,不需要一再對其逼真性以及后期的真實性進行追求,而是追求一種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特殊風格。在對水彩畫當中的繪畫創作進行表現的過程當中,“意境”成為了整個畫面表現當中最為形象以及最具精神旗幟的重要內容,而且在這當中還會展現出一種極具感性品位的重要特征。特別是在后期針對于水彩風景畫的構思以及創作過程當中,水與彩的有效運用使得這一畫種更具有深厚的精神深度以及良好的語言優勢。因為,在水彩風景當中所凸顯出來的特殊意境是與現實當中的真實風景相互契合的,而這一種特殊性雖然是人類精神旗幟的最終表象,但是在這當中所展現出來的真實風景的背后構建者,所要凸顯的則是一種極具真實性的自我情感融入。
三、中國水彩畫意境的營造以及最終表達
“意境”主要是通過空間當中所表現出來的境象作為其發展的重要基礎,進而掌握和經營從而展現出來的“情與景的交融,意與象的相通”,而在這一方面上,所表現的不僅僅只是對繪畫進行創作的首要因素,同時也是對其進行欣賞的重要依據所在。
威廉·透納對自然界當中的藍天、水流、云彩、光影的不同變化都具有很深的研究,在這一繪畫表現當中對色彩以及畫面表現技巧的運動都極具創造性。而且善于使用一些亮麗的色彩進行表現,加之一些熟練的技巧運用,使得整個畫面不斷在色彩以及表現技巧上得到了更有效的創新,并且運用明快的色彩以及嫻熟的表現技巧,將整個畫面的表現塑造得更加充滿夢幻之感,似有似無、若影若現的意境展現得淋漓盡致。
東西方在研究水彩畫的技法表現上各有千秋,對于西方來說,主要偏重于對整個繪畫塊面上的造型設計,并且善于運用一些比較艷麗的色彩,重點對光與色之間產生的不同變化關系進行分析;而對于中國繪畫者來說,主要是注重對線條的運用。在整個的畫面表現上注重墨色與色彩的有效結合,進而凸顯一種層次之感。也就是所謂的“墨分五色”,同樣都會表現出極強的層次感。例如在吳冠中先生所創作的水彩畫——《故鄉雨色》當中,運用濃重的黑色、大塊的白色,使得整個畫面都呈現出強烈的對比以及視覺效果,而所表現出來的微妙的灰色則會促使整個畫面表現出一種柔和的感覺,將中國繪畫當中的水墨意趣自然地融入其中,使得細雨當中的江南顯得婉約而又素凈。王肇民先生,從小就受到中國傳統文化以及哲學思想的影響,所以在其所表現的作品當中表現出一種凝重而又飽滿的特點,并且還能夠感受到當中的“真則美,力則美”的藝術觀念,在水彩畫的創作當中注重作品的力度、格調,作品造型堅實有力;在色彩的表現上,單純、厚重、概括以及濃艷,強烈的色彩構成形式使得整個作品充滿極強的現代之感,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同時也營造出極具中國風度的高雅格調以及深遠的意境。
四、結語
每一位中國畫家的內心深處都藏有一種極致的藝術美的追求,而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意境”,在這當中由于牽扯到一定的民族精神以及文化背景,使得眾多繪畫創作者都將意境看作是對藝術美進行追求的最高標準。而在中國水彩畫創作表現當中,“意境”又是其表現中的精髓所在,怎樣能夠更有效地將意境融入到中國山水畫的創作當中,首先需要通過繪畫創作不斷提升自身所具有的內涵以及修養,其次是更加注重對自身生活以及自然的觀察,只有以大自然以及生活體驗作為自身創作的重要根基,我們才能夠在其創作的內心深處獲得更為真切、深刻的感悟,最后對中國山水畫的表現技巧以及藝術表現能力進行提升。
參考文獻:
[1]肖淬文.對中國畫山水意境美的探析[J].藝術科技,2017,(01).
[2]戴健強.拙然生趣 意境幽遠[J].新聞前哨,2017,(04).
[3]高晟.淺析國畫藝術的意境表現手法[J].大眾文藝,2017,(08).
[4]王科本.水墨意境在茶包設計中的融合運用[J].包裝工程,2017,(10).
[5]高晟.淺析國畫藝術的意境表現手法[J].戲劇之家,2017,(11).
[6]王光濤.解析中國畫特殊的空間意境[J].大眾文藝,2017,(18).
[7]宋保江.關于國畫山水中的意境表現分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7,(19).
[8]李衛東.國畫人物中“意境”的傳達與表現[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11).
[9]方志偉.淺析中國畫的意境美[J].大舞臺,2015,(04).
[10]品味江南意境 打造文化強市[J].江南論壇,2015,(10).
作者單位:
海南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