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銘鎮
摘 要:我國國畫自古以來就是以寫意花鳥為主要創作元素。寫意花鳥的筆墨情趣也是國畫研究的主要內容。文章通過了解寫意花鳥的起源、發展,了解國畫創作的淵源。通過對國畫理論和實際的結合,對寫意花鳥的筆墨特點、關系和情趣進行分析和概括。最后,文章將總結我國寫意花鳥的未來發展方向。對于國畫的愛好者、學習者和研究者來說,希望文章的內容可以帶給他們一定的啟發,幫助其國畫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國畫;寫意花鳥;筆墨情趣
花鳥畫在我國國畫創作中占據的比例非常高。作為國畫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創作花鳥畫要求畫者必須具備極高的筆墨素養。寫意花鳥和工筆花鳥是花鳥畫的兩個重要分支。寫意花鳥的創作在花鳥畫的創作中占據更高的比例。對于寫意花鳥的筆墨情趣的探究,具備更高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畫者依托筆墨結構,從而形成自身獨特的創作風格,由此可見筆墨的重要性。寫意花鳥實際上體現的就是一個畫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寫意花鳥的筆墨通常帶著一種“弦外之音”,能夠體現畫者崇高的藝術素養和文化情趣。
一、寫意花鳥畫的起源和發展
追溯寫意花鳥畫的起源,我們可以發現,春秋戰國時期的匠人已經可以把裝飾意義和寫實手法進行有機融合。這也奠定了我國寫意花鳥的藝術基礎。出土的漢畫像磚上可以發現大量的花鳥意象,有翩翩飛舞的雁群,有笨拙學舌的八哥。這些意象的姿態十分傳神,活靈活現,體現出我國花鳥畫的藝術情趣,讓人看了不禁倍感欣喜。在秦漢時期以前,花鳥畫這種藝術形式一直在以不斷完善的趨勢發展著,人們早早就學會使用花鳥畫藝術來裝飾房屋、制作標志等,運用面也是十分廣泛。到了隋唐時期,畫者們逐漸形成了使用輕利的筆跡、鮮澤的色彩來創作花鳥畫的風格。在隋唐,這種創作手法引領了花鳥畫的風潮,成為一種普遍的創作特點。到了五代十國時期,徐熙和黃荃兩位畫者的出現,帶領了花鳥畫的進一步發展,甚至是引領了花鳥畫質的飛躍。徐熙的創作,主要使用淡雅的色彩,著重于墨的使用,色彩只是作為輔助。因此,徐熙的花鳥畫總給人以野逸樸素之感,墨為其畫骨。黃荃的創作,主要使用濃重的色彩,著重于色彩的使用,墨成為了輔助。因此,黃荃的花鳥畫給人以華麗富貴之感,色為其畫骨。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創作風格形成了“徐黃異體”。相比較于黃荃的富貴華麗,徐熙野逸樸素的創作風格對北宋后期的花鳥畫創作有著更深遠的影響,推動了我國寫意花鳥的改革。隨著改革風潮對后世的不斷影響,到了明朝后期,整個花鳥畫的創作體現出一種集體的“水墨大寫意”。陳淳和徐渭成為“水墨大寫意”時期的典型代表。這一時期的花鳥畫創作非常強調筆墨情趣,形似的要求并不高,主要在于對筆墨情趣的發揮。尤其是徐渭,他的花鳥畫無不體現一種不羈和憂憤的情懷,具有鮮明的筆墨特征。徐渭的筆墨風格對于提升我國寫意花鳥畫的藝術境界有著深刻的推動作用。至此,中國的寫意花鳥畫可以直接體現內心情感,具有一種強烈的書寫表達意義。筆墨的表現力也達到了高度的發展水平。石濤、青藤、八大文人畫的發展,對吳昌碩、趙之謙的金石入畫具有直接影響,詩、書、畫三者融為一體,寫意花鳥畫由此而走向成熟。
二、對寫意花鳥畫筆墨情趣的分析
(一)筆墨特點
在畫面上完整地呈現出寫意花鳥的筆墨情趣需要日積月累的練習。筆墨功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力,畫者們在研習的過程中,需要非常重視用筆用墨。《論畫六法》是唐代畫家張彥遠的一篇重要文章。張彥遠指出:畫者需要組織、提煉和整理自身的客觀記憶,在此基礎上合理運用筆墨。對自然的描繪想要達到形神兼備的境界需要依靠長期的這種練習。張彥遠所指出的對筆墨的運用,主要是指,形態的塑造需要用筆來勾勒,而神態的塑造需要用墨來表達。這也就是筆墨為何能夠對表現自然物象的神韻起到關鍵作用的原因。因此,寫意花鳥畫的創作要體現的并非是物象的真實客觀,而是如何使用筆墨的手段來突出表現物象的神韻色彩。這個角度為我們評鑒花鳥畫的藝術性提供了參考。具有較高藝術性的寫意花鳥畫,在筆墨應用和色彩構圖上都能夠體現出優勢。這也是影響后來的藝術家們評價此類畫作優劣與否的重要標準。
寫意花鳥畫的藝術完整性,并非人們普遍認知的包羅萬象,一定要能夠進行復雜的創作等。一個優秀的畫者是能夠明確取舍的。筆墨功夫來源于畫者們日常對書法的勤奮練習。要突出自然的生命力,筆墨功夫是前提,因此,一個優秀的寫意花鳥畫家一定是一個優秀的書法家。除此之外,技法在花鳥畫的創作中也十分重要。畫者們要能夠融會貫通中西畫法,對技法進行鉆研。中國國畫的筆墨情趣依賴于技法的表現力,筆和墨缺一不可,客觀物象的精氣神韻都在這筆墨之間。因此,筆墨情趣對寫意花鳥畫的藝術創作具有重要意義。
(二)筆墨關系
筆墨在寫意花鳥畫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同時,用筆和用墨既是兩個方法,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用筆的概念,著重于強調畫者要能夠合理運用毛筆的特有性能。進行創作時,畫者變換手肘的姿勢,下筆的力度等都會影響到線條的特點。畫者要能夠準確表現線條的輕重緩急。在畫作中,韻律也是重要的欣賞標準。韻律的實現需要對筆墨的運用爐火純青,準確表達點和線以及情感。濃淡干濕、疏密遠近、抑揚頓挫,層層生發,依賴于畫者的用筆用墨功力,這樣才能夠加強畫面的韻律感。畫者們對用筆的形態和速度進行綜合的運用,在畫作上突出表現自然物象的內容和情感變化,能夠讓整個畫作的色彩和水分等要素呈現出和諧的、自然的對比。當賞畫者們看到這樣的畫作時,才能夠準確領會到畫者們淋漓盡致的情感表達。寫意花鳥畫在創作時要“以筆取氣,以墨取韻”,寫意花鳥畫的整個筆墨架構也正是依靠著筆、墨、勢三者的氣韻。畫面能夠形成獨特的氣韻是以筆、墨、勢三者的氣韻達到和諧統一的境界為前提的。繪畫中,畫者們融合筆和墨,使用筆的手法促進墨的變化,從而將一個充滿神秘感的自然物象創作出來,也能夠帶動欣賞者們對畫作的更深的理解。
(三)筆墨情趣
寫意花鳥畫的藝術創作形式本就是對筆墨情趣的一種表達。縱觀我國寫意花鳥畫的發展,從古代開始,文人墨客運用筆墨情趣的水平就已經很高超了。例如,元朝時期,人們對梅蘭竹菊的追捧和喜愛形成了“四君子”文化。這也是很多文人墨客喜歡創作的花鳥畫主題。梅蘭竹菊在意象上已經不僅僅是植物本身,更是一種精神文化的表現載體。畫者們創作梅蘭竹菊,目的也是為了描繪出“四君子”的精神氣韻。通過對筆墨情趣的運用,加深人們對畫作的理解。劉熙載曾在《藝概·書概》中,針對筆墨情趣展開了相應的論述:“筆性墨情,均以人之性情作為根本”。寫意花鳥畫的理論依據也正是在此。吳門畫派的幾大畫家,以徐渭為典型代表的畫家們,選擇以“入世”的方式體察社會,在他們的畫作中,人們可以看到世俗向藝術的升華。宗白華先生講過,筆墨情趣不只是對線條和筆墨的表達,更是對精神的表達和展示。繪畫這種藝術表現形式本就具有符號表現特征。寫意花鳥畫和其他畫之間有相似點,但是只要根據筆墨情趣就可以很好地區分寫意花鳥畫的特點。所以,人們也很喜歡研究寫意花鳥畫的筆墨情趣。
三、寫意花鳥畫的未來發展方向
畫家徐渭對我國寫意花鳥畫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推動作用。徐渭鮮明而獨特的繪畫風格讓我國寫意花鳥畫的發展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隨后,畫家吳昌碩的金石入畫出現,進一步又推動了寫意花鳥畫的藝術表現形式。伴隨著詩書畫的高度融合,寫意花鳥畫的發展逐漸走向了成熟的階段。在對很多寫意花鳥畫進行欣賞和探究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弦外之音”是畫者們一貫追究的重點,這也是筆墨情趣的內涵所在。寫意花鳥畫的“弦外之音”,既要符合時代發展的特點,也要能夠讓人們通過畫作來抓住這些特點,體會到藝術的美感和神韻。時代的發展在不斷推動寫意花鳥畫的多元化發展,欣賞者們對寫意花鳥畫的期待越來越多樣化,對寫意花鳥畫來說,機遇與挑戰并存。
因此,大量的畫者們也開始研究寫意花鳥畫的新的發展方向。人們對寫意花鳥畫的創新主要體現在對筆墨結構的創新上。傳統國畫以筆墨、對象、章法為常用結構。筆墨結構的時代特征是最明顯的。筆墨結構在國畫領域也占據著重要位置,畫者們從筆墨結構的創新來體現出時代發展的特征,也符合寫意筆墨畫的發展趨勢。寫意花鳥畫是使用物象描繪意蘊,這是一種高于生活的藝術形式。人們在追求時代特征的同時,需要更新創作觀念,合理應用。未來的寫意花鳥畫應該在保證全面角度分析的基礎上,創造出具有時代性的筆墨情趣。
四、結語
通過上文我們可以看到,筆墨情趣在中國寫意花鳥畫中的重要性。筆墨情趣是國畫一直以來強調的重要的藝術語言。筆墨結構的運用對塑造寫意花鳥畫的神韻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畫者們想要充分表達出寫意花鳥畫中的筆墨情趣,必須要勤奮練習筆墨的運用,切勿以偏和怪的理念帶偏了自己的創作。只有通過長期的刻苦練習,筆墨的駕馭能力才能在寫意花鳥作品的創作過程中通過筆下的意趣神韻所完整地呈現出來。花鳥畫家在學習與創作的過程中應當關注寫意花鳥畫的藝術特點、筆墨情趣等方面內容并作相應的研究、探討,創作更多符合中國人審美習慣的作品。希望,本文所闡述的內容對畫家創作以及繪畫事業的發展均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王暉.摭談中國寫意花鳥的筆墨情趣[J].安徽文學月刊,2017,(12):50-51.
[2]張珍.淺析花鳥畫的筆墨情趣[J].現代交際,2010,(01):33-33.
[3]黃曉鶴.中國寫意花鳥畫梅蘭竹菊的筆墨形式研究[D].南昌大學,2016.
[4]張海生.淺析寫意花鳥畫之特點[J].山東工業技術,2013,(13):259-259.
[5]許紅平.筆墨抒情托物言志——淺談中國寫意畫的筆墨情趣[J].教育,2016,(12):00090-00090.
作者單位:
寧夏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