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文 于唯德
摘 要:《穆君墓志銘》是書刻于北魏孝明帝正光二年(521)的一方墓志,其中包含諸多歷史、文化信息,值得研究。尤其該墓志所表現的書法藝術風格更能代表這一特殊時期書法變化的風貌,也是我們了解從孝文帝改革至孝明帝時期書法在當時發展的可靠資源,值得與方家商榷。
關鍵詞:北魏;穆纂;穆君墓志銘;書法
北魏《穆君墓志名》全名《魏故東荊長史征虜將軍潁川太守穆君墓志銘》,北魏正光二年(521)刻,該墓志二十六行,共計781個字。該墓志形制規整、筆畫清秀、辭藻華麗,是至今所見北魏墓志中極品。其中,詳細地記錄墓主人的身世、生平、功績,是研究北魏孝文帝后期至孝明帝初期的珍貴資料,同時也能夠填補《魏書》之缺移。擬從墓主人(穆纂)的身世、經歷對其一生進行考釋,同時,本文擬從墓志自身的書法風格分析其藝術價值。
通過對墓志釋文的考證可知,穆纂死于北魏孝明帝正光二年(521),時年30歲,為英年早逝。按原文“春秋卅”可推知其出生年在491年間,時值北魏孝文帝時期,且經歷了孝文帝一系列改革,同時也見證了遷都洛陽后北魏社會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中國歷史轉折關頭的親歷者,其個人際遇堪稱所處時代的縮影。[1]墓志揭示,穆纂出生于將門世家,其文武雙全,生平主要經歷平定南蠻叛亂之重大歷史事件。
一、穆纂身世
墓志中提及穆纂乃“侍中大尉公黃鉞將軍宜都貞公崇之后”“曾祖壽”“冠軍將軍散騎常侍正國之孫”“司徒左長史駙馬都尉長成(城)之子”。按《魏書》中記載,穆崇有七子,分別是穆遂留、穆乙九、穆真、穆忸頭、穆觀、穆翰、穆顗。
結合《穆君墓志銘》中提供的信息可推測,穆纂屬穆崇七子中穆觀一支,而穆觀有子穆壽,穆壽之子穆正國,穆正國有子穆長城。其中穆長城的身份與墓志銘中“司徒左長史駙馬都尉長成(城)之子”相吻合,由此判斷穆纂是穆長城的兒子,而《魏書》中卻遺漏此信息,所以該墓志中所提供的信息可補《魏書》之不足。
南北朝時期,門閥制度是左右此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等發展的重要力量,在當時社會上影響很大。北魏拓跋鮮卑氏是北方少數民族之一,自從鮮卑族入住中原以后,通過一系列政治手段對其朝野管理和民族生活方式進行改革,以便鮮卑族能夠適應中原生活環境。隨鮮卑族皇室一塊入主中原的高官貴胄以及有功之臣亦不例外?!段簳分兴d的穆崇家族就是其一例。穆氏非皇族血統,卻憑借累代積淀的家世背景,在當時政壇贏得一席之地。
為了彰顯祖業的榮耀,世代襲爵和聯姻是南北朝時期最突出的政治現象。穆纂的祖輩們世代襲爵,如穆觀襲爵、穆壽襲爵、穆平國襲爵都是穆氏家族顯赫地位的象征。[2]北魏時期的社會各個階層對此特別看重,只有在此風尚的侵襲下,才能光耀家族。據墓志中記載穆纂的生父穆長城即為駙馬。按《魏書》中有關穆氏家族的記載,其祖輩都有與皇室聯姻的現象。足以說明,穆纂祖上世代與皇室聯姻,不僅彰顯了高貴的社會地位,也保持了高貴的血統。
二、穆纂生平經歷
北魏在孝文帝于太和十八年(494)遷都洛陽之后,進行的一系列改革,加快了鮮卑族在中原地區的漢化進程。其改革主要是從政治、經濟、文學、藝術等各個領域進行。孝文帝在改革中不僅強令其民族改變風俗習慣,也明令其民族學習漢文化中的典籍,其中主要以尊儒崇經,興辦學校為主。孝文帝對儒家文化的如此重視,也說明鮮卑族的文化進步是注入了儒家思想。最主要的是孝文帝在整個政治管理過程中,也強化儒家思想的應用,如其恢復漢族的禮樂制度、采納漢族封建統治制度。沐浴在漢化風尚的社會環境里的穆纂,學習漢族文化,穿漢服,讀儒家典籍等,以此為修身之本。正如墓志銘中所載,“孝踰江夏,信重黃金”。 《論語》中有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3]可見穆纂在當時漢化風尚的熏陶下,以儒家思想成就其“孝踰江夏,信重黃金”的高尚德行。
《墓志》中載有“皇子高陽王之為太尉公,盛簡門彥,以備行參軍。時有結駟而求者。君高枕而應顯命?!逼涓哧柾跄吮蔽韩I文皇帝拓跋弘之子。結合《穆君墓志銘》分析,穆纂曾效力于高陽王雍。又有“南荊州刺史桓叔興蠻夷狂勃,背國重恩,歸投偽主。時召君為東荊州長史加前將軍,統軍追賊?!币来丝膳袛嗄伦朐詵|荊州長史加前將軍身份平叛南蠻部族的叛亂。北魏時期南蠻部族主要活躍于江漢、江淮地區。
這支少數民族部落曾經歸附于北魏王朝。北魏之所以加強對南蠻部族的控制,其主要原因在于南蠻部族生活在江漢一帶,地理位置重要,蠻人又有彪悍的性格,是不可小覷的軍事力量,有利于與南朝對峙。所以北魏的統治者一直關注南蠻部族的發展。故而在《穆君墓志銘》中提到“南荊州刺史桓叔興蠻夷狂勃,背國重恩,歸投偽主。”有關此次南蠻部族的叛亂原因,一方面是北魏遷都洛陽后,隨著時局的變化,北魏統治者對南蠻的控制放松。另一方面,由于南朝梁國不斷派軍侵擾南蠻部族,在這種長期的戰爭中,南蠻不但不斷強大,也在戰爭中提高了自己的戰略位置?!拔耗锨G州刺史桓叔興表請不隸東荊州,許之?!盵4]可見,當時桓叔興要求北魏政府放寬對南蠻部的控制,北魏統治者允許了。桓叔興乃南蠻部族首領桓氏的后裔,其在與梁國軍隊作戰中起了重要作用?;甘迮d“背國重恩,歸投偽主”給北魏政權帶來了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北魏政府“召君為東荊州長史加前將軍,統軍追賊。”穆纂在平叛亂過程中恩威并施,“追戰尅捷”;穆纂在平叛的同時也表現出文武并舉的完美人格。
三、《穆君墓志銘》書法藝術風格
由于北魏時期是中國社會轉型期,社會格局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加之北方少數民族的入住中原,漢人的大量南遷,導致北方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出現文化雜糅現象。一個方面,表現在北人南遷,文化藝術精英的隨之南遷。這種現象與當時社會政權更替有極大的關系。當時與北魏政權對峙的南朝梁國就是一個很有實力的漢人政權。蕭衍的身世是西漢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故在其所統治轄區內漢人的文化藝術色彩比較濃重。而與之對立的北魏拓跋氏的統治區域內雖然有孝文帝漢化改革的現象,但是鮮卑族的血液里仍然流淌著北方少數民族所具有的粗放、剛健、豪爽等基因。孝文帝改革在入住中原的鮮卑族內部是一次巨大的震動,加快了鮮卑族向文明化的轉型步伐,此舉歷史影響深遠。其中,文化藝術直接接受漢人的傳統。目前,從發掘的史料中來分析,最具有代表性的、記載信息最真實的屬墓志。由于北魏漢化過程中,對漢人喪葬制度的繼承,使得書刻墓志之風在北魏時期極盛。一方墓志不僅真實地記載了一段歷史,也是一件很有價值的藝術作品。
北魏時期的書法可謂星光燦爛。首先,是對漢隸的繼承。北魏在遷都洛陽以后,實施一系列的漢化改革政策,其中包括對漢字的書寫和整理,對于漢隸的整理也不例外。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書法發展的裂變時期。相對而言書體雜糅,距今所發現的諸多有關時期的碑刻、墓志等都有諸如此類的書體雜糅現象。北魏書法在平成時期直接繼承前代書風,從出土的《孫洛墓銘》《韓弩真妻王億變墓碑》《皇帝南巡之頌》《申洪之墓志》等都可見其風格之一斑。其次,是漢化影響。北魏鮮卑族內部本身就有能書者,在孝文帝改革之后,有新的書寫風格出現。孝文帝支持書法文字學家江式的整理文字的建議,這些都促進了當時書法藝術的發展。[5]如《元羽墓志》《穆亮墓志》《元始和墓志》年《寇臻墓志》《李羹墓志》《元思墓志》《元篙墓志》等都是孝文帝改革時期的墓志,且趨于規范化。最后,是漢化之后風格多元化,這種現象的出現與北魏內部政權的更替有關,孝文帝時期書法有規范化的趨勢,而孝文帝之后書風就顯得風格多元化。同時,也有受南朝書法影響的因素。如雄健俊朗、方正質樸書風的《元暐墓志》《元挺妻穆玉容墓志》《元遙妻梁氏墓志》等,也有方正和溫雅并重的《元懷墓志》《元裕墓志》《元子直墓志》等。
北魏時期的書體以遷都洛陽之后為典型,即“洛陽體”,為楷書。洛陽體也屬“魏碑體”的范疇。按該墓志的書刻時間推測,《穆君墓志銘》應書刻于孝文帝改革之后,所以此墓志書法藝術風格屬于洛陽時期。比較同時期的墓志書法風格,可以發現《穆君墓志銘》接近洛陽一帶書風,即端莊舒展、溫文爾雅的風格?!赌戮怪俱憽放c北魏時期其他墓志相比較,其中漢字在書刻過程中的棱角堅硬、轉折方直有所收斂,不像《元廣墓志》《元簡墓志》《元暉墓志》中書刻漢字筆畫那樣生硬。從整體風格上欣賞《穆君墓志銘》偏于舒展樸質、文雅暢達,這種書風明顯的還是受孝文帝時期漢化影響。孝文帝時期改革中主要是對儒家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故而“書寫的刀刻味在逐漸減少,書寫端正精美,自然和諧,舒展大方,書寫者好像在有意識地追求表現儒家文化的禮儀規范的有序和典雅?!盵6]而且《穆君墓志銘》中漢字的筆畫僅斜、暢達舒展。欣賞該墓志的過程中可以深刻體會到“方折用筆和圓轉用筆相間出現,能體現出刻手并不是一味表現自己,而是在力求和書手的書寫相契合?!盵7]
四、余論
《穆君墓志銘》給后世留下了非常重要的歷史資料,值得學者們去深入挖掘,以填補《魏書》之不足,其書法藝術價值也不可估量,由于穆纂生活的時期正好是孝文帝改革初期到孝明帝初期中間三十年。在此時間段里正是書法藝術裂變時期,尤其孝文帝時期的漢化改革政策的強硬推行,對墓志的發展,乃至書法藝術的發展都有推動作用,對后世影響很大,值得研究。
注釋:
[1]劉軍.北魏元昭墓志考釋[J].咸陽師范學院學報,2015,(05):75.
[2]劉軍.北魏元昭墓志考釋[J].咸陽師范學院學報,2015,(05):76.
[3][春秋]孔子.論語·為政[M].北京:中華書局,2016,(01):13.
[4]司馬光.資治通鑒[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07):1754.
[5][6][7]顧濤.墓志書法研究[D].中國美術學院,2008.
作者簡介:
于唯德,西安工業大學中國書法學院,教授,研究方向:書法美學。
周國文,西安工業大學中國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書法美學。